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起恒
[摘? ? ? ? ? ?要]? 作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剪紙肩負著培養學生審美、創造、想象、動手等能力和素質的重任。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剪紙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加強學生各種能力與素質的培養,將剪紙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藝術美、審美情趣等知識信息融入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中,切實抓好剪紙課的教學實踐,全面提高剪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 ? 鍵? ?詞]? 中職;剪紙教學;興趣;審美能力;創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26-02
目前,幼兒教育愈發被社會所重視,著力提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養迫在眉睫。剪紙課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教師必須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質,同時根據中職生心理特點、認知水平、教學內容等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從培養興趣出發,加強剪紙的藝術內涵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引導學生細心、耐心地練習,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加強剪紙的藝術內涵教育
中職教育應該側重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染,通過了解和掌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崇敬之情。早在漢代就有剪紙的藝術雛形,到了唐代剪紙已廣泛流行,無論官方慶典還是民間的喜慶日子,都離不開剪紙的藝術渲染。在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剪紙藝術逐步提煉升華,其思想性和藝術性更加凸顯。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進行網絡搜索,從歷史和現代的生產生活選擇適合中職生的素材,制作成PPT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促進學生從歷史人物、民俗、生命、祈福、景觀等理解和掌握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讓學生逐步接觸、感受剪紙藝術,逐步提高學生的剪紙藝術素養。近年來,職業中專學校的生源質量良莠不齊,學前教育專業新生幾乎沒有美術基礎、動手能力偏低,有的學生竟然還不知道何謂“剪紙”。學生不愛學習懶于動手,加之不良的學習習慣,嚴重桎梏了剪紙教學的開展。為提高剪紙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充分利用中職生思想活躍、理解能力強的優點,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剪紙文化的藝術內涵,進而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慢鳥先飛”,引導學生勤于動手練習剪紙,養成課前預習、課上主動參與師生互動、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長期引導消除學生對剪紙學習的抵觸情緒,逐步培養學生掌握精湛的剪紙技藝,為學生未來勝任幼兒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堅實的藝術素養和動手能力支撐。
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的教學水平關系到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需不斷開拓自身剪紙文化視野,通過校內外培訓、交流、課余時間努力深研掌握最新的剪紙技藝和應用知識,進而不斷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促進剪紙課堂教學有效性大幅提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應起主導作用。每年寒暑假,學校應組織骨干教師外出進行剪紙專項培訓學習,拓寬專業教師的剪紙藝術視野,為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支撐,同時通過外出學習掌握幼兒教育最新的教育方針、政策,回到課堂上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引導,以便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競聘工作奠定基礎。另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應與高等藝術院校、藝術家協會結成合作伙伴,定期邀請專家來到學校為師生進行剪紙方面的技藝培訓講座,示范剪紙技藝,指導師生剪紙,進而達到理論聯系實踐、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培養學生對剪紙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有效性提升的基礎和支撐。中職生不愛學習,要培養學生對剪紙濃厚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不斷引導滲透,通過適用性教學、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剪紙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愛”上剪紙。
(一)開展實用性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剪紙的作用莫過于節日的祝福,中職生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較為頻繁,掌握剪紙技藝,在同學、朋友、親人過生日、結婚時送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剪紙表達誠摯的祝福,是他們最為榮耀的事情。因此,教師應加強剪紙實用性教學,要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是采用富有情感內涵、極具實用性的教學策略,即適時利用各種重要節日節點引導學生進行創作,或為學校、班級的美化環境制作剪紙作品進行裝飾,從而激發和促進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如在幼兒園,小朋友最開心的莫過于“六一”兒童節了,教師可以剪幾朵小紅花送給學生,全班學生都會開心大笑起來,覺得特別好玩,像小時候在幼兒園開心地過“六一”兒童節。教師從小紅花開始,窗花、雪花乃至玫瑰、郁金香等調動學生的好奇和興趣,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學生興致昂揚。“老師怎么剪的?快點教教我們。”這樣,激發了學生興趣和強烈的動手熱情。
(二)通過發掘我縣朱子文化和民俗民居、民間剪紙文化,營造剪紙氛圍
編撰校本剪紙教材,比較系統地介紹我縣民間剪紙的起源、發展、技法、表現內容等,同時,結合“我家在景區”“朱子文化”“古民居”等主題,結合剪紙課撕、剪、刻、團花、單色、套色、染色、分色等工具材料、技能技法,收集一些教師和學生的優秀習作,做成課件、光盤,既可讓學生欣賞,又可作師生的輔助教材。
(三)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充滿自信
創建剪紙興趣小組,每學期都要舉辦剪紙作品比賽。選送優秀選手參加省、市剪紙比賽,在每個班級教室里設置展覽墻,定期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和熱情。定期舉辦活動,可以展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剪紙教育的豐碩成果,所以,在學校內部的平臺如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五四青年節”開展相應的剪紙習作展,邀請校領導出席參觀展覽活動,讓全校師生共同參觀選手巧妙的構思,還可以利用本地的文化、媒體等平臺進行各項文化活動、美術展覽、旅游推介等展示學生作品,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還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剪紙氛圍
課堂教學光憑教師苦口婆心的教導是低效的,要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回應達成一致,各種形式的宣傳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和班級的電視介紹剪紙專家生平成就以及剪紙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傳承歷史文化;可以利用學校的官網、校報校刊等媒介對學生的剪紙作品、名家作品進行大量廣泛宣傳;可以申請學校經費,編寫制作一本比教材還要全面實用的剪紙學習手冊,既有實用的單色、分色、套色、染色等剪紙理論知識,又有圖解、例圖、學生作品、教師作品、專家作品,編輯制作完成后學生每人一本,輔助教材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借鑒。通過全方位的學習剪紙營造氛圍,促進學生樂學、愿學、學會剪紙。
四、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蔡元培先生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剪紙課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很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反復對比,展開合理想象,讓學生發現剪紙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在讓學生觀看我縣民間剪紙的視頻圖片活動中,我有意放幾幅南京剪紙和揚州剪紙的作品讓學生對比,班級頓時活躍起來:“南京的好看!”“揚州的好看!””民間的剪紙怎么那么美?”通過分析講解學生了解了這些作品有不同的風格,引導學生從表現內容、形式美感等方面比較,體驗南京、揚州等地大師作品豐富的內容、精湛的技法以及我縣農村民間傳統剪紙作品簡潔、樸素、活潑的藝術美感。這樣的課堂使學生逐步懂得作品應用了哪些藝術處理手法,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欣賞能力和動手能力。
學生要在剪紙實踐鍛煉中才能提高剪紙創作的能力。我校成立了剪紙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課程得到了完善和升級。根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以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學校美術教師和縣美協、美術教研會、美術學會相關專家合作,通過縣臺辦與臺北國立藝術中學互動,到我縣朱子文化苑、桂峰古民居等地參觀、考察、寫生,讓學生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發現“美”,在實踐中提高自己,邁出學習剪紙的重要一步。
五、加強學生的創造力培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人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培養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剪紙教學重要內容,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機會。剪紙究其本質就是一種創意,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幫助學生建立求新、求變的內因和外因條件。
剪紙創作,不能只會模仿,教學中不能把學生框死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畫出心目中的圖案。通過夸張變化再剪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組織學生到幼兒園參觀學習和短期見習、實習,讓學生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幼兒,組織學生走出校園,了解我縣的文化,了解朱子文化,去博物館、下民俗村,進一步了解收集剪紙文化素材。上“人物剪紙”課時,我讓學生同桌間兩人互畫,根據學生的個性、性格,通過想象,夸張,創造出人物圖案。然后學生進行展示,互相點評。經過學生展示、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學生既動腦又動手,進一步提高了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六、加強學生的細心和耐心培養
剪紙是細活,從畫到剪、刻都要細心和耐心,所以培養學生的細心和耐心,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初學剪紙,往往剪出的作品與設計有差距,這時候如果引導不好,學生就會失去信心。我會讓學生從多個側面去認真地觀察事物,了解事物的用途和特點,直到學生明白然后在自己的作品上進行增減。經過系統的訓練,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形體的基礎上,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剪一只小白兔,“如何更可愛呢?”“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全班學生一起讀兒歌,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產生很多有趣的想法:有的學生把小白兔的耳朵畫得特別長,有的學生畫成了擬人化的卡通形象,還有的學生則給小白兔“穿”上美麗的衣服,想象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總之,教無定法,但有規律可循。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剪紙課教學,教師須循著教學規律不斷創新方法和手段,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還應啟迪并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多措并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將來開展幼兒教育、勝任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小紅.兒童剪紙藝術的鑒賞[J].教育導刊,2000(2).
[3]郭憲.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實踐[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