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華
[摘要]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覺地創造性學習、拓展智力和提高自身學習能力,是通向成功的階梯。興趣不僅可以激發情感、培養意智,還可以使學生轉變學習的態度,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是行不通的,只有學生自身對知識充滿學習的渴望,才能夠主動學習,并把學習作為樂趣,所以探究使學生對電子專業產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辦好教學的基礎,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為基礎,探究一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中職電子;教學策略;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098-01
經過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對知識產生興趣的前提情況下,課堂學習的注意力才會集中,這時候也最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識概念,記憶力也相對牢固,思維方式相對活躍、敏捷。因此,在中職電子類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開發學生的智力。例如,在中職電子線路教學課程中,由于涉及的理論知識繁瑣,內容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此時教師更應側重興趣的培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本文根據在中職教學中的實踐感悟,就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以下論述。
一、以實驗互動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向學生展示實際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實驗,增強實驗互動性,例如,在講授二極管知識時,若只從理論上說明PN結內部載流子的變化情況,很難讓學生理解PN的作用,而通過實驗的手段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二極管的作用,使學生對知識形成較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將技能化教學自然的滲透于理論教學中,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以語言技巧激發學習興趣
中職技校電子專業的學生往往青睞于實習課,而不喜歡課堂中的純理論教學,尤其是在學習抽象概念的過程中表現更為突出,教師若只是一味地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采取簡單批評的教學方式管理學生,就會降低課堂效率。教學質量的好壞、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都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相關,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結合形象立體的語言講解難以理解的概念、原理及公式等,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概括電子技術元器件時,可以將電阻、電感和電容元器件進行形象的比喻,將其比做成電子領域中的“三員大將”,在幽默的教學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題。教師在電子理論課堂中,也可以編造順口溜進行概念總結,這有利于學生記憶;還可以采用單元檢測法,鞏固學生以往的知識,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利用教具、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演示,促進學生學習情趣的培養。
三、以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中職生的好奇心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組織小組間的競賽。在競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挖掘人才、培養人才,創造一個良性的相互學習的氛圍。還可以通過這個比賽,促進學生對理論課的學習,使學生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性循環,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實習效果。同時,在實踐中也證明了激發學生興趣是完善技能教學的關鍵。
例如,在日光燈故障的檢修一課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讓學生親自實踐,檢修教室里出現故障的日光燈,讓學生探究并說明產生問題的電路結構等,將訓練內容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展開討論,分析產生故障的原因,最后歸納總結出造成以上故障的機理,通過實例分析,使學生能夠解決日常生活中小型家電出現的線路故障等實際問題,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以創新激發學習興趣
在導入新課的環節中,教師應創設相應的的學習情境,設置新舊知識間的矛盾,給學生營造一種“心欲通而未得其意”的心理境界,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對新鮮的、具有一定實用性的教材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內容中設置新穎、實用的理論知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解電子技術基礎第一章時,若直接講解載流子的運動狀況,學生難以理解,其學習興趣也必然會降低,教師應在課前準備中做有關PN結單向導電性的探究實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再讓學生思考實驗現象的原理,這種啟發式新課的導入方法就可以引導學生帶著求知的欲望認真學習課程內容,充分體現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專業電子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灌輸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期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同時,教師需要在實踐中完善自身素質,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塑造出適合當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黃斌.深度解讀中職院校電子專業教學內涵[J].教育與職業,2006(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