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雪松 趙文熙 劉佳
摘 要 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社會人力資源供應鏈的前端,就是要為社會輸送符合需要的高質量人力資源。近年來,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新的形勢要求高校就業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解決輸出的問題上。就業工作與學校發展關系密切,尤其是專業建設方面,有著最直接的反映,因此非常有必要探索新形勢下高校就業工作與專業建設工作的融合與互動關系,為今后開展就業工作開拓新的視角和領域。
關鍵詞 高校就業 專業建設 融合 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1.076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GONG Xuesong, ZHAO Wenxi, LIU Jia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48)
Abstract As the front end of the supply chain of social human resources, the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deliver the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that meet the needs for the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country, the new situation requires that employ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not stop at solving the output issue. Employ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especially i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employment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to open up a new perspective for employment in the future and field.
Keywords college employmen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interaction
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緊密圍繞學校教學這個中心,積極做好就業這個重要環節,加強就業工作對學科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的融合與互動作用,通過就業工作對高校教學質量的實施影響和反饋,反映社會評價、生源需求和人才培養標準,及時對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尤其是專業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以此形成生源、教學、就業各個環節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動態閉環系統,促進教學工作發展。
普通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學校培養人才是為經濟文化建設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保障,而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普通高校開展人才輸出工作的重要環節,處于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位置。高校就業工作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普通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也在提高,因此要求普通高校要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堅持走全面可持續協調發展的道路。
就業工作與專業建設工作是相互作用的關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就業工作與專業設置工作結合得更為緊密。通過就業大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積極加強普通高校就業工作與專業建設的互動與融合,做好反饋,對促進就業工作與專業建設工作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發現的問題
隨著普通高校專業建設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科門類齊全,專業設置日漸合理,專業特色鮮明,從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方面,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更多專業化人才,滿足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擴大專業設置的數量,提高專業建設的質量,為學校向社會輸送優秀畢業生,擴大學校影響,提高學校聲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各個高校優勢特色專業繼續呈現良好的就業形勢,崗位需求量保持穩定,通用類專業總體需求比較旺盛。通過專業建設,為廣大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滿足了社會對崗位細分的大趨勢,同時也滿足了畢業生就業更加專業化、技術化的需要,得到了廣大用人單位的認可。
但是部分專業目前專業方向不明確,為畢業生就業帶來了不便,主要體現在畢業生的培養目標方面較為含糊,為畢業生完成學業后確定就業方向帶來一定影響。
(1)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學校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體系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但是仍然在指導教育、市場拓展、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不足,與兄弟院校尤其是高層次院校存在著差距。
(2)社會反饋的有效性有待提高。用人單位反饋、畢業生質量反饋能夠最直接反映社會對學校人才培養和教學質量的認可程度。目前學校雖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員經費開展調研工作,但是缺乏專門的頂層設計和具體的整理分析與研究力量,聯動機制與反饋效果發揮作用有限。
(3)就業創業指導教育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存在差異性。目前就業指導教育教學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依托,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同時,就業指導教育授課教師多以兼職教師為主,專職人數較少,課堂教學經驗稍顯不足,影響了就業指導教育的效果。
(4)畢業生就業意識不足,擇業價值觀存在偏差。畢業生中省內地方生源較多,學生守土意識嚴重,一方面地方吸納就業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經濟發達地區地處東南沿海,離生源地較遠,學生不愿意出省就業,錯失了大好的就業機會。同時,一部分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求職過程中對工作環境、工作地點、薪酬待遇期待比較高,造成部分學生“有業不就”。
2 解決問題的對策
(1)結合社會人才需求和大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更為有力、更為全面、更為科學地開展就業指導教育與服務體系建設,解決好就業指導教育受眾面和有效性問題,解決好就業服務的多樣性和質量問題。因此,要進一步健全學校就業創業指導教育與服務體系。
(2)把提升就業反饋作為工作的重點,加強與教學、科研工作的閉環建設,繼續推進就業創業工作與教學、科研工作的反饋,加強學校在人才培養、科研轉化、新技術應用等方面與社會需求的融合,健全“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運轉系統,增強就業與教學、科研、協同創新、教師培訓、學生實習實訓等方面的聯動效應。
(3)研究和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預警機制,通過“專業—招生—就業”的聯動機制,認真分析研究各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預測發展趨勢,用畢業生就業杠桿,對專業設置、招生計劃等方面進行調整,使高校培養的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4)進一步加強就業創業工作保障,切實做到“機構、人員、場地、經費”四到位。建設一支職業化、專業化、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切實加強和提高專職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師資隊伍長效穩定。規范大學生就業指導相關課程任課教師的選聘制度,建立教師檔案,確保教師隊伍的穩定。組織任課教師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和就業技能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進一步規范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管理,提高課程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研究、教材編訂、專職隊伍建設的層次和質量。
3 新的想法
(1)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的方向性問題,促進專業建設和就業工作協調發展。高校的專業是作為一個培養人才的實體而存在的,因此學校應根據學科優勢、教師資源和教學設施等軟硬件支撐情況,進行專業設置。同時應緊密結合國家經濟建設和產業調整的整體趨勢,設置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對現有專業逐一進行研究,與科研緊密結合,要有一個確定的研究方向,形成各專業自己的特色,使專業設置更加適應社會對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和人才市場對人力資源配置的需要。
(2)進一步做好課程設置調整工作,為專業建設和招生就業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針對企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學校在特色專業納入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進行課程比例調整,增加企業培養環節。學校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變化的趨勢,在專業建設方面主動調整專業課程結構和課程安排,更新課程內容,適當采取課程嫁接和課程互換等形式,滿足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優化課程設置、授課內容、知識結構,實現專業結構的調整和培養方向的穩定,使學校的培養工作更加適應社會人才需求變化的趨勢。
(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做好培養模式的調整工作。通過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近幾年的跟蹤了解到,80%左右的用人單位在關于學校培養模式方面都提出過建議,希望高校能夠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以西安工程大學為例,結合近幾年的招聘情況可知,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將學生就業與實習實訓相互結合,例如從2007年起,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東莞德永佳紡織有限公司、維珍妮國際有限公司、香港旭日集團、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森馬集團、紅豆集團、潔麗雅集團、山東南山集團、浙江三元紡織有限公司、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如意集團、山東如意集團、理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等都積極開展暑期實習生計劃,借此提前為企業招聘優秀學生打下基礎,同時也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使之更快地進入角色。
普通高校的專業建設及教育教學安排是按照教育部本科專業設置規定,依照社會需求,依托學科優勢培養高層次的專業人才進行的。專業設置調整及教學環節的優化既要滿足職業崗位對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又要滿足知識系統傳授和科研向縱深發展的要求。因此學校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安排必須平衡兩者的關系,適時進行調整。教育教學調整的最重要依據就是社會產業結構及社會需求變化對人才知識結構、培養模式提出的新要求,而這最直接的來源就是就業實習基地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以及畢業生就業指導開展過程中畢業生就業能力及素質狀況的反饋。具體表現就是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學校實習基地的發展和鞏固,影響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及就業指導服務內容的調整,而就業實習基地的反饋及畢業生就業能力狀況反過來對學校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產生影響。
大學的使命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這就要求我們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根本目的是通過就業工作與教育教學的良性互動,實現畢業生的順利就業。綜合來看,高校就業工作是絕對不能與專業建設工作割裂開來的。普通高校就業工作一直以來都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解決普通高校就業問題,除了做好高校與人才市場的對接工作,更要重視發揮普通高校在人才輸出這個鏈條上的培養和教育作用,將專業建設與就業工作作為有機的整體,增強融合與互動,從而使就業工作更加精準地為社會輸送人才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