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羅閩敏 劉彩云 余芝芝
摘要:為了全面了解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的發展,文章采取文獻資料法、歷史研究法、田野研究法、專家訪談法等具體研究方法,對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的發展內容整體風貌進行了整理及其創新研究。研究湘西土家族的武術文化形態的內涵,這幾年是武術發展的重要時期,無論是從武術的內容、還是從開始武術的時間上,都值得我們重點去研究。并提出從文化形態視角上對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進行研究,要揭示湘西土家族武術的文化形態發展是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和提煉它所具備的科學價值,為武術的發展提供明確有效的建議。研究湘西土家族的武術文化形態,單純的超越了技術的研究表層,從而使研究更具有深度和廣度。
關鍵詞:少林禪武醫文化 青少年群體 傳播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1839(2018) 4-0028-02
國家體委在上世紀80年代的號召下,全國各地少數民族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和浩浩蕩蕩的傳統武術挖掘和理的工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許多珍貴的土家族武術相繼被幾開了神秘的面紗,已不再是處于未知的狀態。1992年,由秦可國、傅冠群主編,國際展望出版社的《中國土家族武術》和2015年蔡仲林教授指導的學生劉堯峰撰寫的論文《土家族武術文化研究》,都較為全面系統的介紹了土家族武術拳械內容,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土家族稀有武術拳械,為土家族武術文化奠定了基礎。然而,有關土家族武術文化的研究卻依然不盡人意。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專門以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為主題的文獻較為少見,而且相關研究大多都是以土家族武術、土家族傳統文化內容加以介紹。通過中國知網進行搜索,以土家族武術為關鍵詞的文章不到十篇。土家族是一個崇武善戰的民族,其遷徒與征戰的歷史印證了其民族尚武精神的強烈,崇尚武勇是其民族性格的鮮明特征。在嚴酷的生存環境及其戰爭的磨礪下,土家族人民還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武術文化,土家族的武術文化和濃烈的尚武精神是土家族文化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研究土家族武術文化乃是土家族武術文化系列的應有之義,土家族文化研究中如果缺少了武術文化這塊領域將是不完美的。
1
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的起源
中國的少數民族有五十五個,土家族就是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土家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土家族人民艱辛的開拓了自己的民族歷史進程。土家族人,尚勇好武,世為傳統。而土家族武術的起源的主要原因是軍事戰爭,土家族隨著長時間的農牧、網漁打獵、軍事戰爭的生活,土家族人創造了種類繁多、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體育活動。如摔跤、扁擔勁、塔撐腰、打馬叉、抵扛、打飛棒、把
地功、爬樹、弓箭、刀、拳、健身氣功等等,從這些民族體育活動中,可以看出土家族人天性勁勇、崇武尚勇的性格和強健的體魄。土家族武術主要有三類:刀槍、弓弩、拳棒;除此這三類之外,土家人還有自己的拳腳功夫和短兵器械。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土家族人民創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武術文化,由此可見,土家族武術文化也是經過歷史的沉淀的;土家族人民的尚武好勇的精神和武術文化是土家族難以分割的結合,土家族武術文化的歷史和土家族文化歷史一樣源遠流長。
2 湘西武術文化的成因
2.1 地理環境的影響
土家族人民長期生活在武陵山片區,而武陵山位于由北向西南斜貫全境,山地就占湘西地區70%的總面積,是典型的山區地勢。湘西地區地處云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武陵山脈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全境,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四周高山丘陵、蜿蜒起伏,地形復雜。在氣候上,湘西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多雨潮熱,日照偏少;這樣的天氣使湘西地區的原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生長。在美麗的湘西地區美的不僅只有風景,還隱藏著很多危險;連綿不斷的山間存在著許多兇猛的野獸,也經常有毒蟲出沒。湘西地區的土家族人民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孕育出驍勇善戰的民風也是必然的。
2.2 民族風氣的影響
湘西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土家族是以尚武好勇,驍勇善戰為民族特征,這種民族特征已經成為土家族的民族風格;這種民族風氣特征已經滲透到整個湘西地區,流傳在他們的骨子里,并一直到現在。在這樣的獨特的民族風性的感染下,湘西土家族人民飯后的一個重要活動項目就是練習武術,這正是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發展在土家族這種驍勇善戰、尚武好勇的民俗風性最為直接的影響和體現的。
2.3 政治歷史的因素影響
土家族作為一方少數民族,就社會環境而言,歷史上始終擺不脫被壓迫剝削和被征調的命運,其歷史是與軍事戰爭相生相伴的,戰爭的殘酷決定了土家族對尚武精神的重視。由于他們長時間受到強健彪悍的民風遺俗的熏陶,他們“野蠻”的性格也是在情理之中了。總之,在嚴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頻繁征戰的社會歷史背景以及強健彪悍之民風遺俗等等,成為了土家族崇武尚勇的民族性格形成的現實原因。
3 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的形成
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并不是武術的文化和形態相加就是武術文化形態的概念,還是需要從整體考慮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的形態。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也不是憑空產生或出現的,是人們在多山的環境下,山高林密,土地貧瘠的艱苦條件下采集、狩獵和防止野獸偷襲和攻擊的自然環境做斗爭,土家族生活在茫茫的大山之中,想要克服和戰勝自然環境,就必須擁有強健的體魄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在歷史長河中,土家族也是一個戰爭頻繁的少數民族,歷史記載,土家族長時間被壓迫、剝削和被征調的命運,使土家族人們不得不重視武術的發展。武術作為民間格斗技能,從軍隊的戰爭單兵作戰技能分化出來經歷漫長的時間,不難看出土家族武術的目的是為了生存和防御。湘西土家族武術種類繁多,在很早之前,武術開始形成獨立的文化體系和文化特征。
4 結語
湘西土家族武術文化形態是廣大土家族人民在其民族的發展歷程中,在適應與改造自然的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與武術相關與精神產品的總和。湘西土家族武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特色鮮明擁有較為宏福而深邃的文化內涵。湘西土家族的民豐遺俗為土家族武術文化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劉堯峰.土家族武術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5.
[2]郝志勇.明清武術文化形態及其價值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3]王 軍.關于中國武術文化形態及演變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9):1174-1176.
[4]張正明.土家族研究叢書總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5]土家族民間信仰與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6]郝 勤,龔茂富。論武術與武術文化形態[J].中華武術(研究),2012(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