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偉 王紅云
摘 要:通過對越野行走運動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普及性進行論述,對越野行走國內外發展現狀、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現狀、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現狀、必要性可行性、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研究,從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意義和作用及高校開展越野行走的優勢,并結合我校越野行走課程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希望能為高校推廣越野行走課程提供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將越野行走這項時尚、安全、易學的體育項目引入大學體育課堂提供參考和幫助。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這項快樂運動中來,從而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
關鍵詞:高校 體育課程 越野行走 必要性 可行性 研究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b)-0148-03
1 概述
1.1 越野行走運動在國際、國內的發展和研究現狀
越野行走起源于芬蘭20世紀30年代滑雪運動員夏季訓練的方法、手段。1997年,創建了一種使用兩支手杖行走的運動,命名為“越野行走”。目前,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0多萬人在參加,中國越野行走人數現已過百萬。
越野行走運動方式包括平地走、山地走和手杖操,還可以利用手杖進行力量練習和游戲,比走步有效,比跑步安全,比球類簡單,被美國醫學雜志譽為最接近完美的運動。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將該項運動引入中國,2005年和國際越野行走協會合作正式在中國推廣這項運動。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習主席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健康中國行”持杖徒步活動的2016年正式啟動,近2萬人次參加到越野行走的運動中來。
2016年第三屆中華水塔國際越野行走大賽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國際越野行走大賽首次落戶中國;2017年10月首屆越野行走世界杯中國站設在了貴州。
2017年全國第三屆老年人健身運動大會已將持杖健走列入比賽項目,群眾體育項目首次進入全運會,標志著越野行走項目已經在全國性比賽中落地生根。
1.2 高校體育課存在的問題
(1)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問題。
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中主要都是一些田徑、球類等項目,教學過程中突出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高校體育課程設置要立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選擇一些趣味性和休閑性強的教學內容,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2)高校體育場館不能滿足體育課程設置的需要。
越來越多的健身、休閑的體育項目引進到大學課堂,如健美操、瑜伽、形體等,但同時對體育場館的需求也大大提高,普通高校很難完全滿足室內教學場館的需要。越野行走課程的設置既能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受天氣和場地的影響很少,能緩解高校體育場館的緊張現狀。
(3)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問題。
制約越野行走在高校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資金投入、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和政策法規以及宣傳力度。
2 研究基礎
2.1 理論基礎
2.1.1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價值
(1)越野行走具有獨特的健身效果和治病作用。
越野行走使用兩支手杖,上肢也能參與行走,使全身90%的肌肉參與運動,使身體得到全面的鍛煉。比普通行走心率提高10%,熱量消耗提高20%~46%。因此,在提高心肺功能,減肥、降“三高”,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效果顯著。
(2)越野行走具有獨特的保護功能。
人體由兩點支撐變為四點支撐,腰、腿的壓力減輕10%,保護膝關節和腰椎,預防骨關節病。
(3)越野行走一項新穎、時尚、快樂運動。
越野行走是一項邊走邊“玩”健身運動,群體性強,它既可以回歸自然,放松心情,又可以促進交流、增強友誼。
(4)越野行走具有較高的運動價值。
越野行走可以作為準備活動、體能訓練、體育競賽、放松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
2.1.2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意義
(1)突破傳統體育項目教學的模式,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2)引入和學習國外先進的健身理念和方法,補充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不足。
(3)通過開展越野行走課程不僅對大學生身體健康有好處,還對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挑戰自我的精神和能力;提高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以及野外的生存能力。
2.1.3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研究內容
(1)越野行走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
以越野行走課程的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研究為重點,制定符合高校教學特點的教學大綱。
(2)越野行走課程教學內容。
越野行走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手杖操、越野行走技術、身體素質訓練、手杖操游戲與競賽等幾方面。
(3)越野行走課程設置。
越野行走課每周一次,每次課2學時,一學期18周共36學時。
(4)越野行走課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及手段。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設計適宜的比賽項目,以體育的魅力、競賽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參與;以群體活動的開展和競賽活動的實踐推動學校越野行走的深入開展。
(5)越野行走課程評價方式。
2.1.4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1)越野行走可以補充與完善高校體育教學內容。
越野行走教學內容豐富、趣味性強,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與愛好;越野行走簡單、安全,符合高校對課程安全性的要求;越野行走時尚、新穎,符合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創新要求。
(2)越野行走運動可以提高大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越野行走運動在吸引學生們走下網絡、走出寢室、走向操場的同時,親近大自然,加強學生戶外探索能力,鍛煉意志品質。越野行走的比賽和游戲等教學內容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責任感及團隊協作精神。
2.1.5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1)國際健身大眾體育協會和世界心臟聯盟重點推廣的健身運動,被美國《運動醫學》雜志成為“最接近完美的運動”而大力倡導。
(2)越野行走的動作技術要領簡單易學,適合各類人群:對場地要求不高,適合在各種場地里進行。
(3)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 高校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為高校野行走課程開設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其次高校有著優秀的師資隊伍和良好的體育設施及校園環境,更有大量的學生,完全有條件在學校推廣普及越野行走課程。
(4)高校體育課學時設置為每次課2學時90分鐘,非常適合越野行走課程的開展。
2.1.6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創新之處
(1)越野行走借助兩支專業手杖,使人在行走過程中實現四肢同時參與運動,人體由兩點變成四點支撐。
(2)充分利用校園的自然環境制定越野行走課程行走路線、制定高校越野行走體育課程安全保障體系。
(3)運動場地開放、靈活多樣,馬路、山林、田間、湖絆及校外步行街及公園。
(4)開設越野行走課程在四川美術學院體育教學上是第一次,在重慶市高校課程設置調研也屬首例。
2.2 實踐基礎
2.2.1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現狀
越野行走是一個剛剛起步的時尚體育項目,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推廣。2014年起,山東、吉林、北京等地部分高校也開始引入越野行走課程,現在全國有近30所大學開設了越野行走課有些大學還針對體育專業的學生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為今后在高校推廣越野行走運動奠定師資基礎。2018年部分高校已把越野行走列為校運會比賽項目。
2.2.2 四川美術學院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現狀
我校是重慶市第一所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高校,2017年越野行走課程已被學校列為教改項目,2018年被列為學校課程建設項目。
2016年9月我校首次將越野行走納入體育課程,開設了四個班越野行走課,不斷的摸索、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實踐開發、制定不同的行走方案和路線。對學生進行心率測試,問卷調查,通過數據研究和意見反饋,不斷改進和提高野行走課程的教學質量。通過一學期的越野行走課程的教學實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們從一開始的害羞到后來的充滿自信,逐漸喜歡上了這門課程。通過問卷調查,95%的學生對越野行走課程感興趣,同時越野行走課程的教學受到了廣大師生和媒體的關注。
2017年2月我校繼續開設了四個班的越野行走選項課,復選的學生占一半以上,課程深受大學生喜歡。
在學校改造運動場館半年多,其他體育項目教學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只有越野行走課程不受場地的局限,充分利用校園的自然環境開展的非常好。在緩解體育場館壓力方面越野行走課程展現了它獨特的魅力。
受越野行走課程的影響,院工會也將每年一次的環校跑比賽改成了越野健走,并于2017年3月舉行了四川美術學院首屆師生員工校園越野行走健身活動。
2.2.3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現狀
各大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已有相應擬有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還需不斷的研究探討和完善,而且還沒有形成可借鑒的越野行走課程建設相關資料。高校越野行走教材《越野行走教程》于2014年已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
2.2.4 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社會評價
四川美術學院開設越野行走課程受到師生和媒體的關注:
團委公眾號“樂活川美”以“舉起你的手杖來,我們去川美壓馬路--體育課新花樣,越野行走!!!”進行了報道和宣傳。
新華網以“川美開設越野行走特色課程,大學校園里面學走路”為題進行了報道。
華龍網又以“川美開設越野行走特色課程160余學生學走路”進行報道。
老師和學生通過微信把越野行走課堂教學圖片進行展示和宣傳,通過朋友圈點贊和關注的人非常多。
3 研究的方法及目標
3.1 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適合越野行走有氧運動在高校中發展的體育教學手段、方法、內容;形成可具體實踐和操作的理論指導,為大學開展越野行走體育教學提供決策依據。
(2)訪談法:通過對專家、高校開設了越野行走課的教師和上課學生進行訪談,聽取各方對越野行走課程的意見反饋建議,反復研究、論證和實踐。
(3)問卷調查法:了解學生對越野行走課程的認知程度及接受情況,進行教學研究實踐。
(4)實證研究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運動方案對學生進行運動前后心率測試,進行數據分析,研究運動量的變化情況。
(5)數理統計法:對心率、問卷的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
3.2 研究的目標
3.2.1 改革體育課程設置,優化課程結構
加大越野行走課程的宣傳教育,提高課程的受重視程度。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加強高校間文化交流。在高校間建立統一的教學指導綱要,編寫教材。深化越野行走課程的組織模式和教學研究。
3.2.2 更新、完善教學內容、方法、及手段
(1)在越野行走手杖操上加以創新和發展。
(2)教學方法更多傾向于重復練習和競賽、游戲法等,既能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2.3 完善越野行走課程的授課形式
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快速掌握技術要領,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3.2.4 更新、完善越野行走課程的評價方式
因為越野行走課程剛剛走進高校,理論基礎薄弱,教學主要以技術為主,但是考核評價內容不能重技術,要以平時課堂表現為主,提倡快樂體育。
4 結語
高校通識教育改革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休閑體育進入了大學課堂,大學開展越野行走運動雖然是一項時尚、安全的運動項目,但畢竟是戶外運動,存在場地、交通等不安全的因素,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資金投入、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和政策法規以及宣傳力度,甚至個別人因認知缺陷的質疑,都是制約越野行走的因素。但這些都不是影響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主要因素,只要我們加強宣傳力度,課程設計科學、合理,備課準備充分,做好安全防范,用越野行走課程開展的真實效果去證明課程開設的意義,越野行走課程一定會在高校得以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湯瑞廷.長春市普通高校開設越野行走課程的現狀分析[D].吉林大學,2014.
[2] 于洋.高校推廣越野行走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8):78-79.
[3] 潘曉蘭.越野行走有氧運動體育課程設置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