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發展,企業在社會的發展下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變革,同時企業工會活力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企業發展的矛盾也越來越復雜多樣。面對社會的迅速發展,企業想要保持穩定發展必須要保持工會活力,加強工會干部的培訓,提升工會人員的整體素質。本文針對新常態下企業工會的現狀進行闡述,并提出幾點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對策,希望能對新形勢下的企業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企業;工會活力;增強思考
當今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的市場已經成為主流趨勢,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中,由于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社會因素等的影響,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社會群體,這種社會群體具有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和表達方式,具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企業工會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工會組織對于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積極引導企業工會發揮自己的價值,增強企業工會的活力是當今企業值得思考的一件重要任務。增強企業工會活力,關心和落實廣大企業員工的實際利益,改進企業工會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是推定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然而,很多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重要性,嚴重阻礙了企業的變革發展。
一、新常態下企業工會活力的現狀
首先,企業工會力量基礎薄弱。在新的社會發展進程中,大多數企業將政企分開管理,企業管理人員更加追求的是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相反對員工思想的管理和積極工作觀念的培養不夠重視。在當今企業中,大部分年紀輕的員工只追求技術工作和業務水平,不注意思想的培養和積極心態的培養,企業工會人員老年化嚴重,缺乏積極正能量的工作精神和管理理念。與此同時,企業對于工會的管理有很大的疏忽,員工本身的自覺性又不夠,導致企業工會缺乏應有的活力和積極,工會知識欠缺、工會發揮的價值不大。
其次,企業工會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風格需要加強創新和優化。很多企業中,工會發揮的作用僅僅只是開展一些企業活動、發放一些節日福利等,這些雖然是企業工會要履行的職責之一,但絕不是全部。企業工會要想保持工作活力,必須要切實深入員工的生活,了解員工的心里想法和工作狀態,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要想幫助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就必須不能脫離員工。也正是由于很多企業工會脫離了員工,讓員工感受不到工會的價值,從而忘記了工會的存在。這種現象下,也就無法凝聚員工的力量,更無法推動企業的發展。
二、新常態下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具體對策
(一)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和管理流程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常態下黨的重要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加強社會經濟建設是當今時代的重要工作,也就是“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企業工會是黨領導下的重要組織,為人民群眾是企業工會的工作核心,在企業中,人民群眾也就是企業員工,企業工會在工作過程中,要深入貫徹這一工作核心,切實維護企業員工的權益,幫助企業樹立積極正能量的工作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氛圍,企業工會必須要重視自己的作用,明確自己的任務,采用多種方法加強自身的組織建設和工作管理模式,以此來增強工會組織的活力,為員工的利益提供一份保障,為企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二)重視內在動力,加強企業工會干部的業務水平和道德素養
想要增強企業工會活力,推動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就要加強企業工會干部人員的業務水平和道德素養,企業工會干部人員的綜合能力是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內在動力。首先,企業可以創建學習型工會,要定期組織工會干部人員進行學習,不斷提升工會干部的綜合素質,同時要制定工會的工作目標和工作理念,以此來督促工會干部樹立正確的工作作風和個人形象,要對自己的言行加以審視和監督。其次,企業要建立健全學習規章制度,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想優化企業工會干部的學習效果,就要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監督企業工會干部自主學習。
(三)借助信息技術創新企業工會工作方式
在當今信息技術為發展趨勢的社會下,要想保證企業工會的活力,就必須要走出傳統工作方式的束縛,要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懂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增強企業工會活力。例如:企業工會組織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數據庫,逐步為企業員工搭建網上學習、網上政策咨詢、網上交流討論、網上監督舉報的在線平臺,為服務企業員工利益增加更多的渠道。同時不斷優化工會微信、微博等網上資源建設,為員工提供更加廣泛的交流平臺,從而達到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目的。
結束語:
總而言之,增強企業工會活力是維護企業員工利益、推動企業發展、促進社會經濟進步的重要保證。企業要不斷創新工會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工會干部要深入員工生活,傾聽員工的聲音,解決員工的實際困難,為企業的穩步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尚長泉. 新常態下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若干思考[J]. 山東社會科學, 2017(02):162-165.
[2]呂建軍. 新常態下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若干思考[J]. 現代企業文化, 2017(11):22-22.
【作者簡介:李丹(1987—),女,籍貫:江蘇省南京市,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