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華
【內容摘要】問題導學是通過老師實施的某種特定的教學方案,這種教學方案可以是某種老師提出來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這種的教學方式下,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同時通過實施問題教學的方法能不斷的開發出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認識到問題并能將該問題給解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元思維,同時這種問題的拋出也有利于學生的自身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 問題導學 研究
近幾年來,對于初中數學逐漸應用問題導學這樣的教學方式,這種的教學方式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就會考慮學生的思維結合現實的生活是否合適這個學習的氛圍,同樣老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就會根據實際學生的學習的情況來逐步劃分這個問題的層次。這樣來看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同樣這樣的教學方式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同時老師還能知道每一位學生學習的情況,從而更能讓老師側重某一方面來實施教學方案,實施符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的指標,這樣更能抓住學習的核心,以至于更能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
一、設置問題的方面
老師在設置問題教學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很多因素,第一學生是否適用于這樣的教學模式,他對這個教學模式能接受?心里會不會因為這個教學模式有抵抗的情緒?第二考慮老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來給學生設置問題,這個問題不能脫離現實的教材課本,如果設置的問題與課本的教材有很大的區別,那么可能就會讓學生理解不到該問題的核心價值,同樣這個問題要是偏離這個教材太遠了,可能會導致學生找不到問題的主體,就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老師講的問題就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情緒。第三對于學生應該實施因材施教的方式,老師在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學生學習起來有困難的,老師就要把這種學習困難戶的學生考慮到要用另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少產生自卑的情緒,如果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自卑情緒,老師就要考慮到這個原因,要用什么辦法消除學生的自卑情緒,同樣對于這種的學生老師就要采取多多的鼓勵。第四,老師設置問題的時候就必須要有代表性,最好是一個例子就能代表一個公式的重要性,同樣一個問題也必須要有舉一反三的精神,發現這個問題就要考慮到一個公式能解決許多類似的問題。老師要用一個例子證明這個公式是符合諸多的解題問題之中的。做到了以上這幾方面基本上學生是能學到問題導學這個方面。例如老師在提問的時候問同學們,已知一個三角形的一個角和另一個三角形的角相等,一個三角形的兩邊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邊是相等的,那么如何證明這個三角形是全等于另外一個三角形的,這個就需要學生用到了公式,這個需要同學的熟練掌握公式的程度,除此以外還有其他什么方式能讓這兩個三角形相等?如果考慮到還沒有學習到另外三種證明方式就可以讓老師來設置問題讓學生掌握另外的三個證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又如老師這時候就可以又拋出問題,問同學們,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夾著的這個邊,那么兩個三角形是相等的?同樣的如果不是這兩個角夾著的邊,是另外的一個邊,那么可以證明出這兩個三角形是相等的?問題的拋出就需要老師讓同學們思考了。
二、問題要有鋪墊
老師在給同學們設置問題的時候就是小循環到大循環一點一點的晉升的一個空間,老師一開始就要給學生做好鋪墊,一個循環漸進的基礎上,老師一點一點的把學生拉倒學習的基礎上面來,一開始老師就設置問題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有的學生認為老師提取的問題是很簡單的,就會動腦想老師提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思維,但是呢有的同學就會認為老師講的問題過于簡單,就不想再繼續聽下去,這時候老師就要開始加難問題的難度型,讓不同的學生都能集中精神到這個課堂上來。例如老師在講解三角形的相似的時候就可以考慮把三角形的全等這個概念加進來,讓同學由淺到深的學習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邊都對應成比例,那么這兩個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同樣的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與另外一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對應成比例,且中間的夾角是相等的,那么這兩個三角形是相似的?同樣的它與全等三角形有什么區別?在全等三角形中,如果兩個邊相等與中間夾的角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就是想等的。這時候就要求老師從相似三角形轉換成一個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是有什么區別?它們的判定定理的基礎是怎么如何劃分?全等是要求邊與邊之間的相等,而相似三角形是要求邊與邊之間成比例。又如一個直角三角形,它的直角邊長為4,斜邊長為25,那么它對應的相似三角形有多少個?解題的思路中,首先就要想到這兩邊的長度是固定的,那么只要和它成比例的三角形是有無數個的,如果條件再給限制一下?要求另外一個相似三角形的斜邊長度是它的1/5,這樣一個條件的限制,就把相似三角形的無數個相等,加了一個限制問題進來,那么相似三角形就只有一個了,這個問題的提出來老師就要有一個鋪墊的程序。
三、因材施教
對于不同的學生,老師采取的問題導學方法也要是有針對性的,老師對于學生不能一概而論,要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因此在給學生提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個別的同學能不能接受到這種的提問方式,同樣的在設置這個問題導學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例如有的同學喜歡上課的時候不從課本上講知識,而是通過外界的因素來學習這個知識,就如同老師在講函數的時候有的同學可能預習到后面去了,就會考慮把函數這個知識運用到幾何的空間里去。
總結
老師提的問題不是這個教學的主旨,真正的內容是學生想出的問題給老師,讓老師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主體,思考到真正的問題導學。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TB)[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吳文侃.比較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張奠宇,李士,李俊.數學教育學導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東洲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