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祥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原有的教學思想漸漸被時代淘汰。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師主要研究問題。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對學生學習效率有著重大影響。在初中教學中,歷史作為必學科目,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趣味性導入的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并保持學生長久學習興趣,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從而保障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本文主要具體分析和探討了以下幾種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導入方法。
關鍵詞:趣味性導入;初中歷史;教學
往往來說,一節歷史課是否成功,導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良好恰當的導入,往往能夠極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的效果也會大大提高。在歷史課堂上,一個成功的導入總是起著關鍵性作用。
一、采用疑問法導入——調動學生求知欲
許多歷史教師常常會用設置疑問的方法來導入教學。這個方法就是在上課之前,教師通過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這些問題具有思維引導作用,從而將學生帶入歷史問題的思考中,將學生的思維停留在歷史問題上,進而保持對歷史知識的渴求,而提高學習積極性[1]。有三個關鍵的節點是運用這一方法必須注意的。第一,提出的問題要來源于教材,或者和教材的內容相關,這一問題對學生有一定吸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能夠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保持探索的欲望。第二,教師應該在上課之前讓部分同學對這些問題進行資料收集,從而保證這一提問方法的有效性,也讓學生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活學活用,這樣也可以避免出現冷場,在課堂的導入環節中通過教師提問和同學回答,使整個導入過程流暢而有效。最后,教師在設置提問的過程中,一定要調整自己的語氣語調和態度,給學生一種親切的感覺,使學生自然地從對知識的渴求過渡到學習中,而保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采用故事法導入——豐富歷史教學課堂
故事往往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引導性,能夠緩解緊張壓抑的課堂氛圍,使課堂變得輕松有趣,而且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符合學生們的認知心理,能夠激發他們對即將學習的新課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從故事引起的輕松氛圍中教師慢慢滲透書本中的知識點,學生則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故事和課本中的知識點前后承接,這樣學生不僅學習到書本中的知識,還拓寬了視野,從而能夠主動并且深入的了解歷史。例如,在講到甲午戰爭時,可以通過歷史與電視劇中的故事進行連接和導入,鄧世昌大無謂的愛國主義情懷,對學生學習動力有著很積極的作用,這樣的故事有趣而又真實。但是要注意不能引用大肆改變而不符合歷史的電視劇,這些虛構的情節不利于還原歷史,會對學生產生誤導。在教學中,一則短小精悍的故事常常是開啟學生興趣的鑰匙,也是增進師生情誼、啟迪學生智慧心靈的興奮劑。
三、采用電教方法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現代化的電教方法,也能夠起到積極有效的效果,與書本相比,多媒體和大屏幕上具有展示更多內容,使得教學過程中所傳遞的信息大大增加[2]。通過多媒體聲音和視覺上傳遞的知識,教師能夠緊緊地抓住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的時候,獲得大量有效的歷史知識,從而使課堂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地進行。比如,在進行“開國大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收集有關開國大典的影視資料,主席講話的片段以及閱兵式等場景都是當時真實的歷史資料,學生們通過多媒體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愛國熱情,從而更加真實的了解歷史,同事加深了記憶。教師在教學導入時,通過播放這樣一段音頻視頻資料,再加上些簡單明了的介紹,能夠使學生對建國時期的盛況和當時所處的環境有更加真實和直觀的體會,通過視覺和聲音的導入方法,相對于僅僅書本上的知識,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形象和深刻的感受,學生學習熱情也大大增加。不僅僅是導入,在其他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盡可能采用多媒體方法,可以長期的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接觸到生動有效的歷史信息,使整個課堂積極而生動,是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采用猜謎法導入——增強學習感悟
采用猜謎的方式進行歷史課的導入,學生會有一種游園的感覺,同時也具有練習的性質。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課程中,根據教材的內容編輯一些謎語,學生通過學習課本并加上已有的歷史知識,對謎語進行分析和回答。比如說,當教師講到“抗日戰爭勝利后,舉國歡慶”這一的內容時,就可以采用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們猜,“猜一位歷史人物,日本投降的原因”,給同學們一段思考時間,同學們做出答案后,教師再亮出謎底,并且讓學生們展開自由討論,各自陳述理由說明哪一位歷史人物更加符合謎面。在歷史課堂上教師采用這一趣味性方法,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回顧了以前的知識,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歷史知識。
五、采用節日法導入——突出知識要點
古今中外,歷史上有許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教師可以通過把節日作為導入的引子,也是獨具匠心,別有風味。例如,在中國歷史中,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它對應的是五四運動,通過五四青年節可以對五四運動進行講解;7月7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可以用它進行抗日戰爭的引入;8月1日是建軍節,通過建軍節可以對南昌起義進行導入;10月1日是國慶節,通過國慶節可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進行引入。而在世界歷史上,也有很多重要的節日,5月1日國際勞動節,可以對歐美工人運動進行導入;通過7月4日美國國慶節,對美國獨立戰爭進行導入;7月14日是法國國慶節,對法國大革命進行引入;12月25日是圣誕節,可以對世界三大宗教進行導入。除去以上的節日外,還可以通過現實聯系法,聯想對比法,創設情景法等具體實例的方法對歷史課的導入進行設計。不論采用什么樣的導入方法,都應該注意導入內容和歷史課本內容相結合,與真實的歷史相關聯,不能篡改歷史或牽強附會。歷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今來古往的歷史中,尋找歷史規律,在歷史中獲得啟發。最后,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導入時間不能太長,一般2分鐘左右,才能夠達到簡潔有效,否則會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得不償失。
初中歷史課堂的導入,不必拘泥于某一種或兩種模式,教師要充分把握運用好趣味性導入,才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性。教師也要通過學生反映,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不斷豐富導入形式和內容,更好地完成歷史教學,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曹曉慶.淺談初中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方法[D].教學交流-理論版,2010.
[2]于春宏.初中歷史的趣味性教學[D].教學方法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