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勇
【摘要】在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素質教育,并利用體育教學平臺發展學生個性。當前社會不斷發展,學生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除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以外,其個性與適應力也非常重要,這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培養。文章主要探討了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個性發展;意義;對策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滿足多元化社會對學生的整體要求,細化來看,就是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自身感興趣的領域取得成績。初中體育教學長期以來存在很大的誤區,即不少人認為體育的目的僅在于鍛煉身體。而身處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下,學生的體育鍛煉過程更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以應對各種挑戰,發展個性。
一、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當前社會對學生成長成才的要求因時代的不斷進步而更為緊迫,學生不但要具備足夠的智力與能力,而且要促進體育與德育的統一發展。我國長期以來提倡的人才強國和立德樹人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個性發展對其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處于這個成長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心智還是經驗都處于高速的增長期,只有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行后天的培養,使學生更具積極性與向上性,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初中生的生活經驗與社會閱歷都較淺,其在學習生活環境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各種思想的影響,發展學生的個性對增強其對社會的適應性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初中體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性強,學生除學習理論外,還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尤其是參與很多感興趣的體育項目而深入社會實踐的交流和溝通,急需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比如一些喜歡籃球運動的學生,除課上進行籃球訓練外,也會參與課外的比賽活動,會友論球,而學生的個性在其中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三)促進學生自我提升
學生個性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此,在初中體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課堂上,教師應從潛移默化的教育著手,使其對學生的個性成長與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并在這個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學生今后的成長必須發揮自身獨特的個性價值,才能在交際、工作等各個方面展現出自我才能。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個性發展對人的生存與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夠確保學生認識自我優勢,挖掘潛力,不斷進行改造與提升。
二、初中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對策
(一)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實施有效激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依舊要從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著手,并在學生全身心投入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積極采用激勵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后續的個性化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將賞識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當中。只要是符合學生個性需求和個性特點的建議,都可以嘗試性地植入體育活動中,給予足夠的鼓勵與支持。教師需要結合教學計劃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之間保持足夠的交流與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深入了解學生,明確學生的個性。另外,在具體的體育活動中,教師還應盡可能地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加入更多趣味性的活動。如在籃球的學習中,關于運球、控球、投籃、防守等技術性知識的掌握要融入課堂比賽活動中,更要對比賽本身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進,如降低競技性和對抗性,模仿“NBA全明星技巧大賽”的各項活動來開展籃球的學習,為學生個性的發揮提供更好的平臺,也擺脫了傳統枯燥統一的籃球教學形式,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個性發展空間
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最重要的就是為其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那么在教學活動進行時,教師就要細心觀察學生個性發展空間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個性需求,預留更多的自主活動時間。比較常見的如一些體育項目技巧性的“規定動作”學習,盡管長期單一的訓練后學生能扎實掌握基礎性的技巧與規范動作,但缺乏個性的培養,如果教師將“規定動作”改為“自選動作”,以學生個性需求為主,并在實施的過程中積極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集中訓練,那么既能保證分組中學生得到一定的任務分工,并為分組的集體榮譽而增強參與性與學習性,又有助于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與情況進行個性化的選擇,逐漸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師還應為此創新考核評價機制,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保駕護航,讓學生在自我嘗試和實踐的學習中盡可能少地受到最終體育成績的影響,充分發展個性。
(三)采用課內外結合促進個性發展
初中體育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還需要注重將課內外體育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個性的發展空間更為廣闊,以“素質教育、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將初中體育教學的指標設定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以此來結合課外教學活動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能夠走出校門來認識更多的體育,進行充分的拓展性訓練。比如將校內課堂的體育比賽開展到課外,尤其是具有更多個性發展需求的學生,更需要在積極的引導下進行校外的學習鍛煉,才能保證學生的興趣得到足夠的延伸與拓展,并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發展個性。
(四)營造個性化發展的體育氛圍
初中體育教師為學生制定個性化體育學習評價模式,實施個性化的教學,開展個性化的體育活動,很重要的目的在于為學生展現個性發展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將這種個性化的操作深入課堂的方方面面,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形成個性化發展的宣傳,讓學生更注重發揚個性。比如當前的初中校園,不少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發展形成了體育團體,如羽毛球俱樂部、田徑俱樂部等,教師的支持與培養要從幫助學生形成體育意識出發,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延伸個性化的發展,從而在個性化發展的體育氛圍中不斷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個性的發展在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尤其針對初中生而言更為重要。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體育本身實踐性的優勢,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制定教學策略,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明浪.探索初中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方法[J].科技資訊,2012(22):177.
[2]王振濤.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J].才智,2017(02):186.
[3]宋祥東.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培養探討[J].成功(教育),2011(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