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眾 王琦
摘 要:隨著各高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國家對高校投入經費的增加,高校的校園環境都有了質的變化,校園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多數高校從長遠考慮增加了學校占地面積,修建了新校區并根據使用功能和實際情況進行了合理的區域規劃,使校園環境更加整潔美觀、校園生活更加井然有序。以新時期環境特點為條件探究高校校園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解決高校目前亟待解決的文化建設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加強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使得校園文化建設邁入新臺階。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在國際形勢復雜、社會文化思潮的沖擊下,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價值觀的確立也在遭受著沖擊。大學作為理想中的象牙塔也承擔著培養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的使命,在目前的高等教育環境下,人能夠影響教育環境,教育環境也能夠反作用于人。冷靜分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尋求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一、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不足之處
1、注重教學工作忽視校園文化建設
某些高校將教學工作視為工作的重點而漠視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高校對校園文化的忽視勢必會影響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校肩負著育人的重要使命就應該認識到校園文化和教學工作同等重要。大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知識,在課余時間大學生也需要豐富生活,充實思想。此時就需要高校積極開展各項文化建設活動,使學生主動參加各種社團活動、交流講座、文藝演出。依稀記得幾年前的“復旦投毒案”,我們應當反思我國對大學生文化教育的缺失,不能否認從小到大我們重成績,輕素質,部分家長望子成龍也只是“唯分數是圖”,這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校園也注重畢業率、升學率,而不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希望通過“復旦投毒案”能夠給這個社會帶來反省的價值,素質教育不再是句口號。高校培養的高水平人才不僅是指在學術造詣深厚的學生,也需要同時具備健全獨立的人格,因此高校應格外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效力。
2、高校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這是素質教育的思想源頭。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過程,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各項完善的規章制度作為保障。校園制度文化是學校與全體師生對所有文化活動達成的共識,高校應保持人本思想的態度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學校相關部門同時應該“齊抓共管”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文化建設制度。此外,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后應該宣傳推廣,讓全體師生了解學校的制度建設并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學校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揮長處彌補不足,對文化活動的過程及內涵給予客觀的評價。
3、校園文化建設的參與熱情有待提高
部分大學生往往對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抱有事不關己的心態,認為只要是自愿參加的活動就可以不參加,對學校要求必須參加的活動也是極不情愿的參加,有時還會出現找他人替代參加活動的情況,這幾種情況在大學校園中時常出現,校方往往也是束手無策最終難以實現開展活動的目的。長此以往必然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學生骨干往往在活動中收獲良多,在自身素質、能力、專業知識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進步。而極少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同學就會一無所獲。
二、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高校對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體現在物質、精神、制度三個方面,校園文化建設也不等于開展多樣的文化活動,也不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不是用制度來束縛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部分高校只在物質文化建設上加大投入而忽視了其他兩方面的重要作用,其原因還是高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物質文化建設是精神文化建設的手段,通過物質文化建設更好地實現精神文化建設的功效,制度文化的建設保證了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順利進行。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在進行擴招,因此吸納的學生數量增加高校不得不修建校區,這樣部分高校就可能出現只重物質建設忽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情況。我們可以發現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核心,若是一些高校只是單純的發展物質文化,加強對綠化環境、校園建筑等硬件設施的建設且投入巨大,而忽視對于教風、學風、精神內涵等軟環境的建設,不充分挖掘學校本身的發展特點。這就造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空有其表,缺乏內涵,往往使精神內涵教育的收效甚微,讓校園文化建設成為驅殼。
2、缺乏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合理規劃
高校的校園文化有別于其他文化,它要求了各高校要緊跟時代步伐,以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營造特定的文化環境。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且綜合性高的活動,不應當被視作一項任務。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嚴謹的教育活動,需要高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有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一套有科學理論依據支撐的規劃方案及合理的機制,確保校園文化建設有序進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應該隨著活動展開不斷進行調整,意在形成使全體師生都認同的行為規范。此外,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發揚民主,通過民主精神的培養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
3、灰色文化阻礙了大學生的正確認知
在信息技術時代新媒體的出現,我們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也是我們被動接受不良信息的途徑。大學生還未形成全面的對信息的鑒別能力,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督工作,嚴禁輿論的傳播。此外,多元的西方文化悄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大學生根據其自身獵奇的心理,對國外的新興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部分大學生也開始盲目的崇尚西方的文化,毫無保留的全盤接納。西方影片中的拜金主義、個人英雄主義時刻沖擊著大學生剛剛形成的價值觀,將勤儉節約、集體主義等中華傳統美德置于腦后。這些不利于成長的灰色文化違背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國外的文化我們要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像樂于探索、敢于創新優秀的品格我們要借鑒和發揚。
三、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策
1、全面提升對校園文化的認識
高校領導要首先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其作用是其他的教學方式難以取代的。高校要制定長遠的文化建設規劃,在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支持。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不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各高校還可以“走出去”利,經常與附近的兄弟院校進行文化建設上的交流做到文化交流的開放性,以此促進共同發展使得校園文化建設更加繁榮。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與落實,能夠幫助高校更好地進行綜合人才的培養,促進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真正地實現高校的教育目標。”
2、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機制和制度
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物質文化生活的富足,離不開優良傳統精神文化的繼承,更不開嚴明的制度文化為校園文化建設保駕護航。高校要秉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保障廣大師生的基本利益。各項規章制度要體現人性化的原則,同時也要保證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和有序的生活秩序。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在系統全面的校園文化建設制度的保障下,高校的全體師生才能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力量。制度建設要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讓廣大師生能夠主動接受,最終成為大家日常的行為習慣。學校各個管理部門也要照章辦事,將制度落實到實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活動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加強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及人文素養;從高校的角度來看,增強了自身教育的深度,使得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思想教育活動能夠作用于社會,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進步推動了社會全體公民的思想政治水平,使社會文化不斷進步。
新時期背景下,新媒體走入我們的生活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興媒體即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帶來一定的沖擊,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又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轉機為高校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
[1]王琦,馬眾.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研究[J].山東青年.2017年第6期,總第521期.
[2]宋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6(12).
[3]殷梅霞.基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8).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