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湖
摘要:我國傳統的教育器械是黑板、粉筆、講臺,這三種教學器材是一個時代的象征,隨著科技發展,信息技術迅速融入教學中,各個學科教師都在不同程度上用到信息技術,尤其是語文、地理、歷史等文字量、圖片量大的學科??梢哉f信息技術教育正在逐漸改變著傳統教育模式,也終將淘汰傳統教育。本文就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應用中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信息技術在歷史課中的應用途徑做了簡單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歷史;教學
1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應用中的必要性
新課改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不合理的地方,與現代教學取長補短,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和創新教學形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有以下幾點必要性:
1.1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可以將各種不同的知識信息,如圖片、動畫、文字、數據等知識載體有機地集合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使抽象的歷史概念、原理、歷史場景變成賞心悅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種感官刺激,營造一個形象、直觀活潑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和諧、逼真的教學環境中感受、理解知識,進而實現知識的遷移。
1.2給學生提供一個方便查閱的知識庫。與其說歷史是一門專門性學科,倒不如說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歷史不但涉及到一個時代的故事,還有這個時代的經濟,文化,政治,科技,甚至還有國際環境等,同時學習歷史還必須要結合地理,這是所有歷史專家公認的,比如一場戰爭,同學需要知道的不僅僅有戰爭的經過,還要知道戰爭發生前后兩軍的行軍路線,天氣狀況,爭奪有利地勢的原因等等,這些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所以說歷史是一門包容萬象的綜合性學科,學習歷史單靠傳統的教學模式,遠遠無法在上課時把這些內容加進去,而信息技術則可以做到這一點,同時,學生學習歷史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隨時查找相關史料,既可以作為學習的依據,也可以作為方便記憶的工具。所以,信息技術對歷史教師而言,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對學生而言,則是一個隨時可以查閱的知識庫。
2初中歷史教學在應用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信息技術應用浮于表面化。一方面,當下有一部分歷史教師因為年齡的問題,接受信息化轉變能力差,有的甚至仍然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這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應試教育的束縛,因為考試畢竟考的是學習成績,而非課堂形式,同樣,中考更是需要大量的背誦歷史內容,信息化技術也難以起到作用,基于這些原因,有的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差的歷史教師就不愿意改變。另一方面,有的歷史教師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歷史課堂中了,但問題是這些教師只是把簡單的黑板上的內容變成了PPT,這樣一來反倒省了老師在課堂上筆書這一環節,這倒成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主要原因了。信息技術是增加教學內容的輔助性手段,信息化設備是改變課堂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工具,不是用來省略課堂上手寫這個環節的。
2.2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不高。初中歷史教師在信息化素養方面比起高中和大學教師存在不足,部分初中歷史教師的計算技術應用不夠熟練,無法利用數據庫做為歷史課的參考依據,現在是大數據的時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歷史課中,也需要數據在后面作為支撐,沒有數據處理能力,那么久很難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歷史課中,而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形式的創新,也就很難體現在歷史課堂上了。同時,信息技術中包含的大量圖片、聲音、視頻,有的內容無法直接應用,需要歷史教師有基本的圖片和聲音、視頻處理技術,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那么這些內容也無法呈現在課堂上,就讓課堂失去了生動性。
2.3過度依賴信息化技術。一方面由于教師自身的信息化素養相對較差,導致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效果不好,但是同時也存在一些教師過度依賴信息化技術來進行教學,無論是什么教學內容,都需要到電化教室來教學。有的教師甚至將做成的課件自動進行播放,再配上相應的旁白音,讓學生進行學習。這種方式顯然是將傳統的人為灌輸教育變成機器灌輸教學,所以從本質上并不能夠增強教學效果。而且這種過度濫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導致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的反感,從而降低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
3將信息化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結合的有效策略
3.1創造情境教學模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指的在信息化技術下,把歷史課做成一個精簡的視頻,再加上教師對課堂氛圍的渲染,從而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歷史情境。比如,初中歷史教師在給學生講春秋戰國的內容時,可以把電視節目上許多精彩的視頻做一個剪輯放在一起,像近期播出的《大秦帝國》,還有以前的電視劇《孫武大傳》、《屈原》、《戰國》、《胡服騎射》等,教師把這些電視的中的精彩部分做一個視頻,讓學生感受到在春秋戰國時期,冷兵器與冷兵器之間的碰撞,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諸子百家思想擦出的火花,在“忠”字文化尚未形成之前,那個時代獨特的“義”字文化,最后還有處于那個金戈鐵馬年代的普通百姓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等等,當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把這些內容融入到歷史課上,從而呈現給學生,那么這給學生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會給學生心靈上的沖擊,讓學生對歷史課,歷史知識始終充滿探索求知的欲望,同時也對學生牢記歷史內容有巨大的幫助。
3.2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針對初中歷史教師信息化素養不足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融入到歷史課堂大趨勢的認識。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的作用無可替代,可以彌補傳統歷史課堂教學方式在課堂內容信息量的不足之處,這無關應試教育體制,更重要的在于教師對學生的一份責任。另一方面,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就需要歷史教師主動學習計算機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把大數據思維融入到歷史課堂中。
3.3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規模巨大的數據庫資源,有強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和智能交互能力,因此在拓展初中歷史教學資源方面無疑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獲取資料的途徑基本上來自于課程標準和相關的教輔材料,而這些材料的運用方式主要是通過人工查找,所以效率不高。但是如果采用信息技術,只要教師通過相關的關鍵詞就能夠搜索到與之相對應的各種相關性的教學資源,然后進行簡單的篩選,就能夠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
參考文獻:
[1]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2]牛仁文. 淺析新課改下的歷史有效高效教學策略 [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