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是高等職業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以汽車發動機為研究對象。本課程具備很強的實踐性,其現場教學的作用尤為重要。為了讓學生在108學時內熟悉發動機結構并對常見故障進行維修,我院交通工程系以2016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學生作為試點,對“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實踐教學方法進行了相應改革創新。結果表明,學員的動手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完成了教學目標。
關鍵詞:汽車發動機構造;現場教學;課程改革;現場教學
汽車發動機是汽車運行的動力源,是評估汽車性能指標的重要要素,決定著汽車的動力性和經濟性。機械行業的高新技術在發動機上應用很多,目前汽車普遍采用內燃機,將化學能轉變為機械能。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時代進步的第一動力,制造業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現在,中國作為汽車產銷量最大的國家,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自主品牌已經實現了自主研發發動機,比如吉利汽車2006年投產我國首款CVVT發動機JL4G18。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以常見的四缸四沖程發動機為例,重點分析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統、潤滑系統、點火系統等,同時選用市場占有率較高的發動機組成方案貫穿整個課程教學。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發動機結構、常見故障分析及維修方法。
一、改革背景
本課程開始在大一下學期。學生在學完汽車概論、機械基礎、電工電子技術基礎等基礎課程后,有一定的定性思維,較少接觸到實際問題的研究。而本課程研究的對象是實物—汽車發動機,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與基礎課程相差較大,知識面廣且知識點多,學生難以適應。
常規教學措施是以教員為中心,老師講同學們聽,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點;而實踐教學學生是主要參與者,學生在學懂基本知識點的同時,分析維修并排除故障,以此達到并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理論和實踐相比,理論課程是為實踐作指示儲備,實踐能夠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主要培養能從事汽車機電維修、汽車服務顧問、汽車維修質量檢驗等崗位工作的汽車售后服務、經營管理、技術推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汽車發動機構造復雜,加上故障多樣,僅掌握理論知識達不到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要求,需理論聯系實踐以加深學生對汽車發動機結構和故障特征的認識和理解,而現在的高職學生來說最缺乏的是“實踐”,因而在本課程的教學中增加學生實踐經驗的不足顯得尤其重要[1]。
二、改革思路與內容
汽車發動機結構形式多樣,零部件多。機構和系統完成的功用,部件的裝配過程等,只通過書本上的文字和二維圖紙,學生不容易學懂。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必須對“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主要改革目標和任務如下。
(1)利用發動機實物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將發動機零部件實物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可使這些內容的講解不至于抽象,學生更容易掌握,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2)加強學員系統分析能力。課堂上主要講組成部件的理論,主要講發動機通用部件,如曲柄連桿機構;規律性,如發動機各缸的點火順序,對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冷卻水道及位置簡要闡述。
(3)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現場分組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場探討通常氛圍很熱烈,提出的問題具有創造性。如學生看到汽車發動機都喜歡實際拆裝,因此每次實訓課同學們都會認真思考并提出問題,如“為什么這臺發動機曲軸與凸輪軸之間采用皮帶傳動,為什么不采用鏈條傳動,是否還有可以采用齒輪傳動”,這個問題在書上沒有標準答案,可以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解決相關問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2]。
為了完成上述的目標和任務,本次教學改革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在學習本門課程中,少數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很難理解發動機運行狀態,特別是發動機的內部工作狀態。因此,結合發動機解剖實訓臺及視頻進行形象化教學,使學生可以直觀觀察到發動機的真實工作狀態。
(2)本門課程具有實踐性,在學習及工作過程中都會用到發動機的維修圖紙。本校通過申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采購了目前汽車上裝配較多的發動機,如現代、本田、吉利、大眾發動機。維修圖紙與實物發動機對應,便于學生掌握各部件名稱及作用,通過實物與圖紙對應,使學生能輕松掌握。
(3)學生發動機結構具有知識儲備后,教師將常見的發動機故障進行現場模擬,讓學生與學生討論、學生與教師討論,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升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
三、教學改革思考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實訓教學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解決故障維修綜合能力及后學學習發動機電控維修及汽車綜合故障診斷最重要的課程。對本課題進行研究,可以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促后續課程的改革與發展。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具有較大的實際應用價值,相似專業可以參考。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實踐教學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研討。
(1)由于每個班級學生人數較多,教師人數較少,部分組件在發動機內部,分組教學實施比較困難,如果采用小班教學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指導。
(2)實踐教學過程中,部分故障現象不能實現,如發動機的爆震、表面點火。可以采用聲光演示系統,使學生能真實的觀察到發動機的故障狀態。
(3)該課程課時較少加上汽車發動機工藝復雜且零部件多,為了方便學生課后自學,完善視頻及教學課件,加深對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的掌握。
四、結語
在對我校2016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三個年級的“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的改革實踐中,采用項目式教學,學生加入到課堂中,改變了填鴨式教學,學生的操作能力、系統故障分析能力明顯提高,對本門課程來說,如何理論聯系實際是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教學質量才能進步。
參考文獻:
[1]尹建國.實踐性教學方法及其在傳統法學課堂中的運用[J].法學雜志,2013(1):21-27.
[2]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 (7):61-64.
作者簡介:何汽(1987—),男,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發動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