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旭金


[摘? ? ? ? ? ?要]?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針對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主要探討校園網絡優(yōu)勢下如何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通過學生分層、備課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分層等步驟,最終達到縮小個性差異、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目的。
[關? ? 鍵? ?詞]? 信息技術課程;個性化;網絡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16-02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職中的信息技術教育中學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1)學生的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學生存在較大的學習基礎差異。(2)學生存在接受能力的差異和學習習慣的差異。學生除了學習基礎存在差異外,還存在著接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差異,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時效性等,不同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不同的,這種差異也將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
從上可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已經客觀存在了,而且差異是比較大的。有基礎的學生“吃不飽”,沒有基礎的學生“吃不消”。如何對待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時的差異?用單純補差的老辦法顯然是行不通。因此,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Office 2010辦公軟件課程教學中實施適應差異,促進發(fā)展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利用網絡平臺,開展Office 2010辦公軟件分層教學。
校園網絡的分層教學是一種課堂教學策略, 它強調以網絡為教學載體,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發(fā)展,其核心是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環(huán)境,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分層推進教學。它是架構在計算機對等網、校園局域網、互聯(lián)網基礎之上的,以網絡為依托的,它脫胎于教育學的分層教學理論,又依據其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自成一體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利用網絡平臺,開展Office 2010辦公軟件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
分層實質上是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的一種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學習材料、學習方法,達到預期的目標程度。課堂教學中如果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一刀切”“齊步走”的辦法,就不可能適應有差異學生的需要,當然也不能促進有差異學生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學生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層”:
(一)學生分層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的最大差異是現(xiàn)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各年級、各班、各專業(yè)情況也不一樣。要摸清情況,才能有的放矢。調查是獲得真實情況的一種有效辦法。我采用發(fā)放調查表(如表1、表2)和與學生開座談會、談心等形式來調查、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的時間,學過的軟件,掌握的程度,是否參加過“計算機考級”考試,以及各證書獲取情況,家中是否有電腦,每天上網多久,都操作了什么等,也是我們調查的內容。課前的調查,只是初步了解,在課內學生學習過程中還要不斷進行深入了解。當然,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想學到什么以及如何學都在調查范圍內,這為我們嘗試“分層”教學提供了主要的參考依據。學生智力和認知方式的差異也是學生分層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目前差異最大的是學生原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影響面最廣的差異也是學生原有的計算機知識水平。我們把表現(xiàn)在學習能力上不同的學生大致可分為強、中、差三層次。
1.學習能力強。這類學生基本上熟悉教材中的學習內容,具有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他們有強烈的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愿望、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和較強的學習能力,教材基本內容滿足不了他們。
2.學習能力中等。這一層次學生學習能力一般和理解教科書中的學習內容。這類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沒有困難,但他們的積極性不夠高,基本能按要求完成作業(yè)。
3.學習能力較差。這一類學生是指接觸信息技術知識很少或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他們一般需要老師或同學多次反復的幫扶才能完成作業(yè)。
(二)教學目標分層
1.基本層。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完成基本教學任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提高層。保證教學活動順利有效地開展,并注意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
3.啟發(fā)性層。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們應該拓展學生學習認知的視野,不要局限于教科書知識,并且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潛能,對知識的擴展和綜合應用有更高的學習要求。
教學目標分層就是將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的教學目標,改為可由學生選擇的彈性目標。目標的分類,并不是和學生的分類簡單一一對應。學生有選擇的權利,從什么目標開始,最終達到什么目標,學生可以自己制定計劃,教師僅進行必要的指導。而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從便于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出發(fā),有教材上基本內容,也有補充內容。補充內容不單純是提高性的和發(fā)展性的內容,也應該減少學習難度,增加“臺階”、增加“興趣”的內容,便于不同層次學生選學。同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所設計的一些基本任務要適合網絡操作,對一些基本的數據素材,教師應事先在網絡服務器的文件夾中準備好。
(三)教學分層
學生可以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通過自我調控完成學習任務。網絡教學分層使教師的任務從主要是講解和講授轉化到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學習方式也從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 學生答”,轉化到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組織形式
分組學習是“分層”教學比較可行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在進行學生分組學習時,可從以下幾種方法進行組合: (1)以自然形式分組:即在網絡教室中,相鄰的兩個或幾個同學相互組合,組成學習小組。小組可大也可小,依據學習任務的大小自由組合。(2)以學習任務進行分組:在網絡服務器上設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區(qū),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從網絡服務器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3)以學習能力水平進行分組:教師有目的地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分析、分工合作,每個學生必須 “有事可干”,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2.學習方式的選擇
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謂是多種多樣,這一點不同于網絡課程,這也正是網絡環(huán)境下分層教學的特點。在此階段,學生首先要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然后,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學習:(1)以書為本,從課本中獲取知識;(2)充分利用軟件自帶的幫助系統(tǒng);(3)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在線學習;(4)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室的“分層教學網站”進行自助學習;(5)通過教師提前錄制好的微課視頻進行引導性學習。
3.學習反饋的途徑
“分層”不是“分家”,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次教學是尊重學生的發(fā)展差異,實現(xiàn)因材施教,讓學生表現(xiàn)個性。教師組織學生對存在共性的問題進行討論,根據學生層次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都會有收獲。因此,在網絡環(huán)境下,應設置多種的交流形式,便于學生反饋。
(1)通過局域網學生提交相應的操作作業(yè),便于教師做出正確的在線輔導。(2)在分層教學網站中我們設置了相應的“學生作品展示區(qū)”模塊,選擇了不同層次學習任務的學生,可以在相應的Office 2010辦公軟件作品展示區(qū)中展示自己的作品,便于和其他學生學習交流。(3)在分層教學網站中我們設置了“自由討論區(qū)”模塊,學生可以進入討論區(qū)中,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在討論區(qū)中,教師作為普通的一員,也參與其中的討論,學生和教師在這其中是相互平等的,學生并不知道教師的真實身份,有時教師的觀點會遭到質疑。
(四)評價分層
各層次學生由于性格、智力上存在差異,所以教師的評價標準也要有所區(qū)別。對基礎相對落后的學生應重在及時肯定他們的小進步,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對中等基礎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激勵,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并督促他們進步。對有良好基礎學生來說,鼓勵他們的挑戰(zhàn)和創(chuàng)新是很重要的。在鞏固基礎的同時,我們提供一定難度的任務讓他們挑戰(zhàn),使他們更加嚴格、謙虛、堅定,超越他們自己。
三、運用網絡平臺,拓展分層教學的效果及結論
經過一段時期的實踐與探索,掌握了發(fā)揮校園網絡優(yōu)勢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并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有效驗證,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Office 2010辦公軟件教學備受歡迎
在所教的班級中進行Office 2010辦公軟件感興趣度的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如表1: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網絡個性化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備受學生的歡迎。
(二)Office 2010辦公軟件教學質量大幅提高
近幾年來,我校學生Office 2010辦公軟件中級考證通過率情況統(tǒng)計如表2:
該數據表說明,我校采用該教學模式以來,學生Office 2010辦公軟件通過率明顯逐年提高。
(三)增強了網絡對學生的正面影響
Internet已遍布全球,大多數學生家里都具備了上網條件,由于我們教學時經常要求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查找信息,利用QQ和微信進行在線互動,學生可以將完成的作業(yè)直接發(fā)送給教師,教師也可以隨時抽查學生完成的作業(yè)情況并將批改的作業(yè)發(fā)回給學生。這樣增強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機會。
四、結語
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差異是永遠客觀存在。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運用“網絡分層”施教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完成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和成功,以期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專平,孫玲.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分層教學”[J].教育研究,2005(2).
[2]付裕東.落實因材施教原則的最佳途徑:分層次教學[J].中國教育品牌在線,2004(6).
[3]胡學增.現(xiàn)代教學論基礎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4.
[4]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