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 ? ? ? ?要]? 江蘇省中職英語學業水平測試中的圖文理解題型因其選材廣泛、貼近生活、題型生動且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現有教材及配套輔導用書上提供的相關材料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結合圖文理解題的特點鼓勵學生運用資源策略,從認識資源、查詢資源、加工并運用資源這幾個方面舉例闡述,以期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關? ? 鍵? ?詞]? 資源策略;圖文理解;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28-02
江蘇省中職學業水平測試的推行在提升職業學校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英語學測試題中的圖文理解是圖式與語言的結合,涉及內容廣泛,包括告示、標識、海報、廣告、時刻表、天氣預報、招聘信息、打折提示、短對話、應用文、小短文、使用說明等。題干就所給的圖文材料提出一個問題,考生通過理解圖文的主要意義,獲取關鍵信息,做出正確判斷和推理,從三個選項中找到正確答案。該題型強調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培養讀圖能力、文本閱讀能力、獲得關鍵信息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等。這不僅要求考生提高觀察能力、積累話題詞匯,也要利用各種資源拓寬知識面,接觸不同的學習素材。因此,局限于課本教材的傳統教學方法很難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達成考核目標要求。
一、資源策略在英語自主學習中的重要性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界定,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中職階段相當于中學階段的第五級,課標對資源策略的具體要求是:(1)借助音像資料豐富自己的學習;(2)使用簡單工具書查找信息;(3)注意生活中和媒體上所使用的英語;(4)能初步利用圖書館或網絡上的學習資源。資源策略中的兩點十分契合省中職英語學測圖文理解題型對學生的語言和能力要求。如何培養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資源策略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習、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眾所周知,真正的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所獲得的外在信息,通過已有的背景知識,建構自己知識結構的過程。由于學生的學習風格不同,學習需求存在差異,單一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不能滿足需求,且不利于他們發展各自的潛力。教師要幫助學生廣泛、科學地使用學習策略,創新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其中資源策略的培養和運用是學生進行課內外自主學習重要的一個方面。
二、資源策略在實際操作中的三個環節
獲得學習資源、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要學會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的運用。劉道義教授認為,學生首先要認識資源,學會選擇資源;其次,要學會查詢和搜集資源,從大量的資源中,特別是通過互聯網查詢特定的信息;要學會加工資源,完成任務,處理信息,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圖文理解作為一種緊密聯系生活和職場實際的中職英語學測題型,具有一種導向作用,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實現學習質的飛躍。根據圖文理解題型的特點和考核要求,中職學生在資源策略的運用方面可從以下三個環節進行實踐操作。
(一)認識資源
對學生英語學習資源策略意識的訓練,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資源無處不在、無所不包,讓學生知道教科書是一種學習資源,但不是英語學習的唯一資源。教師要經常介紹一些英語學習的校內外資源,如英語課本資源(教材、教輔、音像制品等)、公共傳媒資源(英語廣告、包裝、標簽、產品說明書等)、環境資源(警示語、路標、導游地圖等)、地方性文化資源(景點、特產、建筑等)、網絡資源等。
(二)查詢資源
網絡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學習資源,具有時效性、多媒體性和交互性的特點,是所有資源中最為豐富、最容易獲得、最吸引學生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通過網絡進行選擇性、個性化的學習,學生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獲得圖文類相關的學習資料。
在認識資源隨手可得、無處不在的基礎上,學生要做有心人,隨時用筆記或相機記錄下不同媒體渠道和周邊環境呈現的學習資源,圖文類如英文標識、海報、說明書、時刻表、天氣預報、招聘信息、打折提示等,如下圖所示(見圖1,圖2)。
文字表述類如短對話、應用文、小短文、使用說明等,如下圖所示(見圖2)。
(三)加工、運用資源
根據省英語學測考綱規定,圖文理解考查的是學生獲取關鍵信息、做出正確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圖文材料一般篇幅簡短,目的性強,重點信息突出,主題、時間、地點、項目、費用等通常作為主要考查點,學生根據考題常見設問點在所收集的圖片文字類材料中對信息準確定位。在充分了解圖文理解題型考查的重點要素以及怎樣設問的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收集的材料資源進行加工處理,為我所用。筆者建議進行以下操作步驟。
1.初步加工(individual work)
學生通過網上下載、拍照、筆記等方式獲取的圖文資料有的可以直接使用,有的則需要進行加工處理以后才能用來輔助學習。因此,需要學生對自己所收集的材料做到內容熟悉,要點清晰。如果圖片中信息不集中突出,或文字不夠清晰,需要使用繪圖工具剪切或銳化加工過后才能使用。文字類的素材需要去掉不必要的中文提示,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把原材料簡化處理后備用。如某日程安排表圖片本身是一張完整的表格,如果對學生的考查點只在某一個點上,只要截取關鍵信息部分并就這些信息設問就可以達到訓練目的(見圖3)。
對于圖3可能的設問是:You can watch the basketball game at? ______.
A. 8:30? ?B.9:00? ?C. 10:00
(答案是:C)
2.簡要問答(pair work)
學生對收集的材料經過處理之后,可以通過結對子的形式對材料進行簡單的口頭問答,鍛煉學生快速閱讀技巧的同時,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如學生A給學生B看自己收集的圖片材料(見圖4),可以就標識中的車速、時間等要素進行問答??磮D說話形式相對比較簡單,信息直觀明了,便于學生之間進行對話操練等自主學習。
3.討論組卷(group work)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3~5人小組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對經過加工的圖文材料進行更多設問,在口頭訓練的基礎上逐題進行文字記錄,然后由小組長負責模擬樣題格式(每套10題)進行組卷。每人2~3個語言材料就可以組成一份圖文理解的單項訓練題。這個過程可以激發學生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特長,體驗分享學習成果帶來的滿足感。
4.成果共享(class share)
小組合作完成的單項訓練卷經過教師的審核把關之后,在各小組之間進行材料交換學習。原則上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內容不同,交換材料引起的信息溝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以班容量30人為例,假設一周每人收集2份圖文素材,一學期累計可達好幾百份,即幾十套圖文理解的單項訓練題。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自明,拓展了學習渠道、豐富了學習內容、提高了應試技巧等。
學生收集和使用圖文素材的過程是探究和甄別的過程,是帶著任務目標參與體驗的過程,是在提高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之外,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與他人合作分享的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資源策略來豐富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合理有效地運用資源策略能夠提高學生應試中的解題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道義,黃遠振.新課程標準帶來的新觀念[J].試教通訊,2005(5).
[2]張文鵬.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運用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9(4).
[3]陳丹丹.學業水平測試的推行在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引發的幾點思考[J].海外英語,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