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雅萍
摘 要:小班化教學已成為當今發達教育的一種共同趨勢。如何在教學中實施適應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發展,尋求一種適應全體學生的教學模式,是我們教師工作需要,也是學生的學習需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個性化輔導;技巧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自主學習是以學生個體為學習主體、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的學習。學生只有在具有自主、主動和創造性的學習行為中,才能不斷內化、積淀良好的學習素質。那么,我們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珍視學生的個性,如何在學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人人學不同的數學,人人學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呢?本文擬對此作粗淺的探討。
一、創設個性化輔導情境
數學課堂中的情境不像其他課堂那樣輕松,有時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數學課堂上,小學生的情緒不穩定,而個性化輔導的教學情境必須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特性,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在實踐中發現什么樣的方式適合自己學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在課堂上專注聽教師講解。而學生能在課堂專注聽講,數學成績自然就會提高。
在小班化教學中,教師有這樣的條件照顧到每一個。可以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摸底調查,創立出有利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每個學生真正愛上數學學習。
1.以高效為目標,開展多樣教學方式
小班化數學課堂內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有目的地開展個性化輔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形成了互動、高效比較合理化的數學課堂。
2.課堂從單一的集體學習方式轉變成集體學習與個性化輔導相結合
大班化教學時,課堂中有些問題我們會留到課后再慢慢找學生處理,但是輕負高質的教學理念不允許我們再占用學生課外的時間,課堂的問題一定要在課堂中得到解決。在小班化課堂中,可實施個性化的學習輔導,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比如對后進生,教師給予更多關注,對于好動的學生,教師安排更多的練習、動筆的機會,課堂上,教師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3.充分了解孩子個性化學習品質,有目的地進行分層、分類課堂教學
通過課堂觀察等方法我們了解到五種適合個性化學習的孩子類型。
(1)適合腦子聰明,學習能力強,但是沒有養成正確合適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缺乏足夠的學習動機、自制力差的學生。
(2)適合在大班學習中跟不上老師授課節奏的學生。
(3)適合之前“欠債太多”的學生,這一類學生往往在學校里很難跟上正常的復習進程,在學校學習中有被老師“拖著走”的痛苦與無奈。
(4)適合因轉校等原因而產生學習不適應的學生。
(5)適合部分希望盡早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家長。針對以上學生的不同情況,我們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制定個性化輔導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途徑對學生進行課堂內的個性化輔導。
4.扶放相結合,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育家葉瀾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有的學生可以用嘗試法,有些學生需要重復講解,有些學生需要自主探索,有的學生需要扶,有的學生需要放。通過扶放結合,充分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聘請小老師、合作學習、這一系列的個性化輔導,班里的學生可以體現人人受到關注,人人都有事做,不會像以前一樣,聽不懂的也要裝懂,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有不同的發展。
二、實施分層輔導教學
1.教學目標要分層
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地了解自己的數學基礎,引導學生把自己定位在哪一個層面: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先把數學教學目標進行分層,設定為幾個目標,如A是高層目標,這個目標是對基礎好的學生設立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基本概念,還要求學生在學習后,能自己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遇到的數學難題進行獨立分析和解決;B是中層目標,這個目標要求學生掌握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內容,對一些數學問題可以獨立運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也可以通過思考的方式得到基本解決;C是基礎目標,這目標要求學生對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內容能夠理解,對課本上的數學方面最基本的問題可以自行解決。
2.教學過程要分層
分層施教要分四個層次,首先要做到分層提問。教師在實施個別輔導教學時,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差距是存在的,對數學的理解程度存在著難易差別。因此,在向學生進行提問時,也要注意學生的基礎不一,提問難度要進行區分,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問題和方式,這樣每個學生在面對提問時,就不會采取逃避的方式,而是會積極進行思考,并努力進行解決。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備課時,對數學概念等問題就需要進行精心設計,要考慮如何向學生提出問題才具有最好的效果。
三、結束語
教師講課時,不要把內容安排得過滿,要讓學生有時間進行琢磨,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相互間評價個人的當堂作業。評價時,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對于如何解題,大家也可以各述己見,然后全班討論,最后交給教師去進行最后的評價。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身上的優勢和缺陷,還能激勵學生尋找可以學習的目標,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更能幫助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夏惠賢.多元智能理論與個性化教學[J].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19(04):159-160.
[2]崔瑞鋒.個性化教育內涵及辨析[J].高教研究,2016,14(8):369-370.
[3]張雪珍.小學小班化教育教學指南[J].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18(0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