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課程教學目標為核心,旨在培養發展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直接體驗與研究,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基于此,學校、教師需要樹立嶄新的教學理念,通過開展德育校園活動、利用生活素材和課堂教學平臺,精心布置課后語文作業的有效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培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是當代小學新課標改革的教育理念之一。因此,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越來越受到各個學校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學屬于初級教育階段,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是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重點內容。語文綜合素養既包括語文知識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還包含語文的實踐能力與應用技能。
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實踐技能,不僅對學生學習語文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對于學生未來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采取何種有效的模式進行開展,才能促使實踐活動成效最優化?針對這項課題,本文將對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模式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
一、積極開展德育校園活動,在校園實踐活動中感悟學習
小學生語文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校園內各類文體活動的開展。有針對性地將德育教育理念融入校園活動中,能更好地將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功效發揮出來。在學校內可以通過舉辦語文專題講座、閱讀主題班級活動、古韻文化游園會的方式,將語文的文化底蘊與德育理念相融合,并逐步滲入校園文化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參加以上各類校園文化活動,能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文化氣氛,進而培養語文文化素養。校園實踐活動的開展要點在于,舉辦的校園文化活動內容要豐富,形式多樣,具備鮮明的活動特征,讓學生有想參與的欲望。除了開展校內的實踐活動,學校還可以積極拓展校外實踐活動,例如參觀烈士陵園或紀念館,等等。讓學生在參觀烈士陵園或紀念館的同時,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效忠與熱血,并從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貼近生活,運用生活素材,搭建開放性語文實踐平臺
語文文化知識體現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早上的“旭日東升”,中午的“烈日當空”,暮色的“落日余暉”,都是語文在實踐中對生活最貼切的形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豐富多彩的素材,為學生提供一個最適合的實踐平臺。例如,在學習課文《春天來了》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到郊外踏青,讓學生切身感受春天萬物復蘇、綠意盎然的景象。鼓勵學生自行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再結合眼前的景象,讓學生貼近感悟生活與自然的魅力,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能達到更深層次。在學習古詩《憫農》時,可以帶領學生到莊稼地參觀,幫助農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親身感受農民伯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也能讓學生更加珍惜糧食。實踐來源于生活,只有真正走進生活,才能更深入地感悟到實踐的深刻含義,并且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三、利用語文課堂教學平臺,在課堂交流中提升實踐能力
語文課堂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模式,由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教師需要善于利用語文課堂,在課堂上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語文課堂中往往包含著各項開放性單元,例如需要策劃編排的語文課堂,手工、繪畫內容等。教師可邀請學生的家長來,一同參與開放性單元的語文課堂教學,同時鼓勵家長與孩子們相互交流,共同完成課堂的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生字、難字時,可以給學生發硬卡紙,讓家長與孩子相互配合制作生字小報。每組家長和學生選取2—3個認為較難的生字或詞語,將其制作成卡片。最后再把所有的難字詞都統一歸類相互傳閱分享,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難字詞的印象更深刻,同時課堂上的互動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四、精心設置語文作業,在課后實踐中積累升華
每一本語文教材都有相應的課后作業,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課后作業往往需要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學生自主學習解答的過程,即是鍛煉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有效過程。因此,教師需要把握每一次語文作業的布置,將實踐能力培訓融入課后作業中,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例如低年級主要學習生字,可以在作業中多布置例如寫觀察日記、詞語接龍的作業內容,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實踐內容完成作業。而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布置類似寫導游詞、演講稿、簡歷等語文作業,讓學生結合實際需求,編寫適合場景的文章稿件。如此做法,既能夠鍛煉表達能力,又能夠大大提高語文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摘抄一些優美文章,以便充分運用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升華了對語文魅力價值的感悟。
五、組織社區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驗生活
除了開展校園內的實踐活動,學校還應加大社區實踐活動的組織力度。例如,充分鼓勵學生共同走進家鄉社區,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家鄉文化,以及蘊含在其中的語文情感魅力。為了提高社區成員的文化素質,構建良好穩定的社區環境,很多社區會不定期組織各式各樣的社區教育活動,例如建立社區服務中心、中老年關愛中心,等等。學校可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關愛、幫助他人,學會與陌生人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與情感交流能力。此外,還可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社區調查的方法,讓學生收集家鄉勤勞致富、勵志的故事事跡,記錄下來編寫成文字讓大家交流討論。學生通過走進社區綜合實踐活動,一點一滴地感受到社區的發展與壯大,對自己棲居的家鄉會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在社區實踐活動中,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的美好,真正認識到需要為構建美好家園而奮斗,這便是此項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成功之處。
六、結語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課程教學目標為核心,重在培養發展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對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大有裨益。隨著現代小學新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成為當前小學教育的主導。培養小學生語文實踐應用能力,不僅是新課改教學理念的體現,還是當前每一位小學生自主學習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未來的小學教育規劃中,綜合實踐活動將會更廣泛地應用于小學教育中,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探索,真正地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切實提升教學效果。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需要樹立嶄新的教學理念,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校園活動,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和課堂教學平臺,精心布置課后語文作業等有效方式,積極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學校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文簪.探尋小學語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整合之路,引領課堂錦上添花[J].都市家教,2012(9).
[2]陳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讓Integrated Skills教學錦上添花[J].新課程(上),2014 (12).
[3]卓東榕,王宗仁.走有山區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之路——農村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12).
[4]王紹芳.打破課堂教學模式融合綜合實踐活動——淺談綜合實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 (12).
[5]張翠玲.讓語文課“活”起來——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J].學周刊,2012(31).
[6]孟慶林,王海峰.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小學教研版),2009(6).
[7]黃劍立.立足綜合,著眼實踐——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5).
作者簡介:趙東鋒,男,廣西崇左市人,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