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紅
【摘要】本文論述在語文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改習作的興趣與基本功,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上下工夫,掌握修改文章的有效技巧,實現(xiàn)提高自改習作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自改 習作 興趣 基本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087-02
學生怕寫習作,更怕自改習作;教師怕教習作,也怕改習作。這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中老大難問題。能不能把這一難題化解呢?自改習作能力的高低是學生語文能力強弱的體現(xiàn)。本人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從被動地位變?yōu)橹鲃拥匚唬卦谂囵B(yǎng)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上下工夫,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到實踐中去應用,收到一定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在語文教學中全面計劃、保證時間,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改習作的興趣與基本功,掌握修改文章的有效技巧。
一、激發(fā)學生自改習作的興趣
1.講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精心修改文章的動人故事,激發(fā)孩子自改習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fā)學生自改習作的興趣,通過講述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精心修改文章的動人故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如: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故事,他在寫《泊船瓜洲》這首詩時,僅僅就第二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就在原稿上做了多次自改,最初是“到”改作“過”,又改作“入”,再改作“滿”,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選定了這個“綠”字,一個“綠”字把春風給江南披上了綠裝這變化,生動而又形象地寫了出來……又如給孩子們講賈島為寫《題李凝幽居》而推敲詞句的故事: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說:“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決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誦,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看到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部分,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忽然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詩句的事,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想得出神了,忘記了要回避。韓愈停下馬車思考了很久,對賈島說:“用‘敲字好。”于是兩人并排騎著馬和驢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舍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為了好朋友……
通過給同學們分享這些名人的故事,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要自己來理順和修改習作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哪怕是修改一個字、一個詞,都能體現(xiàn)自己的態(tài)度并最終可以影響自己的寫作水平。
2.創(chuàng)設修改習作的良好環(huán)境,培養(yǎng)自改習作的興趣。
學生有沒有自改習作的興趣與習慣,往往與學生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有密切的聯(lián)系,這其中包含物質環(huán)境即課室氛圍的布置,也包含人文環(huán)境即同學們修改習作的氛圍。為了創(chuàng)設修改習作的良好環(huán)境,本人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本班實際,經(jīng)常表揚認真修改文章的好人好事,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班內墻報欄上設“語文園地”、“錯別字診室”、“病句護理站”、“文章醫(yī)院”、“優(yōu)秀習作欄”等,展示部分學生修改前后的習作,尤其是著重挑選下了大力氣修改的文章,即使從全文看并不是最理想的“范文”,但因為修改使某些句子明顯變得準確生動的,本人也會做主要的推介,既讓其作品在墻報上展示,還讓其在課堂上誦讀給同學們分享,讓同學們有“自改文章光榮”的心理體驗,從而在今后的寫作中沉浸在一種具有連續(xù)愉快的寫作環(huán)境中。
正是通過良好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嘗到甜頭的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自改習作有利于鍛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養(yǎng)成對習作自我檢查修改的習慣,從而掌握寫作規(guī)律,提高寫作水平,樂意走自改之路。
二、訓練學生自改習作的基本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學段目標與內容,其中在第二學段(3~4年級)提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在第三學段(5~6年級)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可見,提高修改習作的能力是學生的一項基本功。如何提高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呢?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有效的方法:
1.訓練識別好壞文風的基本功。
在教學實踐中,本人常會引導學生體察文章的文風是不是準確、鮮明、生動,發(fā)現(xiàn)“假、套、空、亂”的毛病。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識別能力,可充分利用身邊同學的文章進行對比等方法進行培養(yǎng)訓練。如寫“課間十分鐘”這個主題,對于有的同學寫課間十分鐘盡情地“丟沙包”這一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其“文風”的不正,因為就學校現(xiàn)有的條件而言,課間時間并沒有同學可以開展“丟沙包”的活動,選取這一題材的同學,是在“摘抄范文”,是在“寫假事”“抒假情”,是不值得學習的。類似這樣的引導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做真事、講真話、寫真文”的好習慣,克服習作胡編亂造或盲目抄襲照搬別人寫法的不良做法,為提高自己的習作自改能力走好關鍵的一步。
2.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本功。
要修改習作,首先要發(fā)現(xiàn)習作的存在問題,并要能細致分析問題,就像醫(yī)生查病一樣,不僅要發(fā)現(xiàn)明顯的毛病,而且要能發(fā)現(xiàn)比較輕微的慢性“病癥”。如對于學生習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的、得、地”用法不當?shù)膯栴},對于有的學生不論寫什么文章都喜歡在開頭的地方先抒情問題,對于有的學生寫文章不注意分段的問題,對于有的學生寫文章沒有主次喜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問題,等等這些,教師都要安排合適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分析自己的習作,發(fā)現(xiàn)毛病,對癥下藥進行修改。
3.培養(yǎng)修改的基本功。
魯迅先生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這指明修改文章要在反復的“查”、“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可著重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默讀或小聲誦讀發(fā)現(xiàn)文章中存在的問題。可作四種形式的修改:(1)修改病句。這種練習方式既有單一性又有綜合性的,也是單一性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2)調整排列錯亂的句段。使學生思維有條理,教學時可讓學生仔細閱讀幾段話,看看各段講些什么?順序怎樣排列?(3)修改一段話。這是綜合性的修改練習,在修改中要弄懂段的意思,再仔細查有無錯別字,用語、用詞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標點符號是否恰當,前后是否脫節(jié)等,從中找出修改的地方,作恰當?shù)男薷摹#?)從內容到語言的全面檢查,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修改文章的知識技能。
4.培養(yǎng)相互交流的基本功。
培養(yǎng)相互交流的基本功,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將自己的習作相互交換參閱,看看別人寫些什么,怎樣寫,優(yōu)點在哪里,哪些有錯漏,應該怎樣去改,并通過爭論,及時給予糾正,這樣可以使學生互相傳遞信息,交流看法,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不足。如:在一次“寫一件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的習作中,小麗同學把一天中從早到晚的事,一件一件像開菜單一樣寫出來。通過交流,小梁同學指出:“小麗同學的習作不切題意,雖是親身經(jīng)歷的事,但不是一件事,而是好幾件事,這樣寫好像記流水賬似的,平鋪直敘,主次不清楚,就不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明同學說:“所謂自己經(jīng)歷的事,就必須是自己親身參與,與自己有密切關系的事,不要寫光聽到別人說的事。所謂‘一件事,是指在很多件事中選擇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把它的來龍去脈、經(jīng)過、結果寫清楚。所謂‘有意義的事,是指對自己的思想有比較大的影響,而不是瑣碎的毫無意思的事。”通過這一交流,小麗同學深受啟發(fā),并心悅誠服地表示感謝老師同學們的幫助,樂意自改,其他同學也得到教育和提高。
實踐證明,根據(jù)兒童心理特征,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注意方法,讓學生動腦、動手,自評自改習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之作而有趣,改而有效,就會達到預期的習作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 劉舒生.教學法大全.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90年12月.
[3] 邱鳳蓮.大聲讀給孩子聽[ I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鮑銀霞.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理念與策略[ I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