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課堂是一種教和學的雙邊互動活動。解放思想、巧妙設疑、贊賞鼓勵、角色互換、團隊體驗、機會平均等策略的優選和組合在培養學生互動積極性方面可以起到倍增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 互動積極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49-02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互動積極性的重要性
課堂是一種教和學的雙邊互動活動。單憑教師的教是達不到教學目的的,還需要學生的學。其中學生敢于質疑老師提出的問題,敢于請教老師自己不懂的問題,敢于回答老師課堂上設計的問題。其中,敢于向老師問自己不懂的問題是學生學當中的關鍵,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互動積極性現狀
無論是平日的教學還是教研組開展的各種類型的課型,一堂課,只有極個別的學生積極發言,無論老師提什么問題,自始至終都由個別的學生來包場了。大部分學生“答”、“問”的膽量很小,甚至老師一點到名,學生還未站起來臉就紅、心就跳,站起來半天不說一句話;學生也從不主動向老師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因此,課堂上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有哪個同學能回答下這個問題?”沒人舉手,最后老師自問自答。學生課上不愛發言,老師就只能自導自演。學生不懂的地方老師也無從著手給予輔導。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互動積極性的策略
在做了大量的問卷和實踐考察的基礎上,結合本人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互動積極性需要結合學生實際選擇一定策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雖說教無定法,但可以作為參考的策略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1.解放思想
學生不愛發言,怕回答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心目中存在著怕老師、怕回答錯、怕羞、怕被同學們認為是“出風頭”等消極因素。因此,在課堂上,把脈開藥方治治課堂不愛發言的“病癥”就成為語文教師的職責之一。向學生講清拋開一切顧慮,不必害怕老師,可把老師看著自己的父母或朋友;不必怕錯,連老師都有回答不了的時候,應大膽回答;不必怕羞,大家都是同班同學,又不是陌生人;不要顧慮是出風頭,答和問本是你們的權利和義務等一系列道理。使學生能解除顧慮,放下包袱,完善自我,做一個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大膽質疑的好學生。學生們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先別說成績是否會提高,至少老師們上起課來也帶勁!師生互動就更融洽了。
2.巧妙設疑
所謂設疑就是在課堂教學上設計一些與課文相關、且讓學生容易思考,得出結論的問題。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它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精髓;問題是一把鑰匙,它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之門;問題是一座橋梁,它能引導學生通過知識迷津的渡口。問題設計得好,運用得當,就能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
如果總是提開放式問題,而且問題也難,那么就不能怪學生不積極回答咯!因為學生就是有心想回答也回答不上!相反,要是一直提閉合式問題,問題太簡單了也不行,學生聽多了就不想回答,因為問題簡單答上了也沒有成就感。因此,首先要掌握學生們的水平,每個問題提出之前就能預計到有多少學生會回答。因此,在設計問題時,總是結合課文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設計出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問題,設計出一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讓學生由點及面的理解課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贊賞鼓勵
“一句鼓勵勝于百句批評。”現在的學生回答問題,不管對與錯、好與不好,老師都是夸獎、表揚,諸如“你能這么想真是太好了!”。這種口頭上的表揚自然是必須的,但是多了學生就不稀罕了,也聽不出好與不好了。但是,若是能適當獎勵就不一樣了!中學自然不像幼兒園那樣獎勵小紅花。老師可以根據學科,挑選適當的獎勵。當然,獎品不需要多么昂貴,而是特別,適當的獎勵其實是一種激勵。比如,我們語文老師可以送課外讀物、作文書,特制的名言書簽等。
“一句鼓勵勝于百句批評。”這是我這么多年來從事語文教學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鼓勵是一種教學藝術,且方式多種多樣。因此我們可以用語言鼓勵、可以用表情鼓勵、可以用動作鼓勵,還有的老師側重于物質鼓勵。不管是何種鼓勵方式,只要我們運用得當,就會使師生關系融洽,配合默契,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既學得輕松,又學得踏實,這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角色互換
常規桂課堂上是老師設置問題,讓學生答。那不妨變換一下角色,由學生自己問呢?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講一堂課,或者是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同齡人問同齡人,肯定有的聊了吧!用這個方法帶動課堂氛圍,使同學們互動性更強,課堂更有趣。老師用“學生”的角色去帶動其他同學融入課堂,甚至可以和學生一起舉手搶答問題。這樣不僅進行了互動,拉近師生關系,還把課堂趣味性推向了一個新高潮。創設這樣的情景,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孩子熱愛發言、積極發言。
5.團隊體驗
讓學生四到六人自由組合,利用團隊評價機制!學生可能不在意個人的獎勵與否,不愛爭優,但也不愛做墊底,絕對不能因為“我的失言”而影響了本組的成績!這樣一來,還怕孩子們不積極發言嗎?老師只需要把班里的學生按其意愿進行分好組,制定規則,做個積分制,就能帶動學生們“良性”競答咯!當他們不再代表個人時,就會有使命感和任務感,同時也會受到組員的積極感染,一起積極起來咯。不得不說,這可是摸準了學生們的心理呢!
6.機會平均
習近平主席再一次講話中提到,要讓每一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在課堂上,總會有那么幾個積極分子,然后一大片“潛水”的學生。為了發言機會相對均等,教師要防止學生霸占“發言機會”,積極分子的積極性自然要顧及,當然也不能忘了讓潛水的學生發言。在課堂上,有的學生膽大,思維敏捷,老師一提出問題,搶著發言的總是這些同學。如果教師不注意調控,就會在無形中造成這些同學對話語權的壟斷。假如其他同學很難得到發言的機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發言的積極性。
四、結語
解放思想、巧妙設疑、贊賞鼓勵、角色互換、團隊體驗、機會平均等策略只是眾多可選策略的一部分。要能真正培養好學生課堂互動積極性,需要教師認真設計,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優選組合相關的策略,使其實現倍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