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斌
【摘要】本文的觀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經由知識教育,必須通過知識和教育,但它并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教育,因為它的目的與其說是引導教育對象掌握的知識和應用知識,知識的發展,它需要通過教育對象的個人相應的專門知識,以創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精神的世界,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堅定的信心和信念,形成思想道德素質。這思想道德素質,形成正確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標顯示,它的堅定性和相應的思想和理論的態度,形成正確的思維能力和使用相應的教育目標的能力思想和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自覺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大學生 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確立理想信念的關鍵時期。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們求知欲強、思維活躍。他們思考和求索人生的真諦,關注和求解社會的課題,探索世界和宇宙的奧秘。在這個思考和求索的過程中,他們求教于書本和課程,求教于老師和同學,其中很重要的是求教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求教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他們看待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帶著渴望的眼神,也帶著挑剔的目光,但無論是自覺的學習者還是不夠自覺的學習者,都會有所收獲。
一、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教育創新方式
1.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教育,始終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高校1作的重點,也是高校大力推動創新和發展的一個新亮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過程中,高校黨委堅持高舉旗幟,用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人教育全過程,實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整個教育過程中的理論成果,以使高校學生更加堅定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2.尊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起點的主導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是必要的,以確保尊重大學生的主導地位。首先,要真正明確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高校黨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高舉旗幟、遵循規律、改革和創新、加強基礎的總體思路,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重點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在具體工作中,必須尊重工作對象,完全平等的身份,互相討論,共同提高。
二、深化創新方面:建立互動機制
1.網絡互動。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和價值觀,但主體的網絡技術,網絡活動是人類活動。因此,利用信息網絡和高普及率的快速傳播,黨的建設的經驗更多的網絡互動的工作,是各級組織做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的有效途徑。設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大學教師和專家以思想政治理論或當前熱點的答案,掛上網,引導閱讀討論鼓勵大家都來寫博客文章發表的意見。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或在黨組織的負責人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意見,這種互動和平等的禮節和學生的道德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心理互動。如何應對一些大學生對社會是充滿競爭和挑戰缺乏心理準備,“焦慮”、“悲觀厭世”等各種心理問題造成的裂縫。對于大學生來說,我們使用的互動形式溝通,耐心細致的心理輔導,通過各種鼓舞人心的方法,激起大學生開拓進取的“強心”的效果。
3.創新和教育意義。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學生敢于大膽、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的特點,這就要求高校黨組織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繼續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教育和創新文化進行引導。同時發揮高校“知識庫”,“智囊團”的有利條件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并積極鼓勵學科帶頭人,專家、導師的指導,讓大學生,尤其是碩士、博士結合專業實踐,做課題、做項目、搞科研,創新的思維,盡快創造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生產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與對策
1.大學生和社會內涵。所謂的社會化是指自然人作為生物個體和社會的互動,學習社會和文化,掌握社交技巧,社會態度的形成,以適應社會生活,并在社會,創新的積極作用,社會生活,社會和文化的過程。大學生社會化是指在校園里的大學生通過教育和學習知識和掌握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參加社會實踐,以適應社會生活,實現人與社會的平衡發展,在融人社會的過程中,認真履行自己的社會角色。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解決的問題,大學生的社會是前提。必須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融合,創造出獨特的校園文化品牌,注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驕傲,重點人文素質的培訓,促進學生的“校園”到“社會人”的轉換。
3.加強實踐和培訓。加強實踐和培訓,是解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關鍵。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學生的重要渠道。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社會服務,可以繼續優化的專業技能,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
4.加強職業技能開發。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是解決大學生的社會保障問題。職業技能是必要條件,為大學生服務社會,貢獻社會,學生的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可以根據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高校要加強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培訓和社會技能的鍛煉,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集中,并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和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與大學生找工作或開辦自己的企業,培養一專多能,有效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復合型人才。
四、結語
面對這些情況,高校師生首先要深化認識。要深刻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的重大舉措;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教育與科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重要形式和途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磨煉意志、鍛煉能力、錘煉品格、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莉,當代大學生從眾現象與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1.
[2]郝秀芬,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政工研究動態,2009,(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