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霏 聶佳
摘要:在全球文化產業高度發展的今天,藝術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音樂又是藝術中最有魅力的組成部分,因此實實在在地做好藝術教育工作,認認真真地搞好學科建設,已成為我們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 分析研究
音樂教育有著極強的感染力與藝術性,同時也被看作是審美教育與愛國教育的重要方式,借助生動、直觀的教育形式,能夠有效的被人們所接受。同時又可以幫助學生們增加集體主義榮譽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一切更加美好。
一、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音樂教育作為感染力極強的教育形式,借助生動感官的形式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同時也能夠被人們所理解與認識。加之其中所蘊含的思想與內容等能夠提升被教育者的審美感受,實現心靈凈化的目標。因此,在實際中就要做好音樂教育工作,陶冶學生的情操與藝術修養,提升道德情感,養成健全的人格與性格,實現教育的目標。在教育素質的影響下,愛國教育也逐漸成為了學校教育中的內容之一,加之其所涉及到的范圍與內容響度較多,所牽涉到的情感與行為等方面也比較豐富。所以其實嘗試在音樂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徑。
一個人的愛國主義思想與情感等方面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培養所形成的,所以教師在教育中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上入手,做好學生的教育指導工作,鼓勵學生主動進入到活動中去,通過提升自身的感受與體驗,以此來滿足發展的需求。由于學生存在著較強的可塑性,所以也就要求教師要做好引教育工作,綜合好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與優勢,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真正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到音樂教育中去,從而實現教育的目標。
二、幫助學生養成具體學習習慣
在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其所表現出的行為活動內容其實就是集體性的聲樂練習,且在這種模式中有著統一性強的特點,在舉手投足之間也會帶給人們整齊劃一的感受。借助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到行為習慣。
《校歌》是學校中辦學理念與精神等方面的一種展現,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好學校,就可以組織學生學習《校歌》,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認識。也可以說在新生教育中《校歌》就是最為基礎的教育環節,同時在優美與充分激情的旋律中,也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學校的發展與壯大。借助振奮人心的歌詞,可以讓學生在演唱中能夠保持身心上的愉悅性,主動的進入到學校教育中去。所以學校方面就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比賽活動,通過學生的刻苦訓練與表演,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幫助學生養成堅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音樂教育可以促進職校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中等職業學校中學生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的發展階段,且這樣階段不僅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同時也是心理發展比較關鍵的階段。加之學生對獨立與自主有著強烈的渴求,所以也就使得其與學校教育之間存在著許多的矛盾問題。所以在這一階段中加入音樂教育,也可以組織開展不同的音樂團體,在舉辦相關活動的基礎上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音樂教育作為有效的教育載體,就可以借助不同的模式來吸引學生的目光,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可以在課堂中開展音樂教學,或是在舞臺上組織學生進行藝術表演,以此來幫助學生展示出自己,滿足這一階段中的身心發展需求,實現健康的發展目標。
四、借助音樂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提升音樂表現力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一些學生受到自身家庭環境的影響,存在著視野不夠開闊的現象,同時也出現了一定的自信心不足等問題。如多數人不敢表現自己,或有些學生想表現而又不會表現。但是從實際上來說,音樂教育所注重的是情感教育,通過觸及人的心靈來對人進行教育。所以也就充分證明了音樂教育能夠提升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幫助學生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想要提升學生的表現力與自信心,就需要教師做好音樂教育工作,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以此來實現鍛煉學生的目標。從實踐上來說,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好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盡情的展示自己,并在參與音樂社團活動的過程中來掌握好技巧。
五、音樂教育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樂記》中記載:“夫樂者樂也,人情之免也所不能免也。”而這也就是從音樂能夠帶給人快樂的角度上來說的,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音樂訴求,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做好音樂教育工作,借助一些節奏輕松與趣味性強的樂曲來組織學生進行欣賞,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如在學校文藝演出中,一些學生的表演力相對較強,而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學生很容易出現放不開等現象,所以教師就可以借助鼓勵性的話語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養成好表演的技巧,以此來提高演唱的效果。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學生在獲取到表演上的成功后,能夠逐漸產生出自信心,這樣也就可以保持心情上的快放性,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說音樂在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學習!
六、音樂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古希臘的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圖認為:“音樂與樂曲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靈最深處,如果教育方式適合,他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美化”,在開展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審美與寬容等品質上入手,做好潛移默化的教育與指導工作,同時還要在教育中逐漸凈化學生的心理,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所以教師就要主動研究教育內容,鼓勵學生通過形象的感受與想象等來認識到音樂中存在的美,通過對學生的思想起到教育指導,以此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音樂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可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做好學生的教育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學會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美。通過對一些學生進行調查可以看出,學生在學校中喜歡音樂,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在進入到社會后其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工作中也能夠主動與上級進行溝通。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在職專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教育的股從中,就要做好落實與完善工作,以此來實現職業教育的目標,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向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