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隨著電視節目的日益豐富以及大眾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益智類攻擂類憑借其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和知識,因而深受普通民眾的喜愛。本文主要以江蘇衛視的《一站到底》節目為例,試圖探索益智攻擂類節目的不足,并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益智攻擂類;節目;改進策略;江蘇衛視;一站到底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118-01
一、益智類節目發展現狀概述
近年來,益智類節目不斷求發展,目前來看,市場上的益智類節目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諸如中央電視臺的《智力快車》這一類的傳統益智類節目,它們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已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此類節目遵循著以知識性為主的節目定位,但缺乏創新活力。二是一些電視在吸收域外優秀節目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產生一批原創益智類節目。主要以江蘇衛視的《一站到底》為主。此外,《芝麻開門》,《開門大吉》也有一定的競爭力,三是還有一些電視節目的益智類節目呈現出分化的特點,既具有益智節目的特征,又不完全是益智類節目,而是一種比較模糊的衍生類節目。如湖南衛視的《智勇大沖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節目諸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華好詩詞》等,主要是主打傳統文化這一文化要素。
二、目前益智類節目存在的問題
(一)益智題型娛樂化,知識性不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赫卓格認為,“有三種基本心理需求使得人們喜愛知識競賽節目:一是競爭心理需求——通過搶先猜測答案使自己與出場嘉賓處于一種競賽狀態,享受由此帶來的競爭樂趣;二是新知的需求——從節目中得到新的知識以充實自己;三是自我評價的需求——通過猜測答案來判斷自己的知識程度,確認自己的能力。”益智類節目務必要做到具備一個龐大而完善的題庫,且還能幫助受眾增長知識,從而體現節目的知識性和教育性的特點。
(二)節目生命周期短,可持續性較弱。綜觀近年來的益智類節目,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節目生命周期短。大多數節目在播出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因為版權問題而無奈停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益智類節目頻繁地更新換代,從而致使電視媒體上的益智類節目參差不齊。粗制濫造等現象較為嚴重。
(三)節目粗制濫造,同質化傾向嚴重。目前電視節目市場上的益智內容粗制濫造,且發展過程也顯得異常雜亂。很多電視臺只是對市場上已經淘汰的節目進行細微的創新和包裝,然后就重新發布到電視媒體市場上,從而形成盲目跟風、節目同質化嚴重的現狀。
(四)節目缺乏品牌意識。益智類節目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節目缺乏品牌意識。例如《誰比誰更聰明》《不考不知道》《你能畢業嗎》《智勇大沖關》《愛拼才會贏》《男生女生向前沖》等節目,幾乎是一個類型。一檔益智類節目如果不能打造出一個響亮和具有特色的口號,將很難得到長期發展。
三、益智攻擂類節目的發展策略
(一)打造品牌節目。品牌化是當前益智類節目務必要走的一個重要策略,即通過制作出具有本臺獨特節目風格的內容,來不斷吸引更多的受眾,這是一個品牌這一階段乃至一個長期時間段內務必要去重視的發展策略。益智類節目務必要改變同質化的現狀,即要打造精品品牌類節目,要以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為榜樣,讓電視臺的節目形成較大的影響力,使益智類節目重歸大眾視野,因而在此階段內,注重對益智類節目的創新與發展不失為良機。各大電視臺應跳出真人秀的窠臼,加大對此類節目的重視,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與扶持,培養品牌節目并在數量上形成規模,真正彰顯益智類節目的影響力。
(二)借力其他元素,增強可看性。一檔益智類節目要想得到更好發展,則還要善于借力其他元素,增強可看性。這里的接力其他元素,指的是要在充分借力當下流行節目的其他元素,實現諸元素的有機聚攏。可以嘗試加入名人、親子、真人秀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從而在不斷增強節目的可看性與吸引力的同時,還能提高觀眾的知識素養。
(三)知識創新,為題型注入活力。一檔益智類節目的發展則離不開創新,當觀眾被節目中的題型審美疲勞后,節目制作方應在節目形式與內容上進行創新,如設計地理、歷史之類的相關主題節目,讓觀眾們可以看到演播室之外的內容,實現從演播室向戶外的轉變,另外,還可以通過設置游戲娛樂環節,來不斷對觀眾實現知識的普及。
參考文獻:
[1]徐舫州,徐帆.電視節目類型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37.
[2]邵挺,高博.益智類電視節目的傳播學解析——以深圳衛視《誰比誰聰明》為例[J].新聞之窗,2008(3).
[3]李潔.電視益智類節目創新研究——以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節目為例[D].西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