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輝
摘要:在如今小學數學課堂當中,其課堂重點已經由“問題解決”轉變為“解決問題”。這一變化,不僅僅表現在兩者詞語順序的轉換,更表現在整個教學結構和教育觀念的轉變。這種轉變意味著小學數學課堂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素質的培養,也更加關注學生本身,而并非“問題”本身。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問題解決
從“解決問題”到“問題解決”這一結構轉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解決問題”的重點在于解決,且問題已經事先存在,學生在“解決問題”這一學習模式當中僅僅扮演完成者和解決者的角色。而“問題解決”的重點則在于問題,問題必須存在,才會有后續的解決過程,學生在“問題解決”這一學習模式當中既需要扮演問題的解決者,又需要扮演問題的發現和提出者。所以詞語結構的變化還意味著學生學習重點的轉變,對學生自身的思維素養提供了更高的要求。為使學生數學素質養成效果更佳,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需要將“解決問題”轉變為“問題解決”,以達到更佳的教學效果。
一、“問題解決”這一教學模式需要具有完整性
在小學數學教材當中,在對“問題解決”這一重要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極其注重其完整性。該教材既為“問題解決”提供了非常生動化和生活化的情境,又非常完整的將“問題解決”的步驟與環節的始終進行呈現,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這一系列完整系統的學習習慣和問題解決習慣,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加優良的素養與能力。
例如在對《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節數學知識進行教學時,教材當中提出了讓學生對長方體進行較為細致的觀察,了解長方體的基本特征,然后再安排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制作一個長方體的框架,制作結束后,思考“長方體的棱基本可以劃分成幾組?”這種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發現問題,并通過實踐探究去解決問題,最終得出自身結論的學習模式,就屬于完整的“問題解決”模式。因此,老師在運用“問題解決”這一方式和手段進行授課時,同樣需要重視完整性,要學會引導學生有始有終的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究與解決。學生只有自己經歷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并為問題解決進行實際努力與探索,學生從中獲得的收獲與成長才是更加理想的。
二、“問題解決”這一教學模式需要運用更加多樣化的手段
由于在“問題解決”這一教學模式當中,所出現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形式和問題內容是多種多樣的,為了保證問題解決的效果,就需要采用合適恰當的手段分別對不同形式的問題進行探索與解決。例如在小學數學教材當中,基本的問題解決手段有列表、畫圖、實踐探索等,另外,還有估算、計算、猜測、算數等方式。由于小學生能力的限制,在面對較為復雜和高深的問題時,他們往往無法一眼看出答案,通常需要借助其他手段進行思考與探究,以此來保證解決的正確性。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節內容時,由于有時候所出現的多邊形的形狀并非規則的傳統圖形,需要學生對其進行轉換。這時候學生就可以運用作輔助線的方式,將多邊形分割成較為規則的圖形,然后運用面積求解公式對其進行運算。而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時,則可以運用畫圖、實踐操作、公式等方式對其面積進行求解。總而言之,老師在運用“問題解決”這一課堂模式進行授課時,不能夠拘泥于一種問題解決方式,而是需要讓學生運用更加多樣化且恰當的方式,對問題解決這一過程進行經歷和體驗。另外,老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問題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后根據不同特點特征的問題,運用對應的手段對其進行解決,從而提升其自身問題解決的思維水平。
三、“問題解決”這一教學模式需要幫助學生養成總結與反思的習慣
學生們在進行數學課程的了解與掌握過程中,其中一個非常基礎和重要的學習習慣便是總結與反思。這一學習步驟和學習環節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綜合回顧,并鞏固自身學習的效果與質量,還能夠使其養成反思總結的習慣,能夠對其將來的人生發展產生更加深遠和重要的意義與影響。這一反思學習理念在學習內容當中也得到了凸顯,并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例如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材當中,隨處可見“解答的對不對?”“猜對了嗎?”“答案正確嗎?”等與反思理念相關的內容。這足以顯示出反思性學習理念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當中,反思與總結同樣重要。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解決時,首要環節是思考與發現,最終環節便是總結與反思。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將最終環節停在了問題的解決上,而忽視了對其總結與反思。所以,學生在進行“問題解決”時,老師必須引導和提醒學生重視總結與反思,對自身問題解決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解題過程是否存在偏差等內容進行深入的反思,并總結出自身學習經驗和學習收獲,為下次問題解決做好充分的準備。
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響應教育改革觀念,“解決問題”教學模式已經逐漸向“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進行轉變。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將“問題解決”充分融入日常授課與學生培養當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使其獲得更加全面的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新課程與學生發展》,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年。
[2]《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展望――大眾數學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組,《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展望》(第一,二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
[3]鐘啟泉、崔允淳、張華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