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岳清
[摘? ? ? ? ? ?要]? 學校要培養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必須創新教學管理,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理念、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學校牢牢把握“教指委管總、教務主管、系部主建、學科主研、督導主查”一總四主的原則,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在教學管理體制、專業建設模式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化內涵結構、推動產教融合深度發展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構建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現代學校教學管理體系。
[關? ? 鍵? ?詞]? 一總四主;產教融合;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22-02
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無錫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校,以培養知識型高技能人才為宗旨,面向現代制造業,開設機電、自動化、電子信息三大專業群。學校按照教學管理改革創新總體目標要求,重點組織實施教學管理體制、專業建設模式改革,組織實施內涵結構和專業管理體系改革,制度體系和產教融合深度發展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一、上下聯動·內外合作,優化教學管理組織
根據辦學規模,我校建立了結構合理、權責清晰、分工協作、精干高效的二級教學管理體系。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由校長全面負責,并成立由校內專家和校外專家共同組成的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加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指導,增強教學重大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設置教務處、科研處等職能部門,負責全校教學、產學研等工作的規劃管理、監督考核,設置督導室,監督和保障全校的教學質量;二級院系設有機電工程系、自動化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三個教學系部,負責日常專業建設、課程改革、教學計劃的實施;各個系按專業大類下設基礎、專業、實訓三大教研室,教研室包含企業外聘教師和特聘工程師,負責日常教學研究和教學常規管理。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上下聯動、內外合作、產學結合的高效組織管理系統。
學校著眼加強學校教學工作指導委員會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教指委的決策、指揮、管理職能,完善專業教學管理體制,以“教指委管總、教務主管、系部主建、學科主研、督導主查”一總四主為原則,形成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體系。
二、貼近產業·服務社會,促進專業轉型升級
多年來,秉承“學校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師有特技才有權威、學生有特長才有出路”的辦學理念,深化內涵建設,彰顯品牌特色。在學校的專業建設管理中,始終把產業需求置于專業規劃的首要位置,堅持“專業開發—瞄準產業;專業建設—緊貼產業;專業拓展—跟蹤產業;專業服務—適應產業”的指導思想,高起點規劃專業。學校建立了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參與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定期活動、專題研究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學校還建立了專業的專項調研制度,撥出專門經費,每年用于各系部的專業調研。在充分調研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學校根據無錫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按照建設國際先進制造技術中心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等五大高新技術產業,加快融入世界高新產業價值鏈和分工鏈”的要求,按照“突出重點,彰顯特色,協調發展”的原則,建設了機電、自動化、電子信息三大專業群。
三、工作導向·模塊開發,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在課程建設上,學校按照職業能力目標化、工作任務課程化、課程開發多元化的思路,建立了學校、行業、企業共同開發課程的長效機制。學校聘請專業教學指導會員會成員(由企業、行業專家組成)對學校所設專業對應的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分析,分解和提煉出從事具體職業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職業能力、專項能力以及能力要素,根據這些能力要素設計具體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構建上,通過對真實崗位(群)的分析,確定相應的技能或能力模塊,設置對應的訓練課程或項目,按照基礎課程“綜合化”、實踐訓練“現場化”、技能鑒定“標準化”、畢業實習“實戰化”的原則,形成了以綜合實踐能力為主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在課程管理上,學校切實加強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積極組織專業骨干教師,深入研究專業課程所涉及的職業崗位和對應的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的規范要求,參照相應職業資格標準,開展課程標準的修訂和論證工作,不斷完善專業課程標準。根據各類課標的要求,優先選用省部級以上規劃教材、高職教材,積極開發符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材,加大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實訓教材的力度,加快立體化教材建設的步伐,充分利用各級各類的精品、優質教材資源,在開發紙質教材的同時,積極開發包括課件、教學素材庫、電子教案、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在內的立體化教材。
四、產教合一·校企融合,改革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遵循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律,學校建設了理論教育、技能教學和素質培養三位一體的高素質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在實踐中,健全教務、系部兩級教學管理體制,完善初、中、高三級技能培訓體系,調整優化教育教學內涵結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素質育人平臺。
創新“工學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根據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形成的規律,按照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融合、專業教師與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論教學與技能培訓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相融合、能力考核與技能鑒定相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工學六融合”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構建以職業活動為主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課程對接崗位的課程體系,制訂了各專業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我校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有效途徑。開發了示范(重點建設)專業及專業群相關專業課程標準,并物化到專業教學內容中,實現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學校考核與社會鑒定、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訓的一體化。
推進“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學校牢固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育人為主針、實踐為主線的課程改革理念,針對專業特色、課程特點、學生特征等差異性變化,從實際、實用和實效出發,全面規劃課程建設,大力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案例教學、場景教學、仿真教學等“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
形成“立體多元”的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學校和企業共同管理的課程質量保證體系,按照企業用人標準,構建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加強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鑒定的銜接統一,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把“立體多元”的評價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五、產教協同·服務社會,打造“雙師”隊伍
在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中,學校通過外引內育、校企聯動,建設了一支德藝雙馨、專兼互補的優秀“雙師”隊伍。通過爭取政策,逐年引進企業能工巧匠來校任教和從事教學、科研活動;引入企業技術和管理骨干做兼職教師;聘請行業專家做特聘專家。兼職教師重在實踐教學,特聘專家重在全面指導。專職教師、兼職教師、校外特聘專家的不同功能使師資結構得到質的優化。
學校還重點實施校企聯合研發團隊建設工程,組建了15個由企業工程師、能工巧匠、校內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的校企聯合研發團隊,該團隊有項目、有計劃、有經費、有配備,可以承接企業工程項目或交流項目,并能將新技術、新工藝引入專業教學。
學校通過“一總四主,產教融合”的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形成“校企對接、工學結合、做學教合一、多元評價”人才培養體系,教育教學改革特色鮮明、成效顯著,辦學品質的不斷提高屢獲殊榮。近年來,學校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首批現代化示范學校等榮譽;2016年、2017年獲無錫市產教融合現代化實訓基地、無錫市職業院校產業發展貢獻獎、無錫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項目;2017年獲江蘇制造突出貢獻獎。目前,學校為全國智能制造產教融合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鳳凰國際高端制造校企聯盟創始發起人。
參考文獻:
[1]尹英杰,李輝.高等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模式探索與實踐[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14):108-112.
[2]宋向東,章玉平,陶全軍.高職產教深度融合的運行機制研究[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6):121-123,128.
[3]王浩.五年制高職在產教融合中的作用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6(5):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