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連
摘要:高中政治教育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從長期的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來看,政治教學依然沒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依然將課本教學內容作為重要的教學素材和依據,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達不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為轉變這一教學現狀,本研究將分析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應用途徑,旨在促進高中生的政治素養提升。
關鍵詞:高中;教學生活化;教學對策;分析
引言:
高中政治課與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校政治理論課相互銜接,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相關科目教學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其教學內容和教育性質要求高中政治教師積極承擔教學任務,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為響應新課改號召,高中政治教學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教學活動要反映學生生活背景與實際,著眼于高中生發展需求,引領高中生認識社會、融入社會。但是實際教學環節中,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限制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提升,上述問題需要引起廣大高中政治教學工作者的重視。
一、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學生學習興趣在構建高效教學課堂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興趣激發。生活化教學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挖局生活中的政治教育素材,結合教材內容促進高中生的政治素養提升,提升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高中政治教師選擇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時要體現全面性和針對性,如講《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時,教學重點是理解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培養學生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觀念和積極進取的意識和精神[1]。因此我首先提問:同學們,我國居民儲蓄存款活動主要是在商業銀行中進行的。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商業銀行嗎?它們為居民提供哪些服務?有什么作用?在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以后,不僅拓寬高中生視野,還使高中生知道儲蓄存款活動程序、主要機構、特點和利息計算等常識,對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辦理金融儲蓄業務將有重大指導作用。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創設生活化情境
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為生活化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支撐,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利用多種素材展現形式提升課堂感染力,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效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2]。同時,多媒體技術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提供了幫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恰當地與教材理論教學相結合,不斷提高高中生的道德素養。如講《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時,首先給學生播放視頻《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與發展簡介》,引導學生結合視頻內容討論教材中的探究問題。然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同學們,早在2001年我國就加入了WTO。但是,加入WTO對我國來說到底是利還是弊?請看下面PPT中的兩個觀點。”PPT中分別展示加入WTO的利和弊,讓高中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培養學生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設計生活化可以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
新教材以生活化作為編寫主線,在適合的部分加入了生活實際和時代生活,不再出現傳統教材中的偏知、舊知、繁知、難知。新教材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師在教學過程,要將政治理論知識和生活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做到真正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3]。教材中好的案例可以延用,比較老的案例教師要善于自主更新,運用和學生生活密切的案例來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不斷提升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悟。例如:在學習《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時,可以讓學生對比近幾年內蒙古自治區土豆、白菜、豬肉、雞蛋的價格變動,讓學生分析同種東西不同時期價格變動的原因,通過積極探討與自身密切相關的生活案例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新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生活化提問
教學提問是教學發揮教學引導作用和獲得教學反饋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高中政治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提問,提升教學提問的有效性[4]。教師教學活動中應該遵循的學生認知規律,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一般的知識都是從不了解到了解,從知道較少到知道較多,由淺入深。那么教師在進行教學問題設置時,就應該具有一定的梯度,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實現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每一個問題之間緊密聯系,后一個問題承接著前一個問題的答案,實現對學生的思維的激發,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教學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消費觀念的過程中,問題的設置可以從學生中午快餐的話題出發:“同學們請思考一下,面對現如今的生態形勢以及經濟形勢,分析一下我們是否應該使用一次性餐盒和餐筷,這與消費觀有怎樣的聯系?請你為減少一次性餐盒餐筷的使用出謀劃策,進行一次倡議活動的策劃。”上述問題教師遵循了由淺入深的原則,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出發,促進了提問有效性的提升,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結束語:
綜上,政治學科是高中課程系統中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政治核素養,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起到作用不容忽視。但是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忽視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造成課程教學有效性不足,導致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培養效果不理想。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學工作者能夠積極認識傳統政治教學的不足,順應新課改趨勢應用科學教育理念,掌握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應用方法,為高效政治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古穗敏.為學生架起“書本——生活”的橋梁——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和探索[J].教育導刊,2013,10(64):29-30.
[2]武佐玲.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探析[J].學周刊,2015,12(08):20-21.
[3]鄒禮.“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政治課程中的嵌入與實踐[J].學周刊,2014,12(24):254-255.
[4]黃初光.高中政治生活化之課堂外教學實踐探究[J].教學創新,2015,07(1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