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1—0092—01
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的延伸和補充,同時也是語文課程的重要部分。它為學生提供了獨立的空間,讓學生能夠支配和主導整個活動,并且也可以以團隊和自我為中心推動整個活動的進行。在此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個絕對的指導者、旁觀者和引導者,學生不是聽取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意見,而是獨立地完成整個活動。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綜合實踐活動是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一、更新教學方法,融入綜合實踐活動
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不出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適當地融入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目的是讓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一定意義上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以《懷念母親》這一課為例,通過讓學生反復地讀這篇文章,學生能夠從字里行間讀懂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特別是文章中的這些詞語: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頻來入夢、凄涼、思潮起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重點給學生分析作者用哪些詞匯把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在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以“我的母親”為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演講活動,讓學生通過演講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通過融入綜合實踐活動,把學生們的注意力都帶回課堂,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成績,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長此以往,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還能夠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二、合理結合教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滿足學生們的興趣和需要來培養其綜合能力。該課程的開設,從長遠來看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勇敢進取的精神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對于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容適當開展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以《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為例,這篇文章主要是通過回憶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表達了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之間深厚的感情。學習本節課的目的是學會寫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和誰做了什么,那么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后,教師也可以開展一次小型的潑水節活動,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滿足學生們過潑水節的癮,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在結束此次活動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寫下潑水時難忘的經過,表達出整件事情的經過,有利于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學會表達自身的情感。實踐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這對于語文學科而言也是一種進步,讓學生得到各方面的鍛煉,長此以往,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布置課后作業,落實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作業來源于教材,卻高于教材,因而在學習完基礎的語文教材之后,教師給學生們布置一些課后作業鞏固相應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作業量不要太多,且難度適中,確保大部分學生都能正常完成作業。假如布置的作業太難,大部分學生完成不了的話就達不到鍛煉的目的;相反的,布置的作業太簡單,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夠完成,同樣也是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以二年級下冊《愛迪生救媽媽》一課為例,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就可以布置相應的課后綜合實踐作業,作業可以這樣設置:“在學了本文之后,我們可以知道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可能是我們班級一部分學生的偶像。能成為我們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因為他激勵了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并且為自己的目標刻苦奮斗。那么你們還知道其他的科學家嗎?請搜集你感興趣的科學家資料,并寫出相關的故事。”然后給一周的時間讓學生完成作業,再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并且共同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之后把一些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名人名言貼在“實踐學習園地”上,供學生們學習閱覽。最后的環節就是進行本次活動的小結,讓學生們知道此次活動的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刻苦奮斗,成為有用的人才。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還能鍛煉學生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效率,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