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玥
[關? ? 鍵? ?詞]? 自媒體;高等技工學校;專業設置;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32-02
一、背景
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所發布的由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聯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體)”研究報告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的定義:“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簡言之,即公民用以發布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的載體,如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網絡平臺。自媒體之所以能具備如此大的生命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由基于其“點到點”“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所形成的傳播主體和傳播內容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
目前,國內有60余所高校開設了與自媒體相關的新媒體專業,可以發現其專業課程涵蓋新聞、運營、產業、技術、設計、營銷等方向。作為培養中高級專業技工人員的高等技工院校應如何應對這一“風口”,設置有關專業、開展自媒體教學,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二、自媒體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一)自媒體行業現狀
根據網易人工智能事業部所發布的《2017自媒體行業現狀研究與未來趨勢分析》的報告,自媒體行業目前體現出以下特征。
1.主流自媒體平臺中,中國微信公眾號數量連年上升,2015—2016年間增速迅猛,在2016年超過1200萬個,年增長率達46.2%。文章仍是自媒體當前的主流資訊載體,但整體閱讀量增速較緩,半年內增幅僅為43%。視頻類資訊方面,呈現連月上升的趨勢,半年內增幅高達160%,未來有望成為更加核心的資訊載體。
2.超過65%的自媒體人表示素材搜集是他們整個創作流程中比較費時費力的環節,一般耗時約為2~6小時。超過70%的自媒體受訪者表示在創作中會使用國內或國外的資訊作為素材進行二次創作。目前文字和圖片仍是自媒體在進行創作時的主流素材選擇,占比分別為90.4%和62.5%,但越來越多的自媒體表示未來打算逐步使用視頻類型素材。35.5%的自媒體主要通過流量主及其他流量分成進行盈利,30.7%的自媒體盈利主要來源為軟文廣告。兩項主要收入來源都主要取決于內容質量和活躍粉絲數量。46.1%的自媒體人認為最煩惱的是持續產出高質量內容,24.9%的自媒體人經常憂愁如何收獲粉絲。
3.科技發展一直推動信息媒體載體的革新。單純的文字、聲音內容產出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短視頻的火爆使視頻剪輯技術人員的需求驟然提升。隨著自媒體數量規模的增長,以轉載甚至抄襲為主的不良內容生產方式也在阻礙著中國自媒體的發展。
(二)自媒體行業發展趨勢
在移動化資訊時代,受眾對資訊獲取的需求呈現內容專業化、形式多元化的趨勢,加速催生垂直領域自媒體的發展。由此,在未來,行業將呈現以下趨勢。
1.內容生產傳播多元化。出于受眾對內容趣味性和形式豐富性的更高要求,直播、短視頻等新興的內容載體形式不斷出現。由于個性化的內容傳播訴求,大量自媒體入駐個性化資訊推薦平臺;同時,自媒體走向垂直細分,自媒體自建平臺成為一種方向,將進一步實現分發渠道的“去中心化”。
2.視野國際化。受眾對海外資訊的需求快速增長,人們對海外視頻的閱讀占比已接近50%;對國際化境外資訊的需求,將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未來會越來越大。
3.技術智能化。智能推薦、知識圖譜、機器翻譯等信息收集、檢索和制作新技術將獲得廣泛應用。
三、自媒體行業從業人員現狀與人才需求
(一)自媒體行業從業人員現狀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所發布的《2017年中國自媒體從業人員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的有關內容,自媒體從業人員目前體現出以下特征:
1.2014—2015年自媒體人數量增長迅速達37%,2015—2016年間自媒體人仍在增長當中,但增長速率大大放緩。
2.大部分自媒體人在30歲以下,而超過五成自媒體人年齡在26歲及以下。超過八成自媒體人從事自媒體年限低于兩年,其中剛入行一年以內的自媒體人占四成以上。
3.接近五成自媒體為兼職運營,其中兩成自媒體人有轉為全職自媒體人的意向。
4.超過七成自媒體人月營收在人民幣5000元以下,僅一成自媒體人月營收超過人民幣1萬元,目前大部分自媒體人營收不高,僅可作為一項補充收入。
5.而80.9%自媒體人表示尋找素材、寫文章、排版等內容創作是自媒體每天的主要工作內容。
6.僅35.6%的自媒體人表示幾乎不加班,有25.2%的自媒體人表示周末也總是要加班。
(二)自媒體行業人才需求
根據對自媒體行業和自媒體從業人員現狀特征的分析總結以及自媒體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可以合理預測未來市場、行業、企業對自媒體人才的要求。
1.知識面廣,具備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自媒體行業的性質決定內它是一個IP (Intelligence Property)產業,這一產業的整個鏈條都與思想、知識的傳播、交流、碰撞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全球化、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與外界的接觸、互通是自媒體產業從誕生之日起就具備的基因。所以,自媒體從業人員需要了解的是整個“地球村”,自媒體從業人員的格局和“高度”決定行業的發展空間。
2.多專多能,具備多種技能的綜合型人才。在一定時間內,單個自媒體的經營團隊規模較小的特征都不會改變,要求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具備能完成多種任務的能力,譬如,經營人員需要懂得一定的設計原則,而設計人員也要能了解市場的走勢。因此,多專多能的綜合型人才在這一行業的勞動力市場上將更具競爭力。
3.視野獨特,具備思考能力的智力型人才。自媒體行業的性質決定它是一個IP產業,因此,自媒體行業從業人員要做思想、知識的原創者,而不僅是思想和知識的“二道販子”,這要求從業人員要有獨立觀察、思考、提煉的能力。
4.吃苦耐勞,具備職業素養的“嚴于律己”型人才。媒體一直以來就是一個對從業人員職業素養要求較高的行業。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媒體從業人員,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能,還需要過硬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自媒體從業人員應該了解吃苦耐勞只是從事這一行業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還需要付出更多。
四、高等技工院校自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一)高等技工院校自媒體專業人才培養優劣勢分析
長期以來,出于生源、畢業生就業市場實際狀況等多方面原因,高等技工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往往局限于為產業鏈的某一環節(更嚴格地講,大多數情況下,是產業鏈末端的某一環節)配套,輸送勞動力,這樣的教學設置,易導致“輕腦重體”的現象。對某些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而言尚能匹配,但是對設計、媒體等需要創新、創造的行業而言,高等技工院校教學應該直面“供給側”改革的必然性。
相對于高等院校而言,高等技工院校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如何基于這一優勢培養學生“多思而后行”的能力,是高等技工院校在自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高等技工院校自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
自媒體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實際上已經為高等技工院校自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知識面廣,具備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多專多能,具備多種技能的綜合型人才;視野獨特,具備思考能力的智力型人才;吃苦耐勞,具備職業素養的“嚴于律己”型人才。要培養這樣的人才,高等技工院校從素質教育、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三)關于高等技工院校自媒體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
在素質教育方面,高等技工院校可以打破常規,為自媒體專業學生設置哲學、藝術、外語、互聯網相關科技等課程,努力做到“潤物細無聲”;在專業技能教育方面,相關課程設置不僅要做到與時俱進,更應該保持一定的超前性,如增加H5、AR等新技術的教學;在職業素養教育方面,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流于形式;要能通過實踐、實操為學生建立吃苦耐勞、守時守信、嚴于律己、不斷提高的從業思想。
(四)關于高等技工院校自媒體專業教學思路的思考
結合未來市場、行業、企業對自媒體人才的要求,高等技工院校在自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應充分發揮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高等技工院校的課程設置中實操部分占有相當的比重,能更容易地通過實踐來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為增強職業素養創造條件。讓學生嘗試、積累各種經驗,特別是能把這種經歷從校園內的實驗室、實操課堂等“仿真”環境衍生到企業實際生產、運營中,將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五、總結
從現狀來看,自媒體將在與傳統媒體的不斷融合中持續創新、發展,具備強大的生命力。作為培養中高級專業技工人員各高等技工院校應積極應對這一“風口”,設置有關專業、開展自媒體教學,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擴大畢業生的就業范圍。
基于對自媒體行業和自媒體從業人員現狀特征的分析總結以及對自媒體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和未來市場、行業、企業對自媒體人才要求的合理預測,高等技工院校應該充分發揮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的明顯優勢,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從素質教育、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方面對自媒體專業學生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美]謝因波曼,克里斯威理.We Media[R].美國新聞學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