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文
摘要:康興華,美國留學歸國后一直致力于國際接軌教育的研究,通過語言學習、跨文化兼容、國際接軌課程設計等方面的重大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大大推動了中國國際接軌教育的發(fā)展,著有《不為彼岸只為海—美國本科申請?zhí)矫亍贰ⅰ兑惶熳x懂美國歷史》等國際接軌教育相關著作,是我國國際接軌教育領域最權威的專家之一。
關鍵詞:國際接軌教育;TIM教學法
記者見到康興華老師的時候,他剛剛受邀在“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上發(fā)表題為:“教育國際化與國際接軌教育”的演講。隨著海外留學市場份額的逐步擴大,國際接軌教育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有巨大探索空間的核心領域。在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眼中,國際接軌教育僅局限在語言學習方面。康興華老師介紹,其實語言學習僅僅是國際接軌教育中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學術英語、國際課程、批判性思維、講演與溝通、國外文化、國外歷史等對于海外留學至關重要的方面都屬于國際接軌教育的范疇。
當前,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創(chuàng)新技術的迭代發(fā)展正在給教育行業(yè)帶來嶄新的發(fā)展機遇,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的普及實現(xiàn)教學的便捷性和教學體驗的多元性,但是國際接軌教育行業(yè)仍然存在行業(yè)瓶頸:教學上違背了學習規(guī)律,混淆了教和學的關系;語言教學上違背了語言學習規(guī)律;過分突出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測評。康興華老師結合自己的海外留學經歷和教學經歷,獨創(chuàng)性的設計了“三三交互式SAT與托福教學法(TIM教學法)”,并設計研發(fā)了“學生教育信息智能管理系統(tǒng)”。“TIM教學法”和目前行業(yè)主要的產品設計圍繞老師教學這個理念有著本質的不同:“TIM教學法”的所有學習產品,如教材、視頻課、錄播課、實體班課、1對1課等,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最后可以像老師一樣,能夠綱舉目張的講出所有知識點。這個教學法,還側重于符合學生語言規(guī)律的學習,在教學中聽說讀寫融為一體,沒有分開教學,同樣把托福、雅思、SAT、ACT等考試融為一體,同步學習。同時,康興華老師還設計發(fā)明了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托福單詞學習教具、折疊式英語教具等,因為研究表明,一個單詞,只有在不同的場景中重復出現(xiàn),正常需要有效出現(xiàn)5-7次,才可以逐漸被記住。外國學習拼音的教具,也是基于這個理念,只不過是反向思維,讓外國人更好的通過拼讀來學習漢語。“TIM教學法”和“學生教育信息智能管理系統(tǒng)”以及康老師發(fā)明的托福單詞教具、折疊式英語教具等被很多國際學校和知名培訓機構采用,都達到了突出的教學效果。康老師對語言學習的理論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教具革新在行業(yè)內引起了廣泛的運用。這些先進的語言學習理論方法和教具通過在國內的廣泛使用,對幫助中國出國留學群體盡快高效掌握英語,以及來華留學生盡快掌握中文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一直以來,在國際接軌教育教學中用何種課程體系和哪類教材也是非常突出的普遍行業(yè)問題。康興華老師結合海外國際高中課程設計內容和中國中學教育體系自身的特點,設計了國內首套與世界接軌的國際高中教學內核課程和教材,配套先進的教學管理體系和教學分析系統(tǒng),被中國國際高中教學組紛紛效仿。記者在采訪中獲知,教材編寫最困難的地方,是要將中國學生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以及高中的畢業(yè)要求,與國外大學的能力要求相結合。所以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教材編寫首先一個理念是中英雙語,解決了學生在英語不好的階段,可以通過母語更好的理解學科知識,同時也降低了對老師的要求。大多數(shù)中國老師不太具備很好的英文能力。這樣做,就可以讓很有教學經驗的老師,雖然不懂英語,也可以為學生進行授課;第二個理念是把中國的高中會考大綱要求,和英國的GCSE、A-Level教學內容、美國高中的傳統(tǒng)教學內容以及部分AP課程內容,進行分類合并整理,新的教材中包含上述各個國家高中學習階段的全部教學內容;第三個理念是把英文能力提升和應試能力相結合,標準化考試需要的訓練直接嵌入課程中,學生完成了高中階段學習的同時就可以順利的完成留學需要的標準化考試。正是因為康興華老師研發(fā)的國際高中內核課程在語言、文化、教學等多領域使中國大批優(yōu)秀高中生提早適應海外教育,內核課程很好的解決了目前國際接軌教育中的主要問題,所以才能被很多學校采用,廣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和推崇。
康興華老師還強調了文化兼容在國際接軌教育中的重要性,這也是他編寫《一天讀懂美國歷史》和《不為彼岸,只為海--美國本科申請?zhí)矫亍返某踔浴D壳爸袊慕逃龁栴}尤其是國際接軌教育方面很大的問題是注重學科知識培養(yǎng)而缺失文化教育培養(yǎng)。加強學生對本國文化的培養(yǎng)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深度解析中西文化的差異點,幫助中國留學生群體適應跨文化的兼容對國際接軌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