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東霞
【摘 要】在建構主義視角下,通過本土文化的學習,我們可以實現社會歷史知識的輻射式整合。通過“近在眼前”的地域歷史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與社會的內心激情,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找到他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本土文化 歷史與社會 聯姻 實踐
社會學科知識覆蓋范圍廣,盡管目前的社會學科實行開卷考,重點突出能力的考核,但也沒有忽視基本知識的考核,有些屬于識記層面的知識點學生如果沒有記住,考試時再去查找教材,無疑會影響整個考試的速度,所以平時教師也要教學生學會梳理并識記基礎知識。對照新課程對社會與思品學科的要求,筆者認為將地域歷史文化有機納入學科教學中,將大大促進學科教學,實現新課程所倡導的三維目標的實現,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以本土文化貫通學科內的知識的隱性關聯
任何社會學科的知識都是某一特定時間與空間的事物與事件的定格,要教好社會學科,師生都要在前腦中建立一個系統,通過對知識的分門別類、化繁為簡,努力達到牽一發以動全身的效果。今年紹興市中考試題所折射出的知識的隱性關聯讓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思維之窗。
比如第六題中,“紹興古城”可以貫穿起古希臘、羅馬與春秋時期兩個知識點聯系在一起,這種做法既非常正確,也非常新穎,非常適合中這生對個性化學習的需求,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同樣,我們還可以做一些大膽的嘗試,比如紹興是書法之鄉,教材中與紹興相關書法名人就有王羲之、王獻之、李斯、陸游、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等,而教材中沒有出現的還有李邕、賀知章、徐渭等。
王羲之《蘭亭序》的傳說故事非常悠久,從東晉到隋唐,很多人物都與蘭亭序有種種關聯。隋朝時云門寺僧人智永以書法名世,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唐代書法名家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中,開篇就出現了“貞觀”二字,“貞觀”正是唐太宗的年號,而唐太宗又是實足的蘭亭序的忠實追隨者,傳說他不但在在位時到山陰云門寺從辯才和尚手中“騙”走了《蘭亭序》,還在全國大規模推廣王羲之書法,為我們紹興成為名副其實的書法之鄉做“廣告代言”,甚至死后還將《蘭亭序》陪葬于陵寢之中。唐代的書法家中,有一位到紹興做太守的叫李邕(字北海),至今紹興城內還留有北海橋這一遺跡來紀念這位歷史名人。這些實實在在的知識由于“近在眼前”,將大大激發學生增進學生將祖國歷史與家鄉歷史聯系起來學習的興趣。
二、以本土文化促進學科間知識的輻射式整合
在建構主義視角下,學生學習初中社會與思品,其學習基礎既有來自生活的實踐經難也有來自語文、科學等學科的間接經驗,通過課程整合,能更為有效地讓所學知識達到觸類旁通。通過本土文化的學習,我們可以實現社會歷史知識的輻射式整合。古代詩歌往往描寫古代特定歷史時期的人們的心態,所以我們在學習南宋歷史中岳飛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補充陸游的愛國詩,通過朗讀,讓學生領會當時秦檜等人的丑惡行徑,強化對岳飛愛國熱情的理解。
三、以本土文化打通學生探究過程中的能力瓶頸
社會思品學科實行開卷考,有助擯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也對學生理解、整合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將“遠在天邊”的陌生知識化為“近在眼前”的熟悉知識,本土歷史與文化正好要以起到有效的媒介作用。
比如對于九年級《直面我國環境問題》的學習時,有學生對于水資源的知識理解不透,于是我出示了歷年來臺風過后各地受災的一些報道,并讓學生思考,我們紹興地處水鄉,而且也在臺風活動比較猖獗的地方,為何很少有洪水發生呢?通過探究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也大多有一定道理:我國第一個有記載的朝代是夏朝,是大禹建立的,而大禹是著名的治水英雄,他的陵墓都在紹興,肯定會特別重視紹興的治水;紹興歷史上有湯紹恩、馬臻等著名的治水英雄,所以開挖了鑒湖、犭央犭茶湖、三江閘等重要水利設施。近年來,紹興特別重視水環境治理,河長制就是我們的做法,可見責任到人后管理起了效果……這些思考無形中讓學生學會了從比較接地氣的現實環境中尋找例證的思考方法,也有助于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
四、以本土文化激勵心性促進情感升華
現在的大多數孩子不太接地氣,為什么這么說呢?他們可能“上課在四樓,回家在八樓”,更新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到自然與人文環境下,很多知識的理解會變得輕松,很多能力的培養會水到渠成,而最主要的是能實現愛家鄉、愛學習等情感的無形熏陶,使社會與思品學習的核心素養提到培養。
我們讓學生參觀周恩來祖居,了解周恩來光輝而偉大的一生,激發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高尚學習動機。紹興平水云門寺在唐代是浙江省內最大的寺廟,既是書法圣地也是浙東唐詩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但現在由于年久失修,留下的僅為一座看不起眼的小廟。通過參觀,讓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探究相關的歷史知識,能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總而言之,社會與思品學科的知識體系太多,太雜,而且象云朵一樣“遠在天邊”。如何在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的道路上走出創新,是我們一線教師的普遍心病。今后我們將通過“近在眼前”的地域歷史文化,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與社會的內心激情,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找到他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謝衛月. 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
[2]諸小華. 在《歷史與社會》課中進行情感教育的嘗試[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