田慶敏 王彩鳳 陳聰 張迎春
[摘要]現代社會是一個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其中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現代教育技術帶來了新的機遇,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改變。隨著數字通信和網絡化科技的發展,手機除了具有通訊功能之外,也是信息化教學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終端”,是信息化教學環境中重要的環節。作為高職教師,如何讓手機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成為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一直是高職教師面對的難題。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智能手機;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74-02
信息化教學方式是近年來現代教學中出現的新型教學方式,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發展以及高職教學方式改革中勢不可擋的趨勢,而移動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為利用手機教學平臺進行信息化教學提供了硬件基礎,將傳統教學方法和信息化教學模式相結合,利用智能手機和教學平臺軟件的發展在教學中建立學習環境,提升教學質量,也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大趨勢。
一、手機在信息化教學中的優勢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機技術發展很快,手機功能也越來越齊全,在高職院校學生中,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也非常高。手機已經電腦化、網絡化,可以替代個人電腦用于信息化教學模式,且比電腦更具有便攜性。在教學中,我們把這種利用手機搜索教學資源以及手機教學平臺應用的教學模式稱為手機信息化教學模式。
手機教學模式按照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手機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外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外完成課程預習、復習、作業、測試等學習環節的模式,稱為課外教學模式;教師課堂上通過傳統教學手段和利用手機教學平臺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教學方式稱為課堂教學模式。課外教學模式具有隨時隨地學習的優點,可以拓寬學習空間,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課堂教學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手機教學模式的應用方式
現代手機信息化教學方式應用最廣泛的是在手機上下載移動教學軟件,利用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學生利用手機教學平臺能及時反饋各項學習信息,并且能夠隨時學習各項專業知識,教師也可以借助手機平臺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指導。這種教學模式改進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并且可以對教學時間重新規劃,全面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興趣。
(一)手機課外教學模式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碎片化學習是對學習內容重新分割,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方式。而對高職學生來說,自律性較差,碎片時間很難有效地學習。所以,課外教學模式的應用要通過教師引導和一定有效的學習機制,有效調動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利用手機獲取學習資源。課外教學模式主要就是借助手機平臺以及校園的學習氛圍,進行的信息化教學和自學,全面延長學生的碎片化學習時間。
課外教學模式手機的應用方面主要有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的完成。老師通過網絡發布教學任務,讓學生提前對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在手機平臺上一般設置課程專門的資源欄,主要涉及慕課、微課、電子教案、測試題等資源。上課前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和電子教案進行提前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上課結束后,老師通過手機平臺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學生還可以借助手機平臺提交電子版作業,教師通過平臺檢查學生作業,還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交流和指導。
(二)手機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具有圖文、動畫和聲音等功能的微課、慕課等,具有直觀性、動態性、交互性的優點,在課堂上,這些教學資源與其他教學手段完美結合,就會呈現出較強的趣味性。這種現代化教學方式和傳統教學方式的結合,可以更好地為學生講解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優化課堂,提升教學效果。
手機教學模式在課堂中還可以用于課堂測試和分組討論,教師可以借助手機平臺設置若干測試題,檢驗學生課堂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作業安排也是信息化教學最常見的教學方式,老師會通過手機平臺的應用給學生布置作業,并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批改、評論等。以上這些手段都是信息化教學常見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不僅可以讓高職學生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課堂也變成了師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重難點解決,知識如何運用等,從而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課后,學生可以借助手機平臺提交電子版作業,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對學生作業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指導,與學生互動交流。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研究表明,未來的教育離不開互聯網,未來的課堂離不開信息化教學,互聯網進課堂是必然的趨勢,智能手機與互聯網的結合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媒介,如何在課堂上發揮手機教學模式的有利性以及網絡上信息知識的全面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模式改革的實用性落實,是教學改革的真正目的。
但因為目前信息化教學還存在發展不均衡、技術應用不熟練、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式等問題,采用什么方式和理念發展信息化教學模式將是研究的主題。
(一)發揮教育管理平臺和信息平臺的作用
信息平臺集合了海量碎片化資源,深入開展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領域、職業技能領域,并匯聚培訓資源和比賽作品,通過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資源共享,為廣大職業教育教師、學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數字資源和在線應用服務,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擴展教與學的手段與范圍,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推動教育改革。
(二)微課應用
“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如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以視頻為載體進行展示的教學活動。相對于傳統的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具有很大的靈活性。
“微課”的發展契合信息化時代的教與學之間的“微”需求,但目前存在的微課還是主要以講授為主,單純的講授容易出現學生注意力分散、無法參與的情況,未來的微課設計需要加入互動性的練習,有助于檢測學習成果強化學習。同時微課的靈魂還是教學設計理念,進一步加強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思路進一步推動優質微課,提升微課學習內容的針對性,優化教學成果是未來微課的發展趨勢。
(三)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課堂外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學生和老師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運用等。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展,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
翻轉課堂把課堂上講授的內容搬到課外,利用節省下來的課堂時間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教會了學生獨立思考獲取信息,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不再是滿堂灌,更多的是互動。翻轉課堂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平等友好的關系,拉近了師生距離。翻轉課堂更大的優點是因材施教,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但由于中國翻轉課堂的起步較晚,中國的大部分老師和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部分地區由于條件限制,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電腦或手機進行提前學習,給翻轉課堂的應用帶來了不便。因此,為了使翻轉課堂有更好的發展,一方面,要深化翻轉課堂的應用模式,探索多樣化的翻轉課堂形式,結合技術條件和學科特點,探索適用于具體情況的翻轉課堂形式,真正使其發揮實效;另一方面,應加強翻轉課堂課前設計,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知識學習,加強課堂設計,加速知識的內化,提高解決學生問題的實效。
四、手機教學模式應該注意的幾點
信息化教學對高職教學的影響很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用智能手段教學平臺輔助講解課程知識,使知識表達更直觀、簡單、易懂,這一教學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但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手機信息化教學方式只是信息化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手段,它不能代替其他教學方式,更不能代替老師教學。因此,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手機教學方式與其他教學方式的聯合使用。
2.要注重手機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手機功能較多,信息資源豐富,這是優勢也是劣勢。在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缺乏信息搜索、辨別的經驗,因此在信息查找、應用的過程中要浪費很長的時間,因此,信息化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老師應教會學生怎樣有效、高效地利用這一學習工具。
3.智能手機是信息化教學的工具,但絕大部分的高職學生都不知如何很好地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生活、學習服務,相反部分學生卻沉迷在游戲中,阻礙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正確引導、提升教學趣味性、建設教學資源、建立學習反饋機制,盡最大可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建立有效的學習機制,利用手機在課余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從而最終提高學習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暢行和手機的廣泛應用為現代教育教學模式和理念帶來了新的轉變和挑戰,課堂、教師也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角色的轉變已成為一種必然,由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該在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教學模式下,結合信息教學的發展和手機教學平臺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持續提升高職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晨暉.對大學生掛科現象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18).
[2]胡文利,陳長印.基于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手機APP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視界,2017(33).
[3]康曉明,劉曉利.智能手機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助推器[J].中國成人教育,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