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鉑 張鳳玲
摘 要:翻轉課堂模式教學是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途徑的新嘗試,途徑是否有效需要進行檢驗,本文旨在將傳統體育課堂與 翻轉課堂模式運用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效果進行試驗對比,以驗證和總結翻轉課堂及其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效果,檢驗其推廣價值,研究指出翻轉課堂模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讓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更具人文關懷,更能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更加全面的健康,公共體育課程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
關鍵詞:翻轉課堂 高校 體育課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a)-0026-04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知識的傳授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中了,知識獲取的途徑、師生交流的方式、教學資源的種類等都發生了巨變,特別是翻轉課堂模式教學這樣一種舶來品,還具有很多爭議,但不可否認,它倡導的個性化學習等理念,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翻轉課堂在高校許多科的教學已經開始普及,并且很多學者也開展了教學實驗進行效果檢驗,而在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進行相關檢驗的較少,本文旨在將傳統體育課堂與翻轉課堂模式運用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效果進行試驗對比,以驗證和總結翻轉課堂及其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廣東工業大學2016—2017學年兩個籃球選項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上學期班(73人)為對照組,下學期班(71人)為實驗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分析法
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對翻轉課堂和相關概念進行界定,在分析梳理國內外翻轉課堂的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明確本研究的主題和目的。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專家問卷設計學生學習效果問卷,并運用網絡方式,發放問卷和量表對學生進行調查測試,問卷全部發放與回收,問卷全部有效。
1.2.3 實驗法
上學期班為對照組(73人),下學期班為實驗組(71人),兩個組進行等組實驗,實驗組采用本次同伴互助式模式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時間為16周,共安排了12章節(32課時)的學習內容。
2 教學模型設計
通過對《籃球運動》教學大綱要求及學生特點分析,結合課前、課堂活動分塊呈現結構等理念,設計出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以微信公眾號雨課堂為主要平臺,方便資源在線學習和作業檢查,同時雨課堂后臺客戶端方便學生隨時隨地互動交流,該模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3個模塊。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1 學習成績情況對比分析
實驗組和對照組橫向對比中,在期中考試平均成績上無顯著差異,期末考試平均成績具有極為顯著的差異(P<0.001),說明相比對照組,實驗組學生成績提升更明顯。
3.2 學習態度分析
兩組學生學習態度總均值分別是30.519和28.74,有較顯著差異(P<0.01)。在“我認為本課程對我參與籃球運動有很大幫助”“我認為本課程能夠幫助我參與籃球競賽”“我會在網上搜索籃球課的相關資料”“我就是想混個學分”“我認為學的籃球知識和技能很重要”等維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我對本課程以及籃球運動很感興趣”“我隨時能獲得學習本選修課內容方法”維度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如表2所示。說明在課程學習興趣、課程重要性認識上實驗組高于對照組,在解決問題、尋求方法、端正動機等方面優于對照組。
3.3 學習自我效能感分析
測試總均值分別為35.68和36.28,無顯著差異,說明兩組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在實驗前后差異不明顯,見表3。
3.4 自主學習能力分析
兩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均值分別為20.74和22.68,存在極顯著差異(P<0.001)。從維度進行對比,學習時間的利用(P<0.05)、學習計劃的執行(P<0.05)、學習困難的解決(P<0.05)等方面能力上都有顯著差異,特別是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P<0.001)這一維度有極顯著的差異,見表4。
3.5 協作學習能力分析
兩組學生協作學習能力總均值以及各維度無顯著差異,實驗組的總均值高于對照組,且有極顯著差異(P<0.001)。在“能與小組成員進行學習上的輕松交流”“能積極地完成在小組中的學習任務”“能與成員在一起完成小組匯報工作”3個維度有顯著差異(P<0.05),在“能與小組同伴的學習進度保持一致”維度有較顯著差異(P<0.01),在“能與同伴一起解決學習遇到的問題”差異極為顯著(P<0.001),如表5所示。說明實驗組學生在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協作能力、完成目標任務能力、協調團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
4 結論與建議
4.1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更具人文關懷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將發展學生身體素質作為直接目的和評價標準,教師與學生只有在課堂中進行交流,讓體育課的教學或多或少讓人感覺非常的工具性,缺乏一種文化內涵。實施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后,課前教師在線上上傳以視頻動作講解為主的教學資源讓學生進行學習,課中,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實際操練等學習活動仍然保證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和運動技能的內化,因此仍然保證了體育教學中必要的工具性特點。與此同時,在線的體育教學環境的搭建、線上師生之間的廣泛交流,學習體驗和效果的相互交流能夠讓整個的教學過程不再枯燥,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強,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端正。
4.2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校體育公共教學更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體育課堂教學是一種重要的培養人和發展人的教育場所,“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指導思想,其中因人而異應該是實現以人文本的前提。傳統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特別是以俱樂部為形式的教學,體育教師始終是處于中心地位的,動作示范、講解仍然是主要手段,而學生群體的特征是非常復雜的,學習能力、體育基礎、性格特征、學習需求和習慣等方面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在人數眾多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辦法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比如:教學中每一位學生學習技術動作出現的錯誤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時間能夠逐一解決,學生也不可能都會認識到和主動詢問。翻轉課堂通過合理安排課內外學習空間和時間,讓差異化教學成為可能,老師可以充分一對一進行線上和線下指導,同學之間也可以進行協作學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制定全體教學目標,也可以針對具體實際制定個體目標,在學習進度上,學習和身體能力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在線教學視頻。在學習效果評價上,除了教師的評價,也可以由小組成員一起進行評價,這就構建了一個和諧、愉快的個性化教學環境。
4.3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校體育公共教學更加全面發展學生健康水平
近幾年教育部發出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都把“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是健康的三大指標,傳統體育課堂教學講解、示范、練習這些教學過程,單純注重了身體健康水平的發展,對于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兩方面的作用相對不突出,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體育教學能夠通個性化定制教學流程等方式,設計出視頻觀摩、體育技術探究、技術練習實踐、小組微匯報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探究和從事技術練習實踐的時間大大增加,這有助于切實提高學生身體、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全面發展學生健康水平。
4.4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高校體育公共教學評價更加合理
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只能是通過考核的方式,通過一項或者多項相關技術的考核對于教學結果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鍛煉的主動性和努力程度等方面是不能兼顧的。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進步程度成為評價的重要依據,教學評價可以增加過程性評價方式,評價的內容和主體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包括了傳統教學評價主體的體育教師、團隊學習小組的成員以及學生本人等。主體、內容、方式上的評價能夠在更加廣闊地視野下審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能夠促進學生更加努力地參與學習和運動技能練習,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讓高校體育公共教學評價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 王春華.從個人到同伴互助:教育行動研究范式的轉換[J].當代教育科學,2005(16):49-51.
[2] 王國亮等.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的價值及實施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2):104-110.
[3] 邊玉芳.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編制與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