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琳
摘要:面對新形勢,學生黨建工作需要不斷創新思路與工作模式。外語類專業的學生,因不斷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黨建工作的難度較大。浙江財經大學外語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通過踐行“三因”理念,打造出一支文化魅力型黨支部,對學生黨建工作進行了創新探索。
關鍵詞:學生黨建;外語專業;三因理念;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黨建工作,同樣需要以此作為行動指南。外國語學院學生第二黨支部在此基礎上,以組織建設為保障、以文化建設為平臺、以社會實踐為載體, 強化黨員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創建了一支特色黨支部。
一、因事而化,在文化碰撞中堅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更是共產黨人奮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外語專業的學生身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環境中,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一)憑借“事件”化人:支部邀請聯合國“和平勛章”獲得者馬義超校友做“有為青春,無悔人生”主題黨課分享。馬義超校友作為中國第四支駐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指揮中心后勤聯絡官,憑借驚人毅力,不畏艱辛、克服困難,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更加堅定理想,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了“中國形象”。以其動人事跡號召起全院學生立足專業、堅定信念,牢記身為外語人的使命職責。
(二)根據“事實”化人:支部組織觀看美國探索頻道推出的《習近平治國方略》等素材,開展“《十九大報告》別樣學”主題黨日活動,結合專業特色,在學習、翻譯的過程中加深對會議精神的理解,用我國的發展成就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自信。
(三)依照“事理”化人: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赴海外留學,支部建立出國學生黨員“三階段”的教育、管理與服務模式,加強對出國黨員的思想教育。一是行前重教育,出國前與學生談心談話,要求學生在國外不放松政治理論學習,樹立中國青年積極陽光的形象。二是出國重聯系,每位黨員指定兩名聯系人,圍繞黨史、國史等內容,依托網絡、視頻等平臺,與他們保持每月兩次及以上的聯系頻率,切實關心、指導學生黨員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三是回國重銜接,黨員回國后,馬上恢復組織生活,并幫助回國學生盡快融入校園生活。
二、因時而進,在文化傳承中樹立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外語學子不僅需要在自身的知識體系中融入西方國家的優秀文化成果,更要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培育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增強自我文化認同,并發揮專業優勢,促進對外交流。
(一)緊跟“時代”:與教工支部聯手,共同舉辦“一帶一路:中國文化閃耀世界”、“知識文化·家國情懷”、“助夢中國,語通世界”等黨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文化的責任感,被人民網、中國教育在線等十余家媒體報道。
(二)抓住“時機”:通過抓住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建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等時間節點,以及登月、火箭衛星發射、港珠澳大橋貫通等重大事件,支部開展專題黨史、國史、團史的學習活動,并通過參觀改革開放40周年圖片展、參觀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等黨員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增強黨員的身份認同。
(三)保持“時常”:認真開好“三會一課”,扎實開展“黨建+文化”主題黨日活動。開展“寄情翰墨,抒寫經典”書法大賽活動,以《習近平用典》為素材,將傳統藝術表達形式與現代黨員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幫助黨員在揮毫潑墨的過程中準確理解總書記的思想精髓,堅定文化自信。參觀浙江音樂博物館,通過文化學習和體驗活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修養。參觀上虞中華孝德園,深度認識千年“孝”文化,并將尚孝與家風結合,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傳統。
三、因勢而新,在文化傳播中開闊胸襟
外語專業的學生作為文化的使者,應具有豐富的中外文化的知識儲備,以及具有將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責任和能力。支部成員勤學苦練,夯實基本功,在對外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一)基于“新態勢”:根據新時期學生學習態勢,支部制定“黨員領航”計劃,通過黨員的思想領航、學業領航、心靈領航,帶動全院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黨員牽頭組織開展“學業‘一幫一”、“學涯外語悅讀”課外技能訓練等學風建設主題活動,形成追求真知、互幫互學的學習氛圍。
(二)遵循“新趨勢”:順應國家越來越靠近世界舞臺中央的發展新趨勢,支部黨員服務國家需求,積極投身多項大型志愿服務活動,世界互聯網大會、G20杭州峰會、第十四屆世界游泳錦標賽等活動中都有他們的身影,成為一道道溫暖靚麗的風景線,在志愿服務中展現“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
(三)依據“新形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支部黨員積極參加海外志愿活動,憑借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將中華文化的種子播撒向海外的熱土,在一言一行中發揮著共產黨員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紅霞.新時期高校黨建創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中國高新區,2018,(9).
[2]劉佳.新時期習近平高校黨建思想研究[J].福建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