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摘? ? ? ? ? ?要]? 如今網絡發展得非常迅速,其對經濟、文化等或多或少的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網絡使得各個民族甚至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相互滲透,共同進步。眾所周知,大學生將會直接影響我國未來的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學校加強文化教學與傳播是十分有必要的。網絡的發展雖然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但與此同時網絡上也存在一些劣質的信息,這對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高校應該加強文化傳播與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
[關? ? 鍵? ?詞]? 網絡文化傳播;大學生;思想教育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5-0314-01
如今已經進入了21世紀,這是網絡的時代,也是信息的時代,各式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電子設備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這些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見,網絡對人們生活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連文化的傳播也開始借助網絡,人們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文化交流,方便又快捷。各式各樣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補充,共同進步。當然這是網絡積極的一面,同時它對文化還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由于不同地區文化有所差別,人們的觀念也各不相同,這樣通過網絡進行文化的傳播,使得一些人們很有可能對其中一些文化產生誤解;同時還有一些人很有可能受一些消極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大學生還沒有步入社會,辨別意識還不夠強,很容易受到消極文化的影響,這將會直接影響他們的思想教育。
一、網絡文化在高校進行傳播的途徑
如今網絡發展得十分迅猛,它不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工具,而且還是人們生活的大環境,而大學生則是網絡使用的活躍分子。實際上,文化在人們的交流與溝通中可以得到傳播,而大學生的交流途徑主要有微信、QQ、微博等,當然除此之外學生通過一些APP或是一些網站也可以獲得一些信息,因此這也是網絡文化傳播的一種途徑。
二、網絡文化在高校傳播對思想教育產生的負面影響
萬事有利弊,網絡就是一把雙刃劍,在方便學生學習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大學生雖然已經長大,慢慢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但是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沒有真正地形成,他們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能力還不足,因此網絡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對學生造成影響。現在高校的思想教育方式比較落后,很多高校還是利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如書面文字、講座等,這確實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但是如今網絡發展這么快,信息的傳遞也比較迅速,如果只是簡單地利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就過于落后了,其不能第一時間將新的思想教給學生,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就比較落后,這將會嚴重影響高校的思想教育。
三、網絡文化傳播中大學生思想教育機制的構建
(一)加強網絡文化傳播教育體制
大學生比較年輕,思維比較敏捷,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強,如今網絡發展十分迅速,通過網絡可以及時獲取各式各樣的信息,而大學生對網絡又比較熟悉,這樣他們就可以借助網絡獲得一些優質的學習資源,這對他們思想教育是十分有幫助的。加強網絡文化傳播教育體制,這就需要學校還有政府共同努力,比如政府可以定期派一些文化專家到高校進行演講、還要派專門的人員做一些文化建設的網站,及時更新信息供教師和學生參考學習;學校方面,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文化學習網站供他們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利用網絡進行學習。
(二)加強網絡文化傳播的甄選
如今網絡發展得十分迅速,我們不得不承認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通過網絡我們可以及時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但是網絡信息錯綜復雜,其中很多信息很容易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因此教師在進行網絡文化傳播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先對這些網絡信息進行甄選,篩選出比較好的信息供學生學習,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有助于他們領會真正的文化內涵。
(三)強化網絡文化的傳播與建設
不管是什么文化想要不斷地發展就一定要找到相應的方式進行傳播,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知道與認可,從而才會被一代代的人傳承下去。在大學里通過網絡文化傳播與建設可以讓學生對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比如學生可以在網上舉行一些文化比賽,引導其他學生多了解一些文化,這樣他們在無形之中就會學到很多的文化知識,最終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四、結語
現階段網絡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大學生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因此高??梢宰プW生的這一特點進行網絡文化的傳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而思想教育機制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學會甄選一些優質的網絡信息以滿足自身的學習需要。
參考文獻:
[1]王涵.網絡文化傳播中大學生思想教育機制的構建[J].科技資訊,2016,14(21):144.
[2]張妮.網絡文化傳播載體的新變化對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