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紅
摘要: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課上得好不好,關系到教學質量能否提高,學生學生素質能否加強,這與教師如何運用策略組織好學生進行復習有很大的關系。做好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有哪些策略?本文對此進行闡述。
關鍵詞:六年級;數學;復習課 ;復習方法
六年級的復習課和試卷評講課,我一直在研究和探索有效的途徑,復習課不是對原有知識簡單重復、機械照搬,而是針對知識的重點、學習的難點、學生的弱點,有的放矢進行講練結合,那下面我來談談在數學復習中是如何進行講練結合的:
一、 回歸課本抓重點。
在《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可能性》和《綜合運用》四大領域中。每個領域都分小節,每個小節都有例題、有習題,脈絡比較清楚,我相信大部分的學生都能自己閱讀與思考,從而喚起對舊知的回憶。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回到課本中來,先讓學生自己整理知識點,掌握總復習中每章節的知識重點。如復習數的認識時,就要抓整數、分數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對一些掌握較好的知識,只要適當復習,引起回憶就可以了;對一些還沒有掌握住的知識,就需要重點復習,把它們徹底弄懂。其次還要注意每個知識的遷移點,總復習時不能把它們孤立起來死記硬背。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把有關的知識串連起來,能幫助學生理解,幫助學生記憶。
二、查漏補缺促提高。
(一)查漏補缺,調查為先。
查漏補缺是老師復習的重要內容。所以在復習前摸清學生中的“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復習中可以通過各種交流形式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各個復習內容掌握的熟練的程度,再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例如《數的整除》的復習僅涉及的概念就有十多個,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素數、合數、偶數、奇數等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在課前我們就應該了解學生對哪些概念掌握得比較扎實,哪些普遍存在困難,哪些又屬于個別難點,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根據易錯點易混淆點進行講解,這樣才能達到我們復習的效果。
(二)在練中進行查漏補缺
有時我們不可能每節課都能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那在復習知識點之前先讓學生寫題再進行查漏補缺,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好方法,復習知識點的練習題我主要是從平時易見題和易錯題中摘選的,練習題的設計我們要給好的學生提升的空間,又要給那些學困生有一種想重新獲取知識的欲望,比如在上一周復習數位和計數單位、數的改寫及近似值的區別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數的千萬位是4,萬位上是9,千位上是5,這個數寫作( ),用萬作單位寫作( )萬,省略萬位后面的尾數是( )萬。通過學生的練習后就發現我們班的學生對數的改寫和求數的近似值時很容易混淆,然后我就針對這些易錯點進行適當地點撥。
三、優化訓練提效率。
在每一節的練習或課堂小測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對已訓練過的單元題、復習卷及練習與測試中的各種訓練題進行梳理、甄別、篩選,設計出對學生更有吸引力的、訓練效果更好的新的訓練題。在設計練習時,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重視基礎性,復習中要抓住知識點進行基本練習;我們不要存在一種僥幸的心理,可能這個單元的知識點不考,就不要復習了,這幾年后面的三個領域的題占的比分還是蠻重的,所以每個知識點都要抓精抓細。
(二)突出針對性,復習中要知道本班學生掌握知識薄弱環節有哪些,如在我們班,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掌握得不夠好,如有這樣一道題:果園里有果樹36棵,荔枝樹的棵樹是龍眼樹的80%,求荔枝樹和龍眼樹各有多少棵?剛開始寫時,我們班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被卡住了,不知道怎樣寫,后來我就說了一句話,你們可以將80%改一改,通
過將80%改成 后,大部分的學生就會寫了,所以我們可以借
助書本上的原題或平時的錯題進行改一改,變一變;還有對有
些易錯題可以就地取材,如填空題中“一個圓柱體高是10厘
米,如果把它的高增加2厘米,它的表面積增加25.12平方厘
米。這個圓柱底面積是( )平方厘米。”我們可以利用稿紙卷成
圓柱來理解增加的是哪兩個面的面積;操作題中的把圖形繞著
某點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題也是我們班學生薄弱題;計算
題中:17.8- +12.2- 我們班也是很多學生容易做錯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把這樣數字交換位置,而沒有想到也要把這個符號“搬家”,對這些易混、易錯的知識應設計針對性練習。
(三)強調綜合性,復習中使學生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方法靈活解題的能力,是復習的最終目的。因此,既要有一定數量的基本練習題和稍作變化的習題,又要有一些綜合性練習題和富有思考性的習題,做到有層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
以上這些僅是我個人的實踐之談,總之,教無定法,復習更是因為我們的班級學生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方法去練習,所以只要我們善于去研究和探索,我想我們都會找到適合自己本班復習的好方法,去給自己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
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 陳曉梅.如何上好整理復習課[J].小學青年教師,2015(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