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霞
【關鍵詞】 互聯網;學生;德育工作;重要性;效果;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11—0026—01
2016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視頻講話,指出:互聯網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互聯網為社會及人們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為學生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載體和工具,為此,我們要積極認識和研究網絡的特點,轉變觀念,規范發展,因勢利導,建章立制,努力建立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平臺,利用網絡更好地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互聯網環境下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網絡已把世界變成“地球村”,中國價值體系革命和教育革命勢不可當,德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樹立新時期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尋找適應新環境的新途徑,讓互聯網為素質教育服務。如今,我們的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而龐大的網民群體中,學生占了很大比例,網絡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等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也給德育工作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問題。為此,教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互聯網環境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徑,著力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思維和判斷,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德育規律,不斷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利用互聯網優勢提高德育效果
1.拓展德育內容。隨著網絡德育的發展,學生對網絡的認識也需要不斷深入和全面發展,特別是對網絡雙面性的正確認識,需要教師去積極引導。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意識和行為,讓學生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斷,而教師需要做的是糾正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不合理行為,從基本道德的教育入手,結合網絡環境中的復雜內容和多樣化的道德表現,提高學生的自我判斷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復雜的網絡世界中學會選擇,而這才是現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2.拓寬德育途徑。互聯網上德育信息的傳播瀏覽與被接收的速度之快,遠高于傳統媒體,在網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影視于一體,特別是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覺瀏覽的同時受到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熏陶,其效果是傳統道德教育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師可以利用無限的網上資源,查閱各地方德育工作信息,了解發展動態,學習新的德育方法。在網絡社會的虛擬空間,人們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內心的真實想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比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動態,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或教育部門還可以通過建立心理網站和德育網站,使師生平等地跨時空在網上交流,通過在網上搜集信息、主題討論、對話聊天等形式,使德育工作向深入、細致、高效的方向發展,使口頭說教轉化為精神溝通,增強德育的情境性和情感性。網上互動更容易突破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障礙,實現深度交流。學生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可以通過網絡與教師進行溝通,這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道德和心理成長情況的了解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三、全方位努力打造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網絡德育環境
網絡的出現加強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融合。網絡加強了學校與家庭的聯系,促進了德育的深入發展。為此,家長也應提高自身的網絡知識與技能,做好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工作。作為家長要有防范意識,對孩子上網一定要提出必要的約束條件,并進行必要的疏導,有目的地培養其自我的監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網習慣。學校也要優化校園網絡,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加強對學生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意識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網絡辨別能力,建立健全學校網絡教育管理中心,加強網絡信息的監督與過濾,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上網意識,不斷提高學生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自律、抗誘惑能力。社會則應加強對網絡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傳,加強網絡道德建設,讓青少年形成對網絡道德的正確認識,增強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養成道德自律。相關部門要綜合運用各種執法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和打擊網吧違法接納未成年學生、超時經營、網上傳播有害文化信息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教育行政部門要與相關部門一道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教育學生遠離網吧;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強化對新媒體的監管,依法審查過濾信息,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防御能力,在新媒體環境下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旋律,形成健康的社會輿論,營造一個文明、健康的社會大環境。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