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新
【摘 要】一個人要在未來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不僅需要一定的創造力,還需要有跟他人相處合作的能力。所謂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就是變以教為主、以學為主為以個體學習為主、以互動互助學習為主,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課堂不再是教師的單純講授,而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場所,是學生表現自我、彰顯個性的舞臺。本文從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入手,針對高中自主合作學習化學課堂的要求提出了如何構建這樣一個課堂的實踐與思考,希望能夠給廣大高中化學老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有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高中化學 小組合作 實驗合作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當下的課程教學中,對于基本的課程概念以及感悟力方面的傳統教學調整,都需要從多個角度上進行綜合執行。而在這一教學的模式環境下,如何應用高中化學課堂小組形式來進行有效的針對性演練調整,則需要對其教學的形式以及模式進行教育調整,并結合實際的執行層次方面,完成對教育合作效果上的合理化調節。
一、高中化學合作教學的重要意義
化學學科的邏輯性要相對弱一些,許多學生認為化學“繁”,而這“繁”中隱藏著知識點間的混淆、真概念與偽概念的較量,區分這些“混淆” “真偽”的最好辦法就是辯論或討論。在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必然更積極主動,在各種思維的交鋒中很容易實現認識上的升華,學生內心的收獲感油然而生。同時,在討論中,“不服輸”促使學生對自己、同伴的觀點進行反復琢磨、反復辯證。通過自我反思與“對質”,對所學知識起到很好的鞏固和加深作用。學習化學需要進行觀察、實驗、想象、理解、記憶、思維等活動,為了理解掌握物質的性質和化學變化,要注意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感興趣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學會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現實生活與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豐富多彩、有意義,且時有沖突的環境中主動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謹慎、聯系實際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逐步形成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而將合作學習引入化學教學,既符合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又符合創造性教學活動的宗旨。學生若通過課堂鍛煉養成了合作意識與技能,則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自然會將這種意識延伸到課后,自主解決僅僅利用上課時間不能解決的問題,必然會增強教學效果。
二、施行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由于化學也是高考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是高中化學的深度和難度還是其知識內容,都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高中生在面臨眾多學科的學習任務后,還要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更長的延伸和探究,這對學生來說都是不容易的。正因如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實行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是有實際根據的,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合作學習的最全面的體現,也是最基本的組成形式。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小組合作為基礎展開教學,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分組,分組后,教師一定不能過于放任和疏忽對于小組的管理,要適當的給小組布置合作學習任務,以免學生在分組后沒有明確的合作學習方向而無所事事,從而讓小組合作學習形同虛設。另外,有些教師為了減少工作上的麻煩,將分組事宜交給學生自己或者班干部,這就使得小組成員的組合具有很大的自主性,這種自由組合的方式導致分組沒有任何依據,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不了上幫下、好幫差的互助模式。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分組前對分組要求做一個詳細的整合,使得分組科學有據,從更大程度上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三、化學實驗合作教學
高中化學離不開實驗教學,實驗教學不僅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而在實驗教學中采取合作教學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化學實驗教學水平有所提高,還能推動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在以往的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因為時間關系不可能給學生一對一進行指導,而小組合作實驗的方式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量,還能使學生在共同完成任務期間進行自主探討和研究。學生在小組合作實驗的過程中,會經常因為一個問題而展開辯論和爭執,會希望用自己的方法去說服別人,如此以來,在你來我往的思維交換中,學生可以發現更多的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不知不覺間可以培養自己洞察問題的能力,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識,還可以獲得多種思考問題的方式,便于在今后的學習或者測試中舉一反三,同時小組合作開展化學實驗,有助于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四、學習任務分配必須合理
當我們對小組進行科學合理的劃分后,就需要給小組的成員分配學習任務,一定要保證把學習任務落實到每一位小組成員的身上,避免有人偷懶的現象。因此,在每一個小組需要設立組長、監督等人員負責小組的活動,還需要專門負責記錄的學生記錄這個小組的學習情況。但是這些職位的擔任者并不是固定的,可以由小組內的成員輪流擔任。比如蘇教版化學教材《化學1》41頁上有關于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實驗。該實驗的原理:MnO2+4HCl (濃) .MnCl2+Cl2↑+2H2O。對于該實驗,一是污染嚴重,二是有危險性。教材并沒有作為學生實驗的必選,但該實驗是中學化學中最典型的氣體制備實驗,在教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能讓學生動手去做一做,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可以大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生的能力。但是,一切化學實驗必須以安全為第一原則。這就需要老師在實驗前充分分配好每一位同學的任務。老師根據該實驗的具體操作步驟,可以分別安排不同的學生進行操作。首先是由一位學生準備發生裝置,學生需要準備的實驗儀器有鐵架臺、分液漏斗、酒精燈、燒瓶、石棉網,然后按照順序組裝好;其次是由一位學生準備凈化裝置,對于制取氯氣的凈化裝置,用到的是飽和食鹽水和濃硫酸,告訴學生在準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然后是由一位學生準備氯氣的收集裝置,根據氯氣的性質,學生需要選擇的是排向下排空氣法或者排飽和食鹽水法;最后由一位學生準備對于尾氣的處理,方式則是選擇用NaOH溶液,每位學生需要準備好相應的儀器并搭好裝置,然后在合作的基礎上完成整個實驗。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實驗的過程,最后交流實驗心得,使實驗的效果最大化。
全新的科學化教育模式,是促進現代教育質量提升的根本所在。而化學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能夠更好滿足現階段教學需求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改善學習氛圍,以及提升寬松的教育形式,并通過不斷的改革教學體系,在不同模板的教學理念上,通過提供有效的高中化學知識,是能夠有效保證其教育生命力的重要基礎。而在今后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加強課堂的小組學習模式推進,是保證化學基礎教學需求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周斌.合作學習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
[2]鄭文輝.高中化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化學教育,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