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提倡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是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在口語交際的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之間充分地進行交流溝通,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聽,不只是聽見、聽清,而且還要聽出弦外之音。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播放錄音資料讓學生聽,例如童話故事、演講、小說、散文等,可以訓練學生的聽和記的能力,學生通過聽這些錄音資料還可以指導他們的朗讀,在聽的過程中研究別人的語調、停頓等語言技巧。第二種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聽,首先培養學生認真聽別人講話的習慣,聽別人說的內容、所要表達的意思,注意別人的說話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培養學生講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與寫作相結合。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后面都會有一個語文園地,在語文園地中口語交際與寫作就是放在一起的。例如語文園地四的“口語交際·習作”:高傲的白鵝,性格古怪的貓,慈愛盡職的母雞……在作者筆下,一個個小動物栩栩如生。你一定想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吧?那就來試試。先說說自己最想說的動物;想說同一種動物的同學組成一組,分別說說這種動物的特點。可以講它的外形、脾氣,也可以講它怎樣進食、怎樣嬉戲、怎樣休息等。然后各組推出代表在班上匯報。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具體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完成自己的作文后,與寫同一種動物的同學一起交流,學習彼此的長處,互相提出修改的意見,然后再修改自己的習作。口語交際與寫作結合起來,在口語表達的基礎上寫作,不僅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讓學生復述來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聽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生要記住故事的人物、主要內容和情節,然后根據自己所聽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然后復述一下課文講的是什么事情,這樣讓學生學會復述。復述時要有主次,語言流暢連貫,有層次性有條理性。通過復述,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讓學生通過編故事的方式來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給學生指定的人物、事件,讓學生發揮想象來編一個小故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游戲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要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特征,精心設計和組織各種富有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組織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如組織“盲人擊鼓”“貼鼻子”“畫嘴巴”等游戲,用較短的時間完成簡單的游戲,然后指導說;可提示:游戲開始我們做什么?過程怎樣?結果怎 樣?你覺得哪部分最有趣?為什么有趣?觀眾的反應怎樣?組織勞動競賽活動,如組織“釘扣子”等比賽。然后按先后順序說說活動的經過、結果及自己的感受。組織手工剪、貼、畫活動,由教師提供幾個簡單的圖形或符號,讓學生通過手工剪、貼、畫后,再讓學生介紹自己所完成的過程及其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要充分挖掘口語交際教學的課程資源。例如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教師要用心發現存在于平時生活中的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機會,例如在班干部選拔中,誰想競選就上臺演講,然后同學投票,為什么選他,理由是什么,這就是一次很好的口語鍛煉機會。例如每周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介紹每周讀的什么書,給大家介紹介紹這本書。通過做一做、演一演、說一說,來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下讓學生制作一個小東西,然后上課時讓學生說一說制作的過程。還可以讓學生編排課本劇或者其他小節目,在表演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同時需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制,不僅要評價教師而且還有評價學生。首先要對教師進行評價,作為評價教師的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班級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在考試成績中不能體現出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的成績,所以要建立比較完善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評價要具體、全面,把口語交際教學的成績也加到教師平時的考評成績中。其次就是對學生的評價,在學校中很少對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進行評價,但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否得到發展。創建完善的口語交際評價體制的目的,就是要讓教師充分重視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使學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交際的能力,更好地使用社會的發展。在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時要注意對學生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同時也要從聽說能力、文明用語、交際信心、表達流暢、會說普通話等方面來評價。
新課程改革提倡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是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在口語交際的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之間充分地進行交流溝通,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及時的指導,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公平對待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都有機會參與到口語交際的活動中。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打開心扉,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才能更好地溝通交流。
作者簡介:呂珍珍,女,1992年生,山東省即墨市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