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程哲 金升輝
摘要:相較于大眾創業,大學生創業有如下特點:創業過程中帶有專業性特點,創業過程中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更能從理論的角度去進行商業活動。創業基數小,創業影響力大。針對這種情況,既說明了大學生創業的個性化,同時又說明了大學生創業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的成因以及作用對于大學生個人成長的影響,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義的探究的關鍵因素,也就是說,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學生創業的目的是由哪種因素決定的,這種因素具體的表現形式和影響因素是什么,本文就以上三個問題進行研究和表述。
關鍵詞:內生動力 創業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058-02
一、大學生創業群體的特殊性
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有如下具體的特殊性:首先,大學生的成長過程正處于成年早期,人格和心理發展并不全面,且受外界因素和主觀能動性的影響巨大,尚未形成完全獨立的人格。其次,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同于社會創業,影響因素不僅限于商業活動中的資金、政策、管理、營銷等問題,還有所處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對于創業行為影響的原因,既來自于大學課堂的知識量較大,又因為個人對于信息處理能力不足以及還未形成成熟的處理機制。最后,目前大學生創業側重的目的是項目的轉化和盈利,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進行推廣,惠譽并惠于大眾,但忽略對創業者的個性塑造和創業者品質的培養。
二、大學生創業內生動力的成因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大學生創業是基于人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最高的自我實現需求。創業內生動力就是指創業者對于以上的需求進一步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實踐,并且不拘泥于某一種的具體表現形式,甚至在體現的過程中,會出現雜糅的形態,同樣根據我們的創業實踐,可以得出以下的現象,即是該種需求的有效開發與否深刻地影響著該種需求是否能成功地轉化為創業者的內生動力,擁有此種內生動力在創業中關乎創業精神、團隊建設、管理形式、創業目的等的很多具體的表現形態。這種作用形式有極大的相似于物理學中的勢能理論,在本文中將其闡述為管理學中的勢能,援引其具體作用形態,其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激勵需求開發勢能。
三、培養大學生創業內生動力的意義
1.培養大學生創業內生動力是大學教育精神的集中體現[1]
大學創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培養具有領導力和領導能力的創業者,解決主要方法就是將創業者的創業內生驅動力轉化成創業活動的勢能。
在大學創業的過程中,成功運營并能推向市場站穩腳跟的企業極少,這令大學生創業的合理性和創造力受到了極大的質疑。也就是說,大學創業的意義何在是目前不得不去討論的具體問題。大學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完善個人成長,即“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嘗試即“在親民”,得獲社會經驗和理論的完善,人格成型的完善和塑造,即“止于至善”。大學生創業有效符合了上述的觀點,即在創業活動中對于個人能力進行塑造,那如何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就是我們進行大學創業的意義的發現源。
2.培養大學生創業內生動力使創業者獲得領袖型人格
對創業者的內生動力的形式和成因我們在上文已經有表述,創業的目的要打造個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性,打造個人的精神領袖風格,完善個人人格形成人格魅力,并完成個人商業活動實踐的成熟化,使個人成長飽滿化。[2]要打造目前的具體形態就是要在創業活動中,催生大學生創業人員的內生動力。大學生創業活動中,行為方式和行動力是評價創業者的第一條準則,我們要做的是在該范圍內進行評價和施加影響。
3.開發創業內生動力有利于增強企業綜合能力
將創業內生動力轉化成創業勢能是具體作用形式,這種勢能的有效轉化有以下兩種意味,一是有效的勢能是進行創業活動行為的重要方法,是有效實現創業目的的有效途徑,二是創業過程中的勢能也可以指在創業活動中,由于個人創業情懷的高度和能力的強度從而達到與時俱進、與人俱進,以及創業者品德修養的完善。這種勢能化的創業精神應該在創業活動中深入團隊和企業文化,形成創業活動的勢能效應的意義。
4.內生動力的開發的能力體現團隊水平
有效進行勢能轉化也有其自有的作用,這種勢能化的具體作用有類于自動淘汰機制,在創業活動中,該主觀意識的形式決定了該團隊的內生需求,有效開發其需求轉化成動力的勢能決定了在創業中的創業形式,也就是說在其自我發展的過程中,透過對于其勢能的分析和對其內生動力的感知可以在有效的前提下進行創業活動的預判,從而達到有效分析商業價值,也就是說創業者的創業勢能的轉化的速度,就是創業的能力強大與否。
四、學校和創業者影響創業內生動力的策略
1.學校要保障創業自主性
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初級的創業活動中學校要保持高度的克制能力以及對于創業活動的精神領袖的發掘,在管理層面上要保證對于創業活動的自主性的保障,保護創業者的內生動力,避免來自制度層面的影響。例如改革開放之初的健力寶事件,企業和政府之間誰究竟是管理者是絕對問題,對照在校創業,創業活動管理者和在校創業者的權利和界限要求明晰,并且對于創業活動中的課程要求力爭創新活動的可見性和可操作性,對于已經成型的項目進行積極的正向的引導。
2.學校應該采取恰當措施營造創業氣氛
對關于整體創業活動而言,創業氛圍是創業活動的基石。坐落于廣東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在創業幫扶上有如下的措施:可申請最多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多人創業,最多可以申請200萬元的貸款額度;在創業孵化園創業的大學生創業者,以第一年每月1000元、第二年每月800元、第三年每月600元的標準予以場租補貼;大學生在校創業可以一次申請5000元的創業資助等。[3]同樣基于南方科技大學的創業幫扶,南方科技大學先后出現十余家年營業額度超過1000萬元的大學生自主創業公司。
3.創業者要自主形成內生動力源
對于創業者而言,創業活動的內生動力的發現與發掘是指在創業活動中,對于集中體現的團隊訴求進行重視,合理的追求宗旨要上升為團隊的精神內核。也就是說在創業活動中,要求創業者對于集體的需求有敏銳的感知力,并且要求創業人員有自主獨立體現自我訴求的能力,在創業活動中發現自身價值實現的具體層面,獲得價值感的具體來源,并分析自身與其表現形式的具體來源,作出正確的合理分析,從而影響整體決策。
4.創業者要站在決策的角度調動創業勢能轉化
創業團隊中的決策者不僅要作為群體意見的發現者,還要作為群體意見的引領者,只有正確分析了整體需求的互通點,才有集中統一進行分析整合的條件,并且將整體追求通過引導、激勵等方式將其調整同頻,將個人訴求進行整理分析不能作為一個決策者的決策判斷,對整體的價值訴求進行整理分析并且轉化成大家的利益訴求,轉化成大家的創業勢能,這才是創業活動中決策者的有效作用。
在創業整體要求的大前提下,在理論和實踐條件的具體基礎上,在時代大的創業情懷和創業格局下,創業者才能保持創業活動的內生動力,并順利地指導實踐,將其化為創業勢能,從道義的角度,從自我實現的角度,為國家作出貢獻,為人民謀福利,為祖國擔責任。
參考文獻:
[1]薛清華.大學生創業教育內容研究[D].山西大學,2014.
[2]李燕.多學科視野中的創業者人格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5):152-156.
[3]陳文麗.大學生 “四位一體”微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1):40-42.
責任編輯:劉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