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問題情境設置在提高中職學校會計教學質量的作用”為研究對象,首先對問題情境設置概念與作用做了具體的分析,隨后針對中職學校在會計教學中實施問題情景教學原因作出了分析研究,最后結合在會計教學問題情境設置的分析實例,對問題情境設置在提高中職學校會計教學質量的作用做出了具體的分析研究,為探索中職學校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詞:問題情境設置 中職學校 會計教育 教學質量
現階段,中職學校會計教育與社會上需要人才仍有著著一定差距,因此,學校必須改進現有的教學方法,提高中職學校會計教學質量。文章將現有的教學方法與問題情境設置教學相結合,并按照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需求重新制定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唯有這樣,才能為國家提供高素質專業技能復合型人才以推進國家發展。
一、問題情境設置概念與作用
所謂問題情境設置,即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妙地將知識問題融入到學生熟悉的情境中去,創建一定的教學情境,打破知識固有的抽象特性,使得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認知與未知的知識產生一定的沖突與交集,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的情境主動去探尋發現未知知識的奧秘,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的目的。問題情境設置究其本質即為一種教學方法,它有效調動了被教育者的想象力,使被教育者自然融入到問題情境中去,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激發感悟能力,從而使得抽象的知識在某種程度上變得具象化,成為一種可以直接使用的“工具”,去解決情境中的問題;還能使被教育者在想象之中完成針對未知知識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消除對未知知識的“陌生感”,在想象的情境之中有效完成對知識的吸收、理解,使得學習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古語道:“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問題情境的設置,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踴躍發言,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起到了關鍵性的影響作用。課堂之上,既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辯證唯物主義理論認為,人對事物的認知先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隨后將理性的認知具象化到實踐過程中,進而真正的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而問題情境設置正好與之相匹配。隨著學生對情境問題的不斷思考、不斷發現,自然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對自我的肯定能夠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增強了自信心,從而對知識的理解更進一步,在情境之中完成對知識的實踐,并逐漸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問題情境的創設打破了學生已存在的、固有的認知狀態,使得學生探尋新知識的渴望與興趣進一步得到提升,增強求知欲,從而產生動力,促使他們對問題不斷進行思考、總結,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鍛煉,還會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二、中職學校在會計教學中實施問題情景教學原因
第一個原因。一般情況下,人們往往對中職學校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對他們的評價不外乎學習成績不好、自制力差甚至還有的人認為學生智力也有一定的問題,這些評價對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評價,甚至可以說很刻薄。據相關研究表明,中職學生的智力特征多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不是智力上的缺陷,只是智力方面的不同。從加德納的多元智能論來看,中職學生智力在“數理—邏輯”方面沒有明顯的優勢,但在“自然—智能觀察”以及“身體運動智力”、“音樂智力”等對多項智力方面毫無遜色,并且動手實踐能力也很強。情境創設有利于發揮他們的智力優勢,從而自整體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第二個原因。由于中職學校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它與普通學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更加注重專業技能教學,它以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為前提,以傳授學生謀生技能為主要,培養的是在某個專業技術領域中的技術型人才,這同時也是中職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宗旨。例如本文中提到的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即培養的是在會計領域中專業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因此,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中職學校的技能培養目標要與相應的企業崗位需求相吻合,技能培訓的標準也要與企業崗位職業技術標準相匹配。需要中職學校在技能培訓教學的過程中要聯系到企業工作崗位的實際,做好與之相關的崗位對接工作,那么教師在針對中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置于企業具體的職業崗位情境中去,不斷地進行相關的歷練與培訓,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最后一個原因。基于筆者的考慮,無論以教育心理學理論來分析,還是以“情境認知心理學”為依據,都會預示著教師利用情境設置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出現這樣的愿景:能夠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會計教學,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且能夠優化學生的情感功能,使學生能夠充分享受情境設置教學帶來的輕松地課堂氣氛,在參與情境教學的過程中獲得愉悅的體驗并獲得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就感,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在正面情緒的引導下提升自我認同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興趣,形成樂學樂學→勤學→好學→學好的良性循環,使得自身對理論實踐知識能夠充分把握,不斷提升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接受了與理解力,從而有效轉化為自身的專業與技術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中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正如科學家本杰明 · 富蘭克林所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展示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我就學會了。
三、情景設置在中職學校會計教學質量的作用分析
通過上文敘述,我們已經對情境設置的概念、作用分析有了充分的了解,對中職學校為何在會計教學中開展情境設置教學的原因也有了具體的認知,以下就以幾個具體的情境教學實例去分析為什么利用情境設置能夠有效提升在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
(一)“游戲”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分析
情境設置在中職學校會計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很多的展現方式,創設“游戲”式的問題情境即為其中之一。“游戲”式的問題情境設置會計教學即為通過為學生提供游戲或者近似游戲方式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們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會計的知識或某種技能。以“會計平衡原理”教學為例,教師創設了一個會計平衡棋盤的“游戲”式的問題情境,棋盤由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三部分組成,不同的經濟業務發生變化,教師與學生就可以利用硬幣作為棋子在棋盤上進行投擲,用來表示某一部分的業務經濟發生了變化。例如,企業為了進一步發展向銀行短期貸款借貸了20萬元,先存入銀行,那么學生需要在棋盤中利用代表20萬元的硬幣投擲在標志的短期貸款的棋盤內,同時也要用同等金額的硬幣投入到銀行的存款中,從而更加形象的表達資產與權益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在游戲中充分理解、熟悉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三個會計要素的構成內涵,對經濟業務發生時對資產與權益的平衡影響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知,從而對“會計平衡原理”能夠理解的更加深刻。再比如教師通過直接在課堂上模擬企業進行招聘的情境,針對需要學生理解背誦的問題設置為面試需要問的問題,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難度,可以將學生之前學到的一些會計方面的知識與現有問題有機的結合起來,作為面試環節需要學生回答的面試問題,教師可以扮演面試官,由學生進行相應的面試。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本身的知識掌握程度盡量提問一些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考慮時間從而能夠順利回答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教師對問題的提出與學生的解答,既能夠實現對課堂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總結,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通過上述兩個“游戲”式的問題情境創設實例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情境的設置一是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下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二是愛玩游戲本事學生的天性,教師通過創設“游戲”式的問題情境會計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好奇的同時更在無形之中集中了其注意力,使得學生對會計知識理解的更加深刻,記得也更加牢固;三是教師通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把抽象的知識隱藏在有趣的游戲規則之中,學生在參與游戲的同時必然要利用到會計知識,那么就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認知能力,將抽象的會計理論知識變為一種“法寶”,一種可以幫助自己獲得游戲勝利的“法寶”,從而實現了理論知識的具體運用,即變相的將知識轉變為自己的一種能力。四是教師利用創設游戲的情境教學有效實現了與學生未來實際工作中可能面臨到的問題的對接。例如在第二個游戲中通過模擬企業招聘,學生事先通過“游戲”式的問題情境感受到了現場面試的緊迫感氣氛,那么待學生真正去面試時就相當于多了一份“經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參加真正的面試時會有效借助“以往經驗”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狀態,以更加飽滿激昂姿態來應對即將到來的真正面試。五是,教師利用“游戲”進行相應情境設置,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到游戲中去,在與學生的合作過程中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教師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相關的交流合作過程有利于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有利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專業能力的提升,還有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由此可見,創設“游戲”式的問題情境在提升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二)“陷阱”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提升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分析
“陷阱”在實際的生活中往往意味著被騙或者一旦掉入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狀態,人人敬而遠之,但換一個角度去考慮,陷阱對人的警示性與“深刻性”往往令人難以忘記。因此可以在將其應用到教育當中。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人因一次犯錯掉入“陷阱”中,自然會下意識的銘記并減少犯同樣錯誤的概率。會計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設置的“陷阱”情境教學減少學生出現重復錯誤的概率,以提升會計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教學中的難點和學生們在解題的過程中經常容易犯錯的地方可以設計“陷阱情境”,讓學生們針對自身所犯的錯誤印象更加深刻,有效端正其面對問題的散漫態度,使得其思維更加縝密。例如,筆者在對基礎會計課程中有關“貨幣資金清查”中針對銀行存款清查的教學中,設置了如下的情境,如果你作為某一個集團公司的出納員,當領導問你公司現有的銀行存款有多少可以動用時,你該如何回答,具體以賬目上什么科目為回答的依據?這一問題激起了學生的回答興趣,都開始認真思考起來,隨后就有學生站起來說,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本顯示的余額有30萬,那么可以動用30萬”。結果馬上就有同學站起來反駁:“通過銀行的對賬單可以知道只有29萬,那么答案應該是29萬”,老師搖搖頭表示都不對,從而使得掉入問題陷阱中的同學很受刺激,抓耳撓腮就是說不出正確的答案,隨后教師展示出某集團公司的日記賬與對賬單的核對清單,讓大家學習企業與銀行對賬及進行未達賬項的調節知識,此時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自然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對相應的知識想學習的盡頭自然更加充足,對于學到的知識會變得印象更加深刻,以后再面對類似的問題自然能夠提升戒備,努力避開其中的陷阱。此外在針對學生有關會計的職業道德與相關法律法規的教學時,教師設下如下教學情境:假設你現在是一家私企的會計員,企業老板為了增加員工的收入,想要進行逃稅漏稅的行為,因此需要你幫忙做假賬,一是你這么做可以有效幫助員工提升收入,二是如果你拒絕很有可能會失去這份工作,你的選擇是什么呢?在經過大家的充分討論以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列舉課前收集的一些相關案例與資料,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做假賬的危害,使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陷阱,同時想學生們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使他們充分意識到做假賬需要面臨的刑事責任。在道德方面,教師要教導學生要堅守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底線:“會計人員不能做假賬,失去了工作還可以再找,但失去了誠信,沒有堅守職業道德的底線,就如同失去了生命”。
通過上述兩個利用“陷阱”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學過程,我們可以對“陷阱”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對中職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陷阱”式的問題情境設置本身就會有一定的“誘惑性”,這種誘惑性會讓學生不自覺的陷入其中,針對其涉及到的問題不斷進行反復思考,由于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中有意設置了“思維陷阱”,從而使得學生在錯誤的思維方式中一去不復返,一方面急于想要給出正確答案證明自己,結果總是走不出問題的“圈套”,這種“求而不得”的心態會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會全力運用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去尋求正確的答案,對學生知識體驗與運用會有極大的幫助。另一方面,陷阱情境具有“誘惑性”的前提除了利用學生的爭強好勝的心理,對于情境設置真實性也有一定的要求,而真實性必然要求其情境與學生日后實際工作內容相關聯,學生在不斷地類似真實情境鍛煉中,會漸漸對以后實際的工作環境與內容做到更多的了解,對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提升會有積極的影響。二是當教師揭示問題情境正確答案之后,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思想沖擊力,會讓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通過這種來自情感的刺激,會讓學生對這一情境中涉及到的會計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從而記得更牢。三是通過“陷阱”式的情境設計教學,強化了學生理性的思維能力,會讓學生的思維變的更加敏銳,針對有關會計問題的分析時會準確抓住重點,有效避免問題中的誤導與陷阱,會計工作對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很高,而中職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上又有所欠缺,因此在會計教師不斷利用“陷阱”式的問題情境設置教學對其思維不斷進行“刺激”下,會自然而然的培養出學生的“會計思維”,這對學生以后的職業順利發展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可以看出,“陷阱”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提升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方面的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
(三)“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提升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分析
由于會計學習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的實際應用對于企業息息相關,教師利用情境設置進行教學時,往往很難離開“企業”這一范圍,久而久之,其情境的設置具備的吸引力就會下降,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進而很難再融入相應的情境中去,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可以考慮采用“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以提升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例如在對新生進行“財產盤存的兩種制度”的教學時,為使學生對兩種制度的概念和區別進行全面理解,在教學時可以提出一個來自生活中的問題:小明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習了一個月并回家后,媽媽問小明現在身上有多少現金,小明該怎么回答媽媽問題才顯得更專業呢?這時會有學生說:“這很簡單,直接拿出錢包數一下,如果是100元,那就回答100元。”老師給予肯定后便進一步強調:“這就是實地盤存制,它是確期末結存財產的方法。接著老師可以繼續引出下面的提問:“媽媽再問小明:如果下個月給你1000元,到月底你身上還有50元,那你一個月花了多少錢?”學生很快也能回答上來,接著教師就可以強調,這種方式即為實地存盤制概念,其目的是為了是確定本期減少了多少財產。那么實地存盤制有哪些缺點呢?教師根據這一問題接著講述下面的“故事”:“媽媽繼續問小明,你能告訴我錢都是如何花的嗎?小明沒有記過賬目,自然沒有辦法知道”,隨后教師可以強調這就是實地盤存制的缺點。接著教師繼續下一個概念講解,如果小明每次從媽媽那里拿錢都會計增加賬,每花出一筆錢都記減少賬,不用數錢包而是通過查賬來知道自己有多少現金余額,還可知道一個月用了多少錢,用在哪里,賬目一清二楚,這就是永續盤存制。”顯然,學生很容易就發現永續盤存制的優點,理解大多數企業甚至有的家庭為何都要進行“記賬”。
通過上述利用“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學過程,我們可以對“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對中職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有效的做到了將復雜抽象的概念簡單化,教師通過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例子,并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做到邏輯思維清晰明朗的同時又能夠使“故事”簡單易懂,這對剛剛接觸會計學的新生在對概念理解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影響。教師利用“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學過程,不僅實現了對專有名詞更簡單生動的解釋,還使得學生的關注力隨著教師設置的情境方式走,并逐步了解其中概念,記憶更加深刻。二是“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學情境設置中算是比較新穎獨特的一種方式,因為會計學業涉及到的都是關系到企業集團經濟業務,教師為了讓情境顯得更逼真以外自然會將情境設置向企業集團財務業務方面引導,以便能夠更方便的開展有關會計方面的教學知識點融入,例如上述“陷阱”、“游戲”情境設置多以與企業業務方面有關,也涉及到了很多學生未來工作崗位上會發生的事,這種情境設置自然對學生以后的工作會有很多積極正面的影響,但相對于新生來說,這樣的情境設置并不太適合,因為對于剛入學的新生來說,會計實際工作對其還很“遙遠”,并且學生對于相應的會計學還未做到真正的熟悉,因此上“游戲”、“陷阱”中有關企業的情境設置很難讓那個學生做到“感同身受”,自然難以融入到教師創設的情境教學當中去,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學生難以理解教師設置情境教學的本意。但將“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在中職院校新生的會計教學過程中,利用上述簡單易懂的生活小故事對會計學中各種復雜的概念進行清晰地解讀,從而有利于幫助新生去理解這些復雜的概念,讓會計教學通過“生活”式的問題情境設置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從而有效提升新生的的學習效果,進而使得會計的教學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上述的各種情境設置實例及相應的對各種情境設置在提升中職學校中會計的教學質量分析,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有效融入到教師設置的情境教學中去,全面提升會計學習的效果,從而有利于中職學院教師教學的順利開展,中職教師在會計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巧妙地利用各種情境設置,使得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同時既豐富了會計教學的方式,對中職學校會計教師教學的壓力也有一定的減輕,從而全面提升了中職學校會計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志康.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問題情境設置的方法[J].神州,2017,(16).
[2]潘靜英.淺談如何提高中職會計教學質量[J].學苑教育,2016,(03).
[3]周艷.淺談如何提高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堂教學質量[J].漢字文化,2017,(10).
[4]羅美.淺析提高中職《會計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對策[J].東方青年·教師,2013,(10).
[5]常俊麗.淺析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興趣[J].科教導刊,2012,(15).
(作者簡介:張也,研究生,長春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職業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