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喜亮
摘要:本文從引起興趣、創設情境、合作學習、開啟思維、自主探究等六個方面詳細闡述分析了構建有效數學課堂的一些感悟體會。
關鍵詞:興趣;情境;合作;探究;分層
從事多年初中數學教學,從最初的關注自己講到今天關注學生的學,期間經歷了新課程改革的迷茫困惑,也收獲著不斷探索的成功喜悅。下面是我對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的一些感悟:
1.引起興趣。初中數學相對其它學科比較枯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數學導課時,可以將學生可接受的情境、游戲、故事等針對性的引入知識學習。精彩的情境游戲,不但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還能起到承上啟下、建立知識聯系的作用。還可以很快把學生從課間的思維離散狀態,引導到恰當的教學氣氛中來,為學生下一步的合作學習、體驗學習做好鋪墊,可使學生迅速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量出自己手中的三角形的任意兩角的度數,教師則很快對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學生會感覺很神奇?從而在懸念驚嘆中引入新課。也可以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通過自己動手拼湊,總結出內角和等于180度的結論,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這種引入新課的好處在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實踐活動,有利于誘發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2.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不僅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而且對突破知識重難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應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如在《概率》一課學習中,可讓學生親自體驗摸球的概率,學生學習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計算》中,讓學生思考如何量出校園旗桿的高度?教師可告訴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這個生活問題便可得到答案。孩子們在真實的情景教學問題促動下就會認真積極投入學習,自主分析知識,從而去自主解決問題,突破本課重難點。
3.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對問題進行廣泛討論,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不同角度的認識和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新意識。但實際授課中,有大多教師隨意組織學生合作,使合作學習失去了應有的意義。我覺得合作學習在數學課中一般用在以下兩種時候:一是突破重難點的時候,因為在學生遇到某些疑難問題和學習重點內容時,如果只是靠教師講授,學生知識的形成方式就僅是依靠外界輸入,效果不明顯,如果讓學生合作,通過組員間任務的分工、思維的碰撞來解決問題,則是自我發現、自我探究得到的結論,學生在探索、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和運用知識印象就更加深刻,不易忘記。比如,在復雜的圖形中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時,學生有可能會出現的思維障礙,這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大家的討論交流可以突破這一重點。二是學生思維受阻時,單個學生的知識面有限,思維的開闊性也有限,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需要多個人的相互啟發才能解決,這時候適宜組織合作學習,當教師讓單個學生回答時,發現很多學生被卡住了,不知所向,于是老師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內說出自己的困惑,大家討論解決,然后利用大家不同的生活、學習經驗來共同解決。
4.開啟思維。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訓練。一題多變以問題探究為中心,通過研究一個問題的多種變化或同一類型問題的相似解法,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從本質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轉換、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培養創新能力的有益途徑之一。其中的“變”,一是指變換思維角度,尋求多種解題方法;二是對題目稍做變動,思考如何解答。具體操作中應注意: 新課中,實施一題多變,以簡單題入手由淺入深,使大部分學生對當堂課內容產生興趣; 在習題課中,把較難題改成多變題目,讓學生找到突破口,對難題也產生興趣;復習課中,鼓勵學生自己將題目中的問題或某一條件改變,對知識進行重組 ,自己將題目中的問題或某一條件進行改變,對已學知識進行重組,探索出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5.自主探究。數學教學時,教師先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分組開展討論、交流,然后由各小組代表進行總結匯報。需要注意的是:合作學習不能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其必須以學生前期的獨立探究為基礎。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再科學地引導,可以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也可聯系生活、生活實際加以引導,千萬不能代替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如,當面對某題,學生的思維與教師有偏差時,不要急于糾正,不妨反其道而行之,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板演他們的做法,當繼續到一定程度時,學生就發現不能再做了,可以馬上抓住這個機會,糾正學生的思維錯誤,讓學生總結正確的做法。這樣的探究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
6.分層優化。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學習同樣的內容會有不同的表現,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若一連幾名學生均未答出,表明問題可能難了,或者幾個學生均是一個層面水平,那就應采取調控措施。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注意數學問題的梯度,讓不同類型的學生回答,并講究回答順序,這樣,在同一個問題的答問中,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受益,都會獲得成就感。同時,在分層教學過程中,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有效評價學生的閃光點,特別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耐心地引導,鼓勵學生自己去改正,增強他們學習教學的信心。
綜上所述,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當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導,積極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