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個智能手機功能日臻完美,誘惑力與日俱增的時代,家庭、學校、社會要給孩子正確的導向,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手機
的利弊,認識到學習才是學生時代首要任務。讓每一位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健康茁壯地成長,讓他們做一個有理想、有作為、有抱負、有志氣的青少年,在祖國的沃土上綻放光芒。
【關鍵詞】小學生;迷戀手機;迷戀的成因;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E時代的闊步走來,手機的智能化、人性化更加全面,網絡游戲、網絡玄幻小說猶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起來,極具吸引力??梢哉f現在的手機,不僅僅只是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通信工具,而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用來消遣、聊天、游戲的多媒體設備。因而在許多場合出現了大量的“低頭族”“手機控”,他們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刻無機。而這種現象慢慢、悄悄上演在許多小學生的身上。也許有的家長是為了孩子的聯系方便,也許有的是讓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中具有顯赫的地位,也許有的是經不起孩子的軟磨硬泡,都紛紛給孩子配備了手機。據調查,小學生的手機擁有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各位家長朋友,殊不知你們的這種做法其實是給了孩子一個帶毒的“蘋果”。孩子自從擁有了手機的那天起,他們的學習成績是在直線下滑,他們的性格在日漸孤僻,他們逐漸出現暴力傾向,他們的近視也在不斷加劇……而沒有配備手機的孩子為了與其父母爭奪手機,和父母斗智斗勇,撒謊坑騙,甚至出現了許多命案。那么孩子們為什么如此迷戀手機呢?經調查分析,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一、從他心理作祟,認為沒有手機被人瞧不起
小學生的從他、模仿心理都很強,認為別人有的東西自己必須也得有,否則自己顯得很落伍,很難合群。在實際生活中,常常聽到同學們在空閑時間或放學路上探討最為激烈的話題是:昨天晚上我用手機把最新的電影看完了,《戰狼2》也能看了;那個王者榮耀我打通關了;最近更新的一本網絡小說,寫得可真神了,以后根本不用去上學。而沒有手機玩的同學只能遠遠地躲在一旁,聽其他同學談得津津有味,好奇心油然而生,更有甚者有時還會遭到其他同學的挖苦諷刺。那么這些同學一回到家中便以各種理由哄騙父母,讓其為自己配備手機。就這樣,一部部手機在學生群中誕生了。
二、孩子缺少父母陪伴,手機悄然代替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從出生到成人,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在玩。心理上的孤寂,精神上的空虛,如果家長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和孩子分享快樂、為孩子分擔煩憂,那么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孤獨、怪癖、自私的性格,不愿與人交往、溝通。我們常??梢月牭胶⒆拥穆裨梗昂脽o聊,生活太沒意思了”“父母今天又去應 酬,沒人陪我玩”。于是,孩子們需要彌補這種缺失的陪伴,那么手機、網絡游戲、零食、電視便成了他們最好的“朋友”,唯一的選擇。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應該毫不吝嗇地拋出自己對孩子的關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多和孩子交流、談心,暢所欲言。多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多疏導他們的情緒,多鼓勵他們談出內心世界的五彩繽紛,做他們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良好品質。
三、父母對手機愛不釋手,增強了孩子的好奇心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做什么他就學什么。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吹胶⒆拥膯栴},卻不知這其實是自己的問題在孩子的身上‘開花?!备改溉绻氐郊抑幸挥袝r間就拿起手機不放,打電話、玩微信、看電影、追劇、刷圈、通關打游戲……孩子看見大人們捧著手機,樂此不疲,那么他們也就會對手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希望從手機中獲得對這份好奇心的滿足。
因此,規勸低頭一族的家長朋友們,最忌諱在孩子面前拼命玩手機。如果可能的話請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看看書、下下棋、聊聊天和愛人談談心,或是一家人出門散散步、打打球、爬山等,這些都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父母實在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建議家長朋友們可以在手機上安裝一些監管軟件,譬如熊孩寶是一款綠色安全可靠的兒童手機控制軟件,專為5—17周歲年齡階段的孩子家長而設計,通過遠程網絡系統,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綠色上網,而且還能控制上網時間,限制交友聊天,限制手機游戲等。一旦當手機失去這些功能的時候,孩子便會對手機失去興趣,主動放棄。此外家長還可以遠程查看孩子手機的使用情況,用科學的方法管理孩子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束手無策的現狀。
四、花樣百出的手機游戲的誘惑
由于當今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現在的孩子承受著超出自身年齡的重大壓力,面對家庭和學校的雙重監管,孩子歇斯底里地尋求一點自由的空隙。而手機游戲的花樣百出,新鮮刺激,正好合乎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他們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強,容易沖動,一旦迷戀上手機游戲,明知會影響學業,卻不能自拔,而且還會成癮。
心理咨詢實踐表明,孩子過度迷戀“手游”,多半與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關系,就是平日里家長與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未能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孩子如果有踢足球或者其他的愛好,家長應該積極鼓勵并幫助孩子在他的興趣愛好方面做得更出色,這樣既可以使孩子將一些過剩的精力消耗在興趣愛好上,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興趣愛好時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讓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滿足,感受到現實生活并不是那么乏味,大大降低了孩子對“手游”成癮的可能。
五、面對孩子索要手機,家長回應欠妥當
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他們基本上都不受節制。成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小孩子呢?當孩子們玩手機正開心,不亦樂乎時,父母這時候突然叫停,對孩子們來說是極不情愿的,甚至可以說這種放棄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時候,越催促他就越著急,一著急就玩不好,或者越著急就不得盡興越想多玩幾分鐘。雖然手上放下了,但心里一直惦記著手機,千方百計偷偷摸摸地想再次得到手機。與其這樣還不如與孩子之間進行一個約定,在允許玩手機之前,預先約定好玩的時長,讓其在規定的時間內離開手機,如果孩子做得好,可給予獎勵,使孩子將剛才沉浸在手機中的快樂快速地轉移到對他的獎勵上。如果孩子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也不必沖其大吼大叫,過多地指責。堅定地說:“時間到,手機放回去,遵守承諾?!痹谶@里,建議家長教會孩子看時間,懂得時間的寶貴,比如在手機上看,鬧鐘上看,感受一秒鐘的短暫,增強時間觀念,學會用時間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提高孩子們做任何事的效率,避免孩子形成拖沓、磨嘰的不良習慣。
此外作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正確對待孩子玩手機,在孩子玩的時候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能將其畫為一道紅線,堅決不能讓孩子去觸碰。家長越這樣做,孩子就會越對其產生好奇心,越感覺到手機的神秘,加之逆反心理的使然,他們則會時時刻刻惦記著手機,想方設法地尋找手機,探究手機的神秘。
六、留守兒童缺乏有效監護
迫于生活需要,一些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謀生,與子女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這些孩子多由爺爺奶奶等祖輩照顧,而 “隔代教育”的問題在“留守兒童”的群體中最為突出,他們對孩子百依百順,一味遷就,在孩子們的心理、性格方面,出現了很大偏差。加之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離,造成“親情饑渴”,因而手機成了他們精神上的唯一依賴。面對這些兒童,父母可以在家里安裝固定電話或者給孩子配上電話手表,并且加強與孩子的電話交流,從而為孩子搭建起溝通感情的橋梁。
七、作息時間安排不當,讓孩子有機可乘
孩子在學校的這段時間安排比較合理,每個時段他們都有事可做,而且在教育主管部門的“禁止手機進校園”的正確的倡議下,孩子們幾乎沒有時間玩手機或者說沒有手機去玩。而孩子具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是放學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這個時候家庭成員各執其事,孩子一時無事可做,此時他們便會很容易想到看電視、吃零食或趁父母沒有注意偷偷玩起手機。最好的辦法就是為所有家庭成員做張時間表,每一個環節動靜交替,緊湊進行,孩子玩樂休息都不誤。如果孩子實在沒事,可以由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們需要強調的是,作息時間表不能只是針對孩子本人的,而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共同遵守執行,以增強每個人的時間觀念。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井然有序,有條不紊。這樣一來也會讓孩子覺得家庭成員之間是平等的,從而心悅誠服地做好家長分配的每項任務。
總之,在這個智能手機功能日臻完美,誘惑力與日俱增的時代,家庭、學校、社會要給孩子正確的導向,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手機的利弊,認識到學習才是學生時代首要任務。讓每一位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健康茁壯地成長,讓他們做一個有理想、有作為、有抱負、有志氣的青少年,在祖國的沃土上綻放光芒。
附 注
本文為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生迷戀手機問題的干預對策研究”(課題立項號:[2017]PLG284)成果。
作者簡介:景宏偉,靈臺縣東關小學教師,主要研究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農村包班現象的弊端》曾榮獲甘肅省教科所二等獎。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