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國財
【內容摘要】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主渠道。思想政治思想政治課是以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我們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 人文精神
教育除了傳授知識、培養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人格的培養、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礪、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完整的教育是以全部人類文化為基礎教育,應當以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統一為特征。因此,人文價值與科學價值是人類世界兩個基本價值尺度,缺一不可,又相互交融。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例,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略談幾點淺見。
一、 加強人文精神教育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對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夠重視,我們忽略了人的精神自由、思想自由、言語自由,忽略了人的個性獨立、生命的舒展、靈魂的生長,忽視了對受教育者的人文精神的培養。因此,幾十年來我國學校教育培養人才有著較為普遍的共同傾向:順從、缺少個性精神、缺失獨立的意志,缺乏人文關懷,說嚴重點是缺少靈魂,培養出大批的精神侏儒和沒有操守的順民。這一狀況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已經開始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文明與進步,與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相去甚遠。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經到了誘發人們另一種意義上的生存危機。人文教育的最終目的之一是傳授知識和技術;其二是啟迪、鼓勵、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修煉,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與其他的知識教育不同,它強調引導和啟迪學生人文精神的覺醒,引導樹立全面的幸福觀,幫助獲得真正全面的幸福。高中階段的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可以通過多學科實現,其中政治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 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1.把握好教育切入點
高中經濟常識教學中,可結合如下知識點切入人文精神教育:一是貨幣本身沒有意志和情感,它可以效勞于任何人,所以要正確對待貨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二是市場經濟的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等市場經濟特征;三是市場交易中的平等、公平、自愿、誠實信用等原則,整頓經濟秩序、打擊假冒偽劣;四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做好扶貧濟困的工作;五是實現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六是生產者、經營者、勞動者的職業道德;七是勞動者的勞動權利及其實現;八是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達國家處于強勢地位,并不會與發展中國家平等均分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中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原則,等等。
2.注重人文關懷,尊重學生獨立個體性
現代課堂教學是情感與經驗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和相互碰撞的過程,課堂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具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人。在課堂教學中,倘若教師運用個性化、靈活多變的評價性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那么學生的個體潛能必將得到有效開發。因此,教師應該從教學評價入手,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支持,從而體現整個課程的人文關懷。教師要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的動態因素,在采取寬容態度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學生發表不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個體性。
3.注重人文關懷,尊重學生獨立個體性
現代課堂教學是情感與經驗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和相互碰撞的過程,課堂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具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人。在課堂教學中,倘若教師運用個性化、靈活多變的評價性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那么學生的個體潛能必將得到有效開發。因此,教師應該從教學評價入手,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支持,從而體現整個課程的人文關懷。教師要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的動態因素,在采取寬容態度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學生發表不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個體性。
4.教師要培養自身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質
雅思貝爾斯曾說過:“教育需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能成其為教育,而只是教學的技術而已。”“教育”最本源的意義就是“引導”,教育者就是一個“引導者”,一個不具備人文素養的教師不可能去引領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形成,正如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規定”,教師也需要自我培養人文精神,深入領悟人文教育的宗旨,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師德、為人師表、既教書又育人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就要求政治教師樹立公正觀,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追求完美的人格;要加強學習,特別是要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新知識、新觀念;要培養自己自由的精神,批判的思維,獨立的人格;還要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社會公正,關心人類未來,關愛自然環境。如此在人格上贏得學生尊重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和事業心、進取心,培養出學生的敬業精神、創造精神、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培養出學生自信、樂觀、公正、寬容等良好的心理品質。
綜上所述,培養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是高中生全面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提高其道德素質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蔣煜平.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72-73.
[2]林兵. 高中思想政治開放式教學模式探究[J]. 廣西教育, 2016(30):33-34.
[3]蔣煜平.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72-73.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