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舟
摘要:新時代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如何構建功能完備的機制,如何順應并實現高校共青團改革思路,如何提升班團基層組織的活力和凝集力,都有很多較好的探索和經驗。但是高校對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研究和踐行較少,僅僅只是從班委會或者團支部單方面活動入手,沒能形成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新時代高校班團一體化發展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構建起較為系統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
關鍵詞:高校 班團一體化 運行機制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7-0139-02
高校加強對班團一體化運行工作機制、工作方式和隊伍建設的改革,以提升高校班團活力、凝聚力和班團干部綜合素質為重點,同時以科學合理的班團考核激勵機制,規范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進程。讓班團組織、班團干部能夠積極合作,相互補臺,共同努力實現班團一體化運行發展的“分而不離”“合而不混”,為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培養目標提供動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一、班團管理一體化,構建班團管理聯動機制
高校要實現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首先需要構建班團管理聯動機制,高校在推動班委管理工作的同時也要調動共青團團員的積極主動性。班委干部的選舉人名要有團學干部的參與,團學工作的發展要有班委成員的支持和努力。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校輔導員在開展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重視團支部的發展,在對校學生工作處負責的同時,勇于擔起對學校共青團工作改革和發展的重任,肩負起學生管理工作和共青團工作雙重任務,通過開展班團活動將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構建起班團管理聯動機制。例如:班委成員在選擇任命,應該由團支部成員負責組織監督,平衡班委和團支部的權力和義務。而在高校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除了團支部嚴格把關外,還需要聽取班委會及各成員的看法和意見,這樣便杜絕了權力過于集中到某一團體或者個人身上;高校可以嘗試組織建設班委會、團支部聯席會議制度,班團遇到重大決策時,可以通過班團聯席大會民主征集成員的看法和意見,共同商討方案,制訂未來班團工作計劃,在班團活動過程中促進班委會和團支部的共同發展,提升高校班團工作的實效性。高校只有將班團管理工作聯動起來,才能構建起科學合理的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
二、明確班團職責,加強高校班團一體化的隊伍建設
高校要實現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還需要明確高校班團工作職責。確保高校班團工作的目標方向明確,班團工作開展各有側重。“高校應明確班委會和團支部的主要職責和目標任務,逐步構建以團支部為思想引領核心,支委會和班委會職責明確又協同合作發展的班集體。”[1]高校班委會作為學生工作管理機構,要自覺接受團支部的思想引領并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班級管理工作。班委會主要的職責為:輔助配合輔導員做好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學風建設工作、評獎評優工作、社會志愿服務工作。團支部職責:主要負責班委和團支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團員黨員發展工作;班團管理實現“融會貫通”“交叉管理”模式,高校應該對班團干部的任職條件提出明確要求,“透明、民主、陽光”班團干部的選舉機制,班委會干部要兼任團支部干部,團支部干部成員要兼任班委會干部,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班團建設的組織構建上實現“交叉混編”,實現了高校班團工作深度融合。班委會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有了團支部的參與,班級管理工作方向更加明確;團支部在開展團學活動過程中,有利班委會的參與,團學活動工作變得更具吸引力。既鞏固了團支部的主導地位,又扎實推進了班團的各項工作。
三、“建章立制”規范班團工作內容,構建高校班團聯席會
健全高校班團管理工作機制,發揮團支部在班團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通過班團制度建設進一步規范班團工作內容。高校出臺《高校班團工作指導手冊》,對班團組織建設、班級日常管理、學生資助工作、黨團員發展工作等方面進行規范;明確班委會和團支部必須根據《指導手冊》依規開展班團活動,讓班團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高校各基層班團組織還應該依據高校班團工作指導手冊的內容構建自己的班團成長檔案,為班團民主評優和工作考核提供評判依據和支撐材料。高校要實現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還應構建高校班團聯席會,班團聯席會每月開展一次,致力完善班團民主決策機制,重大決議和重要選擇都要通過班團聯席會民主產生,一般性的日常管理事務可由部分班團干部民主商議決定,而班團工作計劃、團員黨員發展、班級團支部推優等重大班團事務,由團支部提議經班團聯席會民主討論形成大會決議和具體措施方案,再由班團成員一起執行實施。在這個過程中班團工作相互交融,班團干部之間既有交流又有合作,班委會和團支部工作職責在清晰明確“分而不離”的基礎上促進高校班團一體運行機制的構建。
四、強化高校班團干部選拔與培養,發揮班團干部模范先鋒作用
高校班團干部的選拔和培養關系著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的落實。高校可以通過青馬班、班干部團支書培訓班、班團工作交流沙龍等形式,進行集中學習,經驗交流,提升班團干部的綜合素質。班團干部作為班團工作的核心力量,他的能力代表著整個基層班團組織的活力和凝聚力。班團一體化運行過程中,還應強化對班團特色活動的挖掘,實現“一班一特色”“一團一優勢”,充分發揮團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提升班團活動的育人效果。引導班團組織開展思想先進型、創新創業型、學風優良型、社會公益型特色班團組織創建,讓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工作切實融入學校育人工作之中。班團干部的選拔與培養是班團組織共同的使命和責任,培養的側重點應該從思想道德水平、組織管理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等方面下工夫,通過優秀班干部、魅力團支書、活力團支部、優秀班集體的評優活動為載體,“以評代培”提升班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更加投入到班團建設和管理中來,通過競爭意識來強化班團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和熱情,營造“比追趕超”的良性競爭氛圍。最終實現班團干部熱愛班團、融入班團、建設班團的目標,充分發揮班團干部在班團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的構建。
五、完善高校班團考核激勵機制,提煉班團特色品牌
高校班團一體化運行機制的構建需要進一步完善班團量化考核激勵機制,讓班團互評,形成良性健康競爭機制,班團考核激勵機制分為班團集體考核和班團干部個人考核。
班團考核激勵機制應采取量化積分制。對班團組織的活動依據教育的深度、覆蓋面的廣度及班團成長進行點滴記錄,量化打分,1學年作為考核的時間年限,對于那些考核不達標的班團集體予以引導教育,年終及各類評優實行“一票否決制”;而對于那些學年積分靠前的班團集體予以“優秀班集體”“活力團支部”等榮譽表彰,進而形成實現高校班團集體相互競爭、相互激勵、相互合作的積分量化考核機制。高校班團一體化量化考核機制也適用于班團干部綜合考核。班團干部考核激勵機制是對班團干部工作的記錄和總結,并對班團干部的工作職責、完成程度、效果作用進行了量化打分,同時也加強了班團干部之間的互評打分機制,使得班團干部量化打分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更加公平。以“優秀團干”“優秀幫干部”評選為契機,強化了工作成效量化考核,促進班團干部良性競爭,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促進自身的全面成長成才;對于那些量化指標偏后的班團干部及時予以引導教育,將問題化解于萌芽之內。
參考文獻:
[1]賀業方.高校班團集體建設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6(10).
責任編輯:景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