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縱觀當下的小學課堂,優秀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無形中剝奪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權與發言權,讓一些本就不太積極的學生漸漸游離于課堂之外,或淪為課堂的“看客”。課堂表面熱鬧非凡,生機盎然。實則大多數學生缺少靜心思考,用心揣摩的主動學習的訓練。那么如何讓全體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實現深度學習呢?我認為:課堂上教師要學會適時等待,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實踐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表達更清晰、完整、周密,這樣才能實現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學習 適時等待 靜心思考 問題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09-01
一、適時等待是實現深度學習的必要保障
課堂上教師適時等待,給學生留足思考、想象、實踐、表達的時間與空間。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苯處熓菍W生獨立思考權的維護者、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創設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鼓勵學生大膽、獨立思考問題,讓思維的波濤洶涌在教師等待中呈現,使學生形成自己獨有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適時的等待,給學生創造時機,讓學生帶著自己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學習活動: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實踐探究與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構建新知識并理解運用新知。
總之,適時等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適時等待回歸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適時等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保障。
二、適時等待策略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關鍵
《學會生存》中寫到: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的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教師適時等待,能實現把思維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保證學生充分地學,深入地思考。那么教師如何創造和利用等待,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呢?
1.首先教師要增強等待的意識。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有經驗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的留下不講。”這樣留下來的東西,學生去逐步獲得,親歷學得知識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要在教案中預設“等待之處”。在教學中哪需要等待?如何等待?等待多長時間?等待后要達到什么效果,都要有所考慮。例如:教學《滿山的燈籠火把》,可以預設幾處等待。一、在課題質疑處等待。思考對于寫事的文章,你從課題中讀懂了什么?給學生幾秒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思考要全面。最終達到學生能說出題目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情和燈籠火把有關,并且知道燈籠火把非常多。二、在學習生字新詞處等待。預設等待需要教師精心琢磨,充分預設。
其次要舍得花時間等待。一個班級學生參差不齊,學生的基礎、能力、反應速度、思考方式都不盡相同,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舍得花時間,保證三類學生都有一定的時間去思考、體驗和感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收獲和提高。
2.利用等待,自由發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說: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F在,我們提倡“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我們就應把“發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問題真正的來自學生。我曾經做過嘗試。教學三年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課伊始我就設置讓學生提問:對于分數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學什么?學生逐一提出要學習的相關內容:什么是分數?為什么學習分數?分數是什么樣子的?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和整數一樣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一方面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另一方面這些問題恰切是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那我們為什么不踐行等待學生發問呢?
3.利用等待,延遲評價,允許學生自我完善。
在課堂上我們應當給足學生自我補充,甚至重新表達,或請小伙伴幫忙的時間。讓學生嘗試、實踐、完善,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久久不會忘記。如:教學三年數學《平均數》,給學生創設了同學們進行籃球比賽的情境,出示比賽情況統計圖后,讓學生思考:如果你來當裁判,你認為哪組贏了?請說明理由或反駁他人的觀點。學生紛紛回答。我沒有馬上評價學生的對與錯,讓學生在一次次的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否定,一次次的重新思考,一次次的自我完善,最終總結歸納出求平均數的方法。這種延時評價的做法,實現學生思維的自我完善,提高學生思維的縝密度與深刻性。
4.利用等待,進行反思,促進學生自主思辨。
葉老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強調了掌握探究、思考的方法更重要。在明晰答案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一下探究答案的過程,或發現思考的方向選擇,或總結探尋的路徑,或悟得答題的步驟,從而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品味句子的含義,往往七零八散的交流一陣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沒有整體感。其實在此處設置等待,讓學生總結回顧,形成方法。引導學生歸納出品味重點句的一種方法:抓關鍵詞語品味,先分析重點詞表面是什么意思,它實際寫出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再悟出文字背后的秘密。讓學生明確回答此類問題可以從這三方面進行回答。為學生今后閱讀其他文章,提供了學習方法,形成了答題的技能。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學后反思,學生的思維才會漸趨縝密,疏而不漏。
三、結束語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給學生一個平臺,一份信任,一種鼓勵,學生定能還你一個奇跡,給你一份精彩。讓我們相信學生,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在課堂上踐行適時“等待”,讓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相信等待之后一定能迎來萬樹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