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娟

[摘? ? ? ? ? ?要]? 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到色彩構成中,通過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擴展等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形象、生動、直觀地感受,再加上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展開無盡的聯想,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知識規律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
[關? ? 鍵? ?詞]? 信息化;色彩;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158-02
一、引言
(一)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當前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應用也逐漸引領著各行業。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推進教學信息化應用開發應優質教育資源,以優化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創新為核心,共建共享,構建信息化學習和教學環境。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具有教學過程多樣性、教學資源廣泛性、教學對象主動性、教學效果多樣性。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迫使我們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創新改革教學。
(二)傳統色彩構成課程教學模式下存在的問題
色彩構成課程是設計類專業中比較重要的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領域。傳統色彩構成課程教學模式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基本上都采用接受教學模式,教師講解專業名詞、要求學生臨摹相關范圖,這種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枯燥,課堂互動性差,常出現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違紀行為,教學效果一般。(2)沒有完善的教學評價。臨摹、選裱優秀作品是老師一貫運用的評價手段,而對設計類的課程教學評價太單一,范圍太小。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以《色彩構成——色彩的聯覺與心理》為例
(一)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策略:任務型合作學習
在信息化實訓室以Photoshop軟件為操作平臺構成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形象、生動、直觀地感受色彩,再加上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展開無盡的聯想,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知識規律的欲望,培養學生色彩聯想的能力。
(二)教學基本情況
1.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高級工建筑裝飾專業一年級學生,(通過第一學期素描、Photoshop等課程的學習后)已具備繪畫與操作Photoshop軟件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本次課程選自21世紀高職高專藝術設計規劃教材《設計構成》第3章“色彩構成”第三節“色彩的聯覺與心理”。色彩是人類的視覺對象之一,我們的眼睛在看到色彩的同時,大腦會產生復雜的形象聯想,會進一步產生相應的心理效應和情感情緒的變化。這些聯想會以每個人的生活閱歷、情感經驗、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個性化差異。讓學生認識色彩,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色彩聯想力,是培養學生最基本設計素質的重要方面。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目的和要求,讓學生對色彩展開自由的聯想,并以繪畫的手段將聯想的內容個性化地表達出來,了解色彩語匯的表達規律。
3.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色彩聯想、實際運用能力。
(3)素質目標: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究新知識的興趣。
培養學生從色彩知識運用與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色彩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美的創造愿望,提升藝術修養。
4.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和應用色彩的聯想及色彩的心理效應并會運用色彩知識表達自己的情感。
(2)教學難點:運用色彩表達事物及情感的能力。
5.教法分析
在教法上以任務驅動、引導觀察、情景創設、知識擴展、分組教學法為主線,實現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
6.學法分析
達成主動操作,被動找差,小組合作,以強帶弱,因弱趕強、優勢互補的學習目標。
(三)教學過程設計
1.任務布置
為使教學效果更加有效,課前安排學生登錄QQ,到班級QQ群共享里下載課程任務。QQ群共享的運用無論教師或學生,上傳或下載資料,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
2.復習
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將上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資料上傳到QQ群共享。這樣有效地提高學生復習的能力,也可以幫助部分學生完成空檔部分,因而達成因弱趕強、優勢互補的學習目標。
3.課堂教學階段
(1)知識拓展
①知識講解——色彩的知覺與空間
引入此環節,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使用圖片到視頻的方式,從靜態到動態,學生通過觀看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通過觀看讓他們很快地理解和掌握視覺適應和視錯覺、幻覺。為了室內空間劃分和立面的設計打下良好基礎。
②知識講解——色彩的感覺與聯想
該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為了學生能夠掌握和應用色彩的聯想及色彩的心理效應,將設定多道相關問題,帶著問題觀看圖片、《舌尖上的中國——辣椒》視頻、聽中國民樂《喜洋洋》、鋼琴《命運》等相關教學資料后分組進行討論,并選派代表進行總結歸納。
運用音樂形成同感,實現美感的遷移,強化美感體驗,幫學生理解繪畫中的色彩美,從而解決了教學重點,為后邊知識拓展做好了準備。
③知識講解——色彩的想象與象征
觀看視頻《色彩與情緒控制》。該視頻是社會心理學研究色彩對人情緒影響的實驗報告。該視頻能夠讓學生理解色彩的心理效應,便能有意識地運用色彩表現的象征性意境。
④知識講解——色彩的表情作用
該部分為教學難點,為了解決難點通過分析《甄嬛傳》劇中人物服裝色彩的變化,從而更能表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再通過做游戲的方式把所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能增強學生的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游戲,解決難點——色彩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素描靠工夫,色彩靠天賦”,色彩是靠感悟出來的,光練習是不夠的,所以在欣賞部分分類引導學生一起感受不同色彩的魅力,以此突破難點。
(2)知識拓展
利用信息化實訓室的Photoshop軟件,讓學生在課堂上理解和掌握重難點的問題。
①學生分組
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合理配組,發揮學生間互相交流和促進的作用。繪圖演示在繪圖之前考慮到學生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該軟件會有些生疏的問題,通過電子教學系統圍繞該軟件的繪圖知識部分進行講解和復習。結合本次課程內容將相關操作步驟制作成教學視頻,在課堂上通過教師機下發給學生,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操作中的障礙。
②任務布置
講解結束后將本次訓練任務發放給學生,任務為一張墨線圖案,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圍繞所學的知識進行顏色填充。
③練習過程
經老師示范、點撥,學生通過不斷實踐,把知識轉化成能力為完成教學重點,陸續解決了知識上的難點由生疏變嫻熟從而完成該課程的任務。
對填充顏色的過程中出現的個別問題,老師進行個別指導協助學生完成圖案的顏色填充。再通過填充顏色游戲進一步鞏固重難點。
④作品評價
進行多元評價,師生共同感受畫面中色彩的認識之美。學生將完成的作品保存上傳到教師機里,通過投影讓學生互相欣賞評價。老師提問:通過欣賞和創作,你發現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規律?總結出色彩搭配的規律:對比中求和諧、協調中求變化。采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交互進行,集思廣益,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相互合作,共同促進,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4.課后擴展階段
(1)作業練習
根據色彩教學探究性的特點設計課后作業,有利于課堂知識的深化,使學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運用色彩。
(2)網絡學習
完成任務學習后,學生可以通過貼吧、論壇等相關網站交流色彩的心理效應,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為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需要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5.教學反思
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信息技術應用不足。
本次課的板書設計
(四)教學效果
應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繪圖能力,結合合理應用相關軟件引導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準確應用色彩,為將來專業能力打好基礎。
三、結語
信息化教學是需要長時間的改進與融入,同時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要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多了解科技和網絡動態;多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來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融入虛擬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更早地適應社會、工作環境,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嘉全.設計色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2]趙迪.淺析信息時代設計的特點[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