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蘭
【摘要】課堂反思,能夠使教師理性審視教學實踐,致力于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現實教育問題,使教學充滿智慧與創新。同時反思也是目前每個教師教學后延伸的教學行為,旨在反思課堂,提升自身教育能力與水平,為今后的教育教學提供準確的教學信息,改進課堂教學,積累成熟的經驗,為下一次教學提供技術支持。筆者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后反思進行闡述。
【關鍵詞】課后反思;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課后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延伸,是教師成長和發展的關鍵環節,旨在反思課堂,提升自身教育能力與水平,為今后的教育教學提供準確的教學信息,改進課堂教學,積累成熟的經驗,為下一次教學提供技術支持。筆者通過對周邊學校小學語文教學課后反思狀況進行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老師對于課后反思存在應付思想,反思質量不高,人為地改變了反思的意義。更深層次地思考發現,出現這種現象更重要的原因是施教者不知道“反思”思什么,不知道“反思”從哪里入手,不知道“反思”如何下筆。《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和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就談談教學課后反思的四個策略。
一、反思設計與達成,為備好課做鋪墊
教學活動結束后,施教者應對照課堂,靜心思考,課前設計的內容是否達成,設計的知識能力目標是否達成,設計的過程方法目標是否達成,設計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否達成,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突破的效果怎么樣。這些是課后反思中首先要思考的內容,只有通過這樣細致的反思,今后備課才能目標明確,抓住重點,備出高質量的課。
二、反思預設與生成,為課堂出彩而努力
每一節好課都有它出彩的地方,這些出彩的地方通常是施教者在備課時精心預設的地方,教學活動結束后我們就應該反思,備課時哪些環節我們預設要出彩,是否有精彩的生成,是什么原因導致生成不精彩,有了這樣的思考,今后備課時我們才能精心預設,課堂上我們就會讓學生有精彩的展現。如:《漁歌子》(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23課)教學時,“想象詩歌所表現的畫面,并用手中的畫筆把他畫下來”,本環節我的預設是:同學們肯定會畫出連綿起伏的群山中白鷺在自由地飛翔,山中溪水潺潺,桃花盛開,鱖魚肥美,一個頭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漁翁在斜風細雨中釣魚不想回家。實際在課堂上我展示了問題之后就讓同學們去畫,由于時間關系,有的同學畫了山和白鷺,有的同學畫了桃花和鱖魚,還有的同學畫了漁翁和斜風細雨,總之,沒有一個同學能完整地表現出詩的意思。我的反思是這樣寫的:同學們對詩句理解了,我忽略了同學們的繪畫水平,同時也忽略了引導同學們整體將詩歌展現在畫作中,我應該在課前先畫一幅紙樣的畫作,展示完學生作品后,再展示我的畫作,學生肯定會身臨其境,圖文對照之下,對詩的意境美理解得更透徹。
三、反思教師與學生,提升教學駕馭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教學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課后反思還要反思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反思教師的教,重點指反思自身的教學基本功和知識素養;反思學生的學主要是反思課堂上學生的參與、配合程度。
如我的一次校外公開課,教學內容是《觸摸春天》(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7課),課后反思是這樣寫的:公開課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情況心里沒底,與學生的配合需要時間和過程,對學生的語文老師也不了解,作為十多年的老教師,多少還是有點緊張,前十分鐘的熱身活動我還在適應學生,調整與學生配合的狀態,學生的配合還算不錯,使課堂順利地進行著,直到講到“盲人安靜能準確地摟住蝴蝶”這部分的學習中,孩子們的眼中充滿了不可思議和驚訝,我也漸入佳境,才掀起了課堂的高潮。我及時地調整情緒適應了學生,達到了與學生的及時融合,學生在我的帶領下入情入景。
反思中既反思了教師的狀態,也反思了學生的配合參與,為教師的成長、專業素養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能更好地掌握學生情況,為學生提供第一手資料,為課堂上組織調動學生形成更充足的經驗。
四、反思改進的地方,創建高效課堂
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反思,必然會發現一些教學設計、施教過程中的問題,針對問題,反思寫出改進的策略和方法,是我們創建高效、高質課堂的有效途徑。
總之,課后反思是我們上好課、上高效課、上高質量課的一個有效途徑,我們應該不厭其煩,孜孜不倦地去寫好每一次的課后反思,使我們盡快在教學之路上成長壯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 [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附 注
本文系武威市2017年教育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有效性的探究;課題立項號:WW[2017]GH045)。
(編輯:張曉婧)