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梅
【摘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領悟“作”文的方法和規律,汲取課文中的寫作營養,并盡可能創造機會,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結構或表達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練筆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最省時、高效的訓練方法之一。
【關鍵詞】小練筆;訓練方法;習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得作文者得天下”已成了大多數語文老師的共識。然而寫作文難,教作文更難是眾所周知的。殊不知,我們的教材都是編者精挑細選出來的,里面文質皆美的課文是再好不過的習作范文。向文本要法,在課堂練寫,利用文本巧設課堂小練筆,不失為一種省時、高效的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訓練方式。就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那么,如何利用課文當好范例,運用課堂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筆者根據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淺見。
一、細節描寫類練筆
特級教師王崧舟曾經說過:“一堂好的語文課得有三味。首先得有‘語文味。”他解釋“語文味”就是守住語文本體的一畝三分地。即“怎么寫的”,具體表現為“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但“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個秘密”(歌德)。因此,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信息,使其獲得情感體驗,更要引導學生朗讀、比較、總結、歸納解開語言形式的特點,領會語言表達的秘妙。遇到有特色的好詞佳句、段落更應該指導學生仿寫、練寫、背誦、積累。以《李老師出差后……》這次習作為例,筆者班的孩子通過日常積累課內外的好詞佳句并時時仿寫練筆,在習作時寫出了大量獨具個人特色的好詞佳句:
這幾天,同學們一聽到“數學”與“科學”就像孫悟空聽見唐僧的緊箍咒一樣頭痛欲裂,誰會受得了這樣的折磨啊!
——田崇帥
教室里的吵鬧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寫字發出的“沙沙”聲,翻書發出的“嘩嘩”聲,以及問問題發出的嘀咕聲……數不清的數學課和科學課上得我們消化不良啊!
——陳璐璐
哈哈,李老師這幾天都出差,難道是幸運女神眷顧我們了嗎?誰想,噩運才剛剛開始……我們班亂哄哄的,班干部全體出動也未能制服我們這群“脫韁的野馬”……
——陳金子騰
數學老師打著代課的旗號,向我們發射大量“數學炸彈”,同學們個個被炸得“頭暈眼花,四肢無力”。
——徐蓓瑩
“啪”那刺耳的教鞭摩擦桌子聲再次響起,全班同學同情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在那個“落難者”身上。“干什么呢?還走神。”數學老師怒目圓睜,指著那名同學道。同學們面面相覷,暗自后 怕……
——蔣劍鋒
一到教室,班上亂哄哄的,我就知道李老師肯定不在,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田津暢
班長坐在位置上,一手扶額,一手不由自主地敲著桌子,眉毛呈“八”字往下彎……如果說我們五(2)班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李老師就是這片大海的“定海神針”,“定海神針”不在了,我們這片大海就成天狂風暴雨,沒有水平如鏡的時候。
——楊津嵐
楊津嵐一手揮舞著語文書,一手叉著腰,用驚天動地的聲音吼道:“快讀書,不然扣綠卡。”楊明濤是個倔性子,當然不從,依舊大聲嚷嚷。
——金路喬
二、遷移運用類練筆
所謂:“看花容易繡花難,事非親歷不知難。”只有在語言的遷移練筆中,才能更深切地感悟到遣詞造句之真義、謀篇布局之技巧、繪形摹狀之韻致、表情達意之魅力。筆者通過兩個學年的練筆教學試驗,總結認為遷移練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訓練:
(一)著眼整體,結構模仿
從整體上模仿范文的布局謀篇。如《索溪峪的“野”》,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中間四段分寫山野、水野、物野、人野,每段又都有一個總起句扣著題眼“野”來寫。首尾呼應總寫索溪峪的“野”。這樣經典的布局謀篇,這樣不容易離題的結構怎么能不讓學生模仿練筆呢?學完課文之后周睿爽這樣寫姐姐:
我的姐姐可真“神”
周睿爽
我有一個姐姐,她很“神”,到底“神”在哪呢?我們一起來瞅瞅吧。
她“神”在學習成績。她從小學習就頂呱呱,好像那紅色勾勾最喜歡在她的試卷上停留似的。那分數總是耀眼奪目,要不得滿分,要不就是全班第一。記得有一次,姐姐發高燒,40度,她不顧爸媽的反對,堅持帶病參加期中考試,結果讓人驚呆了,她的成績依舊是全年級第一,哇,姐姐真的很“神”耶!
她“神”在文采。我姐姐啊,“用下筆如有神”來稱贊。是最好不過了,當然這與她的博覽群書是分不開的,正是她的挑燈夜讀,換來了她的妙語連珠,令老師們擊掌贊嘆。翻開她的隨筆本,滿 滿的全是好詞好句,我看著這些密密麻麻的字,心里的敬意油然而生:細節描寫十分生動,優美的句子隨處可見,每一句題記都富有哲理……嗯,我的姐姐真的很“神”!
她還“神”在她的妙主意。有一次,我們全家出游,玩得盡興回到停車場時,發現——一輛車橫在我們車的前面,左右都是車,后面是墻,我們的車就這樣困在這個“牢籠”里,動彈不得。現場又沒有一個交警,怎么辦呢?正當全家都急得團團轉時,姐姐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撥打114把車牌號報過去,車主就會接到電話的。”電話撥過去了,不一會兒車主就過來把車開走了,姐姐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難題。
你說我的姐姐“神”不“神”?
(二)聚焦局部,方法遷移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寫得非常經典,有很多適合學生借鑒練筆的地方。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人物一組的《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時,我注意到開頭的這句話:“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以聲開頭,一下子就把王熙鳳潑辣張狂、口齒伶俐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栩栩如生。因此教學時,我告知學生以“聲”開頭的文章如果寫得好能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并且以“聲”開頭是一種不錯的習作開頭方式。學生當堂練習,在隨后的習作中就用上了:
“同學們,我要出去培訓三天……”講臺前的李老師話音未落,底下的同學就炸開了鍋似的議論紛紛。
——施舒怡《李老師出差了......》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一個女孩兒哼著歌朝你走來,她扎著個馬尾辮,頭上別著個發卡,穿著運動服,顯得活潑可愛。
——周睿爽 《“樂天派”幫主 》
李漢榮寫《山中訪友》一文時運用了擬人和排比把山中的一切看做好友,親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寫出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完這一段后,筆者趁熱打鐵讓學生仿照格式練筆麗水的風景名勝,王珂同學這樣寫道:
你好,清澈的南明湖,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高聳入云的鼎湖峰,你的胸懷如此寬廣,是因為你站得比別人都高嗎?你好,古色古香的古堰畫鄉,你處處都透著文化韻味,多么令人神往,你好,風景秀麗的云和梯田,你宛若仙境,縹縹緲緲,如此美麗。喂,淘氣的好溪,跑這么快干什么呢?是在和山路哥哥鬧著玩嗎?你們都是我的朋友,麗水有你們更美麗。
三、文本補白類練筆
(一)合理想象,續寫結尾
很多課文節選自小說,不僅情節生動,而且故事性很強,課文結尾時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間。對于這類課文,教師可以設計小練筆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或故事發展的方向發揮想象,進行合理延伸。
學完《凡卡》后,田珂菲這樣寫道:
“砰”!老板和老板娘回來了!“凡卡,我的鞋呢?”“凡卡,我的睡袍呢?”“凡卡呢?這小兔崽子跑去哪里偷懶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頓,這小兔崽子!”老板站在門口火冒三丈:“凡卡,你 個小混蛋,竟敢躲在這里偷懶,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凡卡被驚醒了:我怎么還在這兒,爺爺,爺爺呢?沒等凡卡想完,老板娘怒氣沖沖地抄起掃把往這邊走來“凡!卡!你怎么看孩子的,孩子發燒了你都不知道還敢在這里偷懶。”老板忘了趕路的疲勞,狠狠地踹了凡卡一腳,凡卡又暈了,迷糊中他發現他和爺爺團聚了,爺爺比以前老了許多,胡須白了,頭發白了,眉毛也白了。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鰍生了一大窩狗崽子,凡卡帶著泥鰍上山尋物,小樅樹挺直了腰板,好像就等凡卡的歸來,一只野兔從凡卡眼前竄過,凡卡大叫:“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二)關注情節,內容補白
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有時由于篇幅所限對某些內容一筆帶過如《少年閏土》中對閏土的鄉下生活提到了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等,但對“我”和“我”的朋友們的生活只有這樣一句話: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他們和“我”在高墻大院里做些什么呢?少爺們的城市生活和閏土的鄉下生活有什么不一樣的呢?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所讀的課外書、所看的電視劇進行合理想象,在此處進行了補白。楊津嵐這樣寫道:
“輕諾必寡信——老子……”我和伙伴們在先生的督促下一板一眼地讀著。抬頭望向窗外的天空,碧空如洗,萬里無云,陽光溫柔地撫摸著大地。我思索萬千,想起了閏土,記得閏土說過,天晴朗的時候,他會同父親去撿拾貝殼,我想他現在一定是在海邊撿拾那些五光十色的貝殼吧,而我和我的朋友們只能在這小小的私塾中讀著無趣的書。
(三)聚焦標點,仿寫練筆
《窮人》一文中,托爾斯泰通過省略號的精妙使用,向讀者展示了桑娜精彩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善良,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貧窮婦女形象,讀來精彩萬分。本文省略號的使用非常值得學習、探究和仿寫練筆。因此教學《窮人》一課時,筆者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省略號段落的學習,不僅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信息,使其獲得情感體驗;更引導學生朗讀、比較、總結、歸納解開語言形式的特點,領會省略號的秘妙。在《窮人》一課的末尾,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練筆:學習課文省略號的用法,聯系上下文續寫課文。丁鑫培這樣寫:
床上,七個孩子緊緊地擠在一起,睡得正香甜,呼吸均勻而平靜……
“我的上帝啊,瞧!他們睡得多香……”桑娜的臉上露出慈祥的笑容,轉身就對漁夫說:“我感到很慶幸,你能跟我想到一處了……”“是的。”漁夫原本緊張的臉上有了笑容:“我也很高興,我跟你做了同樣的選擇……”桑娜的臉上有了一絲歉疚“可或許……”“我們會熬過去的。”漁夫牽起桑娜的手,“相信我,桑娜!”“嗯。”
燭光下,兩個瘦弱的人影擁抱在一起……
課堂小練筆是介于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橋梁,有效地利用小練筆可以使孩子們跨越時空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課堂小練筆是一個平臺,合理地設置小練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筆者認為只有對閱讀教學中的材料進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借助課堂小練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的訓練,才能讓學生將在課堂上學到的寫作方法,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遷移、運用、內化,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最終提高寫作能力。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