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松
【摘要】現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也帶動了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的崛起,而傳統中以服務網點為平臺依托的金融服務已經遠不能滿足現今的客戶需求,呃待改革。針對互聯網帶來的金融服務沖擊,商業銀行既要對以網點為依托的現下服務體系進行完善改革,又要將“互聯網的創新思維”應用到服務體系中,重視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發展與建設,確保線上與線下的服務聯動性,以綜合服務體系全面滿足客戶需求。本文重點探究了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的商業銀行創新策略,以網點轉型為主,望能對后續相關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商業銀行 互聯網 金融環境 創新 發展
很多人都對金融網點有所接觸和了解,本文就以此為探究要點,對互聯網環境下的商業銀行的創新發展進行主要闡述。現今,互聯網的的發展已經邁入了一個新臺階,對于金融網點而言,如何在順應社會時代發展的前提下滿足客戶需求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以下是本文的具體探析。
一、互聯網金融沖擊著商業銀行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也給互聯網金融提供了較為寬廣的發展舞臺,而新型的互聯網金融卻也給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1]。其沖擊的主要表現包括:互聯網金融擁有高透明性、低交易成本性以及支付方式快捷性等特點,互聯網中出現的網路融資、余額寶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都是對傳統商業銀行各項業務服務的沖擊,包括商行的貸款業務、中間業務等等。尤其是阿里支付寶的發展,其崛起之勢非常迅猛,僅僅2017年前三季度的“借唄”的純利潤就達到了44.93億。而阿里的小貸類也日漸發展,其電商融資模式主要通過客戶的交易數據以及整合信息流與物流信用風險點的方式來進行網絡融資貸款的,方便快捷。相較于傳統的商行間接融資的形式以及資本市場中的直接融資的形式而言,網絡融資模式被廣泛認為是第3種融資形式。微信付款、支付寶付款、匯天下以及財付通等等支付形式都為客戶的支付結算帶來了更大的便利,提供更加全面而又方便的服務,諸如收付款、時時轉賬、代購火車和汽車票、水電費的繳納等等。這些服務在人類生活中都已經占據了一定份額,且逐漸替代了商業銀行的各項服務。
二、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做法
已經有不少商行都進行了戰略轉型,以盡力消除沖擊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影響。戰略轉型的具體方向內容是:
工商銀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發展結構——“三臺、一中心”,其是以特有品牌E-ICBC為服務基礎,將融e購電商平臺、融e聯即時通訊平臺以及融e行網上直銷平臺這“三”大平臺和網絡融中心這“一”中心作為服務主體,將服務領域擴充至社會生活、金融以及電商的方方面面。這種轉型結構既融合了自身銀行的特色,又滿足了時下人們的金融需求,轉型效果較為良好。農業銀行應對網絡金融帶來的沖擊影響的主要方式是:將社會即時分享和消費電商等功能加入到掌上銀行APP中,讓服務更貼近人民,更便利。尤其是“掌上銀行3.0”,其涉及的功能或應用包含:移動付款、移動社交、移動銀行以及移動商務等等。
除了以上兩大銀行的戰略轉型,北京銀行也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同荷蘭ING集團戰略合作的基礎上發展了中國首家直銷銀行,其4大主創產品類型為慧貸類、惠存類、慧賺類以及會付類。此外,北京銀行還同騰訊公司合作,共同發展了互聯網聯合京醫通的新型產品。為了使得線上線下的服務能夠無縫連接,共同服務于人民,北京銀行還發展了中國首個智能網點——“競彩E家”,重點將在線、網絡、微信、電話以及手機等銀行和自主設備進行重整和創新。
三、建議對策
(一)轉變傳統運營方式,依托互聯網平臺發展
互聯網金融業的崛起使得傳統的金融機構遭到了巨大的沖擊,也給其發展和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主要是通過網點依托的形式展開,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然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所以,急需改革或變革[3]。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若想獲得持續的發展就需要對這種傳統的運營模式進行一定的轉變,可通過互聯網平臺的輔助,重點將互聯網業務的發展提上日程,同時轉換線下的業務模式,主營線上服務,不斷對業務服務進行創新,簡化服務的整體流程,從而滿足人們全方面的需求。
(二)改善業務結構,提升自身業務和創新能力
具體措施主要包含兩方面:其一,商行可將本身的業務能力進行適當提升,改善本身的業務結構,對所有業務服務進行統籌兼顧,以優勢彌補劣勢,在確保現有客戶不會流失的情況下,還能不斷吸引更多的客戶。其二,商行在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之下需要開展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活動,具體包括規劃整體發展戰略、確立管理理念以及規劃經營發展策略等等。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開展個性化設計,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定位服務等,以期應用一種更為創新的形式服務于廣大客戶。
(三)以傳統優勢作為服務依托,重點改革網點服務
為了不斷優化服務水平,相關金融機構已經做了不少工作,譬如員工著裝統一、普通話盡量標準以及問候語經常使用等等,效果較好,客戶也大都很滿意。要想切實優化網點資源的配置,對客戶進行分流,金融網點就需要采取“減高增低”的服務措施,即“減少主辦現金業務的高柜員工數而相應增加主辦非現金業務的低柜員工數”;此外,還需將網點的自助設備的數量適當增加,譬如自助終端、ATM等等,既增加了服務效率,方便了更多客戶,又減少了柜組員工的壓力。
(四)重整資源,致力于發展綜合性服務平臺
綜合服務平臺的成功打造需要商業銀行具有統籌兼顧的發展視野,可將內外資源重整以滿足客戶全方位的服務需求。在線下的發展中,重點打造通過網點作為依托的服務平臺;在線上的改革中,商行需將物理網點、自助服務設備、手機銀行以及網上銀行等等的服務渠道打通,以線上線下聯動的形式共同打造一種綜合性的全面服務體系。
四、結語
綜上,互聯網金融的極速發展確實沖擊著各大商業銀行的發展,而采取網點轉型措施可有利于商行的可持續性發展[4]。本篇文章就針對商行金融網點的轉型進行了主要分析和探究,也提出了建議對策,望能對后續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供一些助益,也為我國商行的發展創新提供一些借鑒。
參考文獻
[1]倪文文.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建議[J/OL].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18-01-14].https://doi.org/10.19474/j.cnki.10-1156 /f.000591.
[2]黃祥娟.試論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發展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02):95-96.
[3]高祚.互聯網金融時代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發展策略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6.
[4]武國榮,劉超.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銀行的創新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