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 ? ? ? ?要]? 為明確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提出相應的策略,進而提高我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通過研究得知,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從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制訂閱讀學習目標、建立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三個方面入手。希望能對我國相關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
[關? ? 鍵? ?詞]? 語文閱讀;中學生;主體地位
[中圖分類號]? G633.33?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088-01
中學語文閱讀教育是中學階段學生的重要課程內容之一,同時也是語文課程的主體內容,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對提升語文學習水平具有深遠的影響?;诖?,本文的研究不僅對凸顯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具有理論意義,同時還對提高我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具有現實意義。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長久以來,教師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將課堂氣氛帶領起來,但是教師只注重將教師的引導職責做好,而沒有注重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雖然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熱火朝天,但是學生的思緒往往早已經飛到九霄云外了,尤其是語文這種較為枯燥的課程。語文教學由于其語言的特性,其課堂氛圍應該是生動有趣的,但是目前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比較機械僵硬化,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使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不佳[1]。教師主導的課堂不應僅僅是教師掌控課堂,而是需要教師在引導課堂學習走向的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頻率能否和教師同步,學生的閱讀體驗以及知識感受需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而目前大多數語文教師沒有發覺這一點,在教學中剝奪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抑制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難以得到發展。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轉變課堂教學模式
若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多設置與學生的互動環節,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將學生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這需要對現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增加寫話練習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從傳統的講讀教學模式過渡到誦讀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加入語文閱讀學習中。為此,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足夠了解,例如了解學生的玩耍內容以及游戲內容,這樣教師就能夠為學生的誦讀練習提供學生感興趣的素材,避免在教學過程中枯燥乏味的情況[2]。同時,在進行相關誦讀時要將誦讀難度設置由低到高,為進一步讓學生在誦讀時有愉快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間進行閱讀比拼,學生會出于好勝心而開始主動進行誦讀,進而轉變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被動地位。最后,誦讀練習在拉近師生關系上有著重要作用,師生間通過在誦讀練習中的交流能夠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系,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便利。
(二)制訂閱讀學習目標
學生在知識的接受能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學生,必定會使部分學生自主思考以及學習體驗受到打擊,讓部分學生對語文閱讀失望,甚至導致部分學生放棄語文的閱讀學習[3]。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分層教學的教育方法,將學生按照不同學習能力來劃分層次,再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制訂不同層次的語文閱讀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以輕松愉快的心態來面對語文閱讀學習。閱讀學習目標的制訂不僅需要學生能夠按照個人時間合理安排閱讀學習時間,同時還需要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讓每位學生都能夠得到提高。
(三)建立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
語文閱讀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生通過閱讀獲得各種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儲存在腦中轉化為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個人,主要指的是學生個人運用獨特的觀點來理解所閱讀的文章。因此,閱讀本身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尊重這份自主權,讓學生的閱讀體驗得到完全滿足。為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語文閱讀,引導學生閱讀優質文章,并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難以理解的部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師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進行語文閱讀,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思考時間,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獲得審美樂趣。
本文的研究結果是現階段我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很難得到有效發揮,由此本文提出以下策略: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制訂閱讀學習目標、建立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國家整體閱讀水平的提高,對我國平均文化水平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師,應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進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楊忠臣,曲迎秋.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漢字文化,2018,26(11):51-52.
[2]張延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4):72.
[3]張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