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福
【摘 要】一般地理特征是初中地理學習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初中地理,屬理性知識,內容豐富。在一般地理特征中開展問題教學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從模式的提出,構建功能,實施條件和策略等方面去分析、研究,實施在一般地理特征學習中優(yōu)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功能 構建 實施
一、問題教學模式的提出:
問題教學模式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問題由教師圍繞教材提出,并把教學內容轉換成有思考價值的若干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統(tǒng)帥整個教學內容。學生則根據(jù)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在問題中掌握教學內容,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情感。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實現(xiàn)以“知識為中心”向“綜合素質能力”的轉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模式的構建:
1.構建的依據(jù)
第一,理論依據(jù):問題教學模式源于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疑難情景——提出問題——形成假設——檢驗假設。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fā)展其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
第二,認知心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一切從問題開始。教學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善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學生在學習陸地自然帶分布特征時,對氣候、植物、動物三者之間的關系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椰子樹”和“企鵝”圖像,創(chuàng)設一系列問題,通過層層深入精心設疑,讓學生積極思考,參與教學活動。
第三,課型特征:一般地理特征貫穿于整個初中地理的學習。它包括了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它具有地理學科綜合性、區(qū)域性、實踐性等特點。在一般地理特征中開展問題式教學,能符合地理學科本身的知識特點,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各種能力和情感的培養(yǎng)。
2.操作程序
在本模式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顧問”。一方面,教師必須精通整個“問題”體系,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所需材料,組織學生積極思考、相互討論。而基本教學程序:
第一,情景創(chuàng)設。學生的思維活動多從直觀和表象開始,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特別是初中學生有關邏輯和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差。因此,情景設置應以具體性為原則。例如:講地中海氣候特征時,讓學生觀察地中海沿岸有關植物景觀圖,提問:為什么地中海沿岸油橄欖根系深、柑橘果皮厚、軟木樹樹皮厚?最終歸納出是由于適應該地區(qū)夏季干熱的氣候特點。
第二,提出問題。問題的提出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要顧及學生好奇、好強的心理特點,使學生產(chǎn)生對問題的興趣。
第三,研討問題:通過集體討論、小組討論,相互交換信息,研討有關問題。教師要組織好課堂教學秩序,巡回指導,及時給予必要的點撥和啟發(fā)。例如:講陸地九大自然帶景觀特征時,先讓學生觀看景觀錄像,觀察九大自然帶的景觀掛圖,然后把學生分成九個小組,每一個小組負責一個自然帶,展開相互討論探究,最后,由學生代表說出討論結果,教師肯定或糾正。
第四,解決問題。問題的解決主要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形式進行。課堂上的提問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顧及不同心理素質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問。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尖子生主動帶頭發(fā)言作用,挖掘他們的思維潛力,同時創(chuàng)設一些難易適度的問題,給差生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第五,歸納、延伸。教師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要對學生提出的見解給予分析,充分肯定正確的意見,又要作出科學的結論,同時,大力滲透學科思想道德教育,使教學延伸進入到更高的境界。
三、實施條件
第一,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客觀分析、正確對待初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學生存在“次科”思想,克服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積極開展地理教學研究。
第二,教師要對所授教學內容有全面的了解,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能夠提出若干有思考價值并能統(tǒng)領教材內容的問題。
第三,對學生認知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要以學生原有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問題的深淺。根據(jù)教學內容需要,針對學生實際,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啟發(fā)學生想問題,以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例如:講北美三大地形區(qū)特征時,創(chuàng)設下列問題:
一是根據(jù)北美地形圖上的顏色,請你指出北美地形可分成哪三部分?(學生上講臺指圖);其一西部高山區(qū)由幾列山脈組成?這些山脈的走向有什么共同特點?二是東部高地分布有什么高原和山地?其二請你歸納北美的地形特征?因此,問題設置程序要符合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一般到整體的認知過程,注意問題之間聯(lián)系性。
四、教學意義(目標功能)
問題教學模式的實施,是教師輸出信息并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它對教師駕馭課堂,優(yōu)化課堂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能力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提問學生或教師自問自答,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刺激的程度或方式遠遠超出一般的講解。它能夠激起學生的認知興趣,激起學生內部已知與未知的矛盾,激起學生想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來獲取知識;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2.有利于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活躍教學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創(chuàng)設一種有問有答、有必要的爭論和笑聲、師生和諧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學生就能學得輕松自如,改變了教師滔滔講,學生靜靜聽的教學局面。
3.有利于教學信息及時反饋和調控
課堂提問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提問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確定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多樣性,不同學生回答的答案亦不一樣。因此,通過對學生反饋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
總之,地理學科作為重要的學科,其教學模式的如何建立已越來越得到教師們的關注,其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興趣,還能夠增強課堂效果,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們掌握地理學科的知識,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孔祥萍.問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
[2]陸勇.淺談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7):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