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示語是學生學習人物對話時經常遇到的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個性特征的重要信息。筆者抓住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單元中整組課文出現的大量人物對話及多種形式的提示語,通過分課分塊,一課一得,設計小練筆、對比賞析等方法學習了提示語的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以多形式對話描寫完成“(怎么樣)的(誰)”的單元習作。
關鍵詞:單元整合;提示語;語用
重組單元教材,進行單元整合教學,是把單元教材作為一個整體來全盤設計教學的,它便于從整體入手,依據課文特點,根據學習不同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整合分塊、分課的學習。本文著眼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單元中三篇精讀課文《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及習作,設計了以提示語為主題的貫穿整單元學習內容。
一、學習提示語在對話之前
本組第一篇課文《灰雀》中,出現一個提示語在后的句子:“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個句子,將其改寫為學生常見的樣子: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閱讀,學生不難發現改變提示的位置,并不會影響句意的表達。于是適當小結:“當我們深入理解一個句子的時候,可以將提示語放在句子的后面。”在探討“如果灰雀會說話,它會說什么?”時,設計補白練習,鼓勵學生選擇“灰雀說:‘_____。”或者“‘_____。灰雀說。”的形式寫一寫。
【片段一:5.《灰雀》】
1.獨自藏起來是喜歡,放飛自然更是喜歡,男孩也是很喜歡灰雀的。同學們,老師把這個句子寫成我們熟悉的樣子,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出示:男孩肯定地說:“一定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前后句式不一樣,但意思一樣。第一個句子說后面是冒號。第二個句子,說在后面。)
2.小結:當我們深入理解一個句子的時候,對話也可以這么呈現:說在前,提示語在后。
3.灰雀又不會說話,列寧為什么問它呢?
4.孩子們,如果灰雀會說話,它會說什么? 選擇一種句式,寫下來。
出示:灰雀說:“_____。”
“_____。”灰雀說。
學生的練習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在課后設計了增加“‘_____。灰雀( )說。”的形式,鼓勵學生有意識地在提示語中加入體現人物心情的詞語,使教學前后的銜接更為緊密。
二、學習提示語在對話中間
《小攝影師》這篇文章中出現了引用人物對話的新形式——提示語在中間。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緊緊抓住這個語言現象展開教學。首先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讓學生找一找這個句子中的提示語在哪里,進一步明確提示語的概念。學生不難發現,提示語除了有常見的“……說”,還可以是人物的動作。在教學體現高爾基對小男孩關愛之情的句子“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時,鼓勵學生在不同位置加上提示語,口頭說一說引用人物話的不同形式。由于這句話有兩個句子,兩層意思顯而易見,因此學生對掌握提示語在中間的形式也比較容易。
【片段二:6.《灰雀》】
1.這個句子中,誰會讀?指讀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仔細看,這句話的提示語是什么?(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
2.小結:寫文章,可以把提示語放在引用的話前面,也可以把提示語放在引用的話后面。這句話中,小男孩說的第一層意思是?(是的)第二層呢?(請讓我進去吧)……
3.這是高爾基先生說的兩句話: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
試著給這兩句話在不同的位置加上提示語。
4.現在請大家看下面的句子:
高爾基說(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高爾基說( )
“請轉告他,我很忙。”高爾基說 ( )“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
請大家先觀察下面這三個句子中的標點符號,看看如何給提示語加標點符號。
高爾基走到窗口,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 ,“ 請讓我進去吧!”)
5.同學們,這個故事從小男孩扔紙團開始,難道就在高爾基先生不舍的掛念中結束了嗎?后來,小男孩會不會再來呢?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大家可以發揮想象續寫這個故事,寫時注意引用人物對話的不同方法。
為了降低難度,先出示觀察三個提示語在不同位置的句子,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其中的區別,主要是提示語后的標點。在續寫過程中,出現高爾基和男孩連續對話描寫時,學生不知道可以通過分段的形式來表達,大部分都寫在一個自然段,這為教學無提示語的做好了鋪墊。
三、學習無提示語分段表達的方法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中出現許多無提示語的對話形式,是學生學習的好素材。在教學本課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角色表演先了解哪句話是誰的。學生在演一演的情景中,通過聯系上文和生活經歷,很容易判斷出來。此時水到渠成地揭示,這就是引用人物對話的第四種形式——無提示語。
【片段三:《奇怪的大石頭》】
1.出示對話:同桌分角色讀讀李四光和老師的對話
(1)分角色表演
(2)你們怎么知道這句是李四光的話,那句是老師的話?
(3)最后兩句是引用人物對話的第四種方式。在連續對話中,如果從前面的對話可以判斷出后面的話是誰說的,就可以像這樣不寫提示語。
(4)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把對話合并為一段)把課文稍作修改,讀讀看,你覺得哪種更舒服?
人物進行多次對話,無論是否有提示語,最好分段表達,讀起來更清楚。在我們學習過的課文中,已經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回讀《灰雀》《小攝影師》。
3.出示學生續寫《小攝影師》的片段,說一說,怎么修改?
之前的學習中,學生都是給提示語做加法,但是在這一課的學習是給提示語做減法,難免會給學生帶來困惑。于是,對無提示語作用的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環節,我改寫了課文,將所有對話不分段的寫在一起,請學生讀一讀,比一比,和原文相比哪種更舒服。學生一目了然,在人物進行多次對話的情況下,分段表達更清晰。前一課的續寫故事中出現的在一個自然中多次對話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四、學習提示語在作文中的運用
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描寫人物的語言,不但要求做到個性化,而且還要體現出人物說話的藝術性。
本單元的習作是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為了讓本組的閱讀重點——多形式對話描寫學以致用,設計了以“(怎么樣)的(誰)”為題的對話,要求學生用一件事寫熟悉的一個人,并用上多種形式的對話描寫。對能力較高的孩子,在運用多種提示語的形式上,還鼓勵他們在提示語中加入恰當的詞語,將提示語寫豐富,將人物個性寫飽滿。從習作效果來看,學生多能用上多種形式的提示語,但是在標點符號的運用上仍有許多錯誤。前期課文中對提示語的學習,為單元人物的語言描寫做好了鋪墊。
參考文獻:
[1]曹國慶.談小學語文教材的重組與創新[J].學周刊學術研究,2011,(01)
[2]王澤.國外課堂教學改革分析[J].教學研究,2010,(120)
【作者簡介:鄭霞峰(1986.9-),女,浙江金華人,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中心小學,二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